- 任攀;康群甫;刘卫红;周明学;
目的探讨复方普洱茶饮料对高脂喂养的Apo 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干预作用及血清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比值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6 w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立普妥(阳性对照组)和茶饮料组(n=10),给予药物干预6 w,另设正常组同品系小鼠(C57BL/6J家系)6只。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TXA2、PGI2、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水平和DNA甲基化水平。HE染色和VG染色,图像分析测量小鼠主动脉As斑块面积、斑块内细胞外脂质成分和胶原成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茶饮料组和立普妥组小鼠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校正后主动脉As斑块面积、斑块内细胞外脂质成分显著降低(P<0.05);小鼠血清DNA甲基化、DNMT及胰岛素水平、小鼠血清TXA2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PGI2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复方普洱茶饮料可以降低血清TXA2/PGI2比值和DNA甲基化水平,从而达到抗ApoE~(-/-)小鼠主动脉As斑块的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609-3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牛文亚;
目的研究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白藜芦醇组、康体训练组、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VD模型,各组大鼠按照分组原则进行处理。8 w后对大鼠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同时对大鼠大脑神经元进行光镜、电镜检测以及钙离子检测。结果通过大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可观察到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跳台、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通过水迷宫平台次数增加明显(P<0.05)。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大鼠大脑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钙离子荧光明显减弱。结论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VD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药物治疗。
2016年15期 v.36 3612-3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蒋丽;刘健华;黄键澎;谢长才;符文彬;
目的观察电针从心脾论治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瘙痒和皮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Th1/Th2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ACD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共刺激10次。电针组在造模第8天同时给予电针治疗。空白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小鼠搔抓次数、腹部皮损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搔抓次数显著升高,腹部皮肤产生湿疹样皮炎;血清IL-4、IFN-γ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减少,腹部皮损炎症和镜下表皮增厚明显减轻,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从心脾论治能减轻ACD模型小鼠的皮肤瘙痒,改善皮肤炎症症状;电针可能是通过促进IFN-γ分泌,从而调节Th1/Th2失衡,发挥对ACD小鼠模型的止痒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615-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新星;张璐;顾清;代小松;陈和平;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测定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荧光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活性。结果氧化苦参碱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方法显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提高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同时激活凋亡效应分子caspase-3。结论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通过提高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激活caspase-3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618-3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贾祥磊;李超红;蔡瑞艳;冯杰;姜淑娴;刘玉珍;
目的运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试验方法检验大鼠颈动脉体。方法通过对颈动脉体的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分析切片的质量及其原因,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大鼠颈动脉体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结果大鼠颈动脉体在100%的酒精和二甲苯的脱水时间18 min为宜。将颈动脉体水平放置包埋和修剪之后更好进行石蜡切片操作。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颈动脉体的过程需要小心操作,反复练习,及时总结,才能熟能生巧,最终掌握适用于颈动脉体的研究方法。
2016年15期 v.36 3621-3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剑;王玉清;宿星杰;刘宏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鸡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大鼠过敏性结膜炎(AC)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30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对照组(NC组)和AC组。应用OVA诱导大鼠AC模型。观察两组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情况并做评分。对两组眼球和上下眼睑进行病理学分析,计数穹隆部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AC组体征评分明显高于NC组(P<0.01)。AC组眼结膜穹隆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NC组明显升高(P<0.01)。AC组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IL-4、IL-6、IL-10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均P<0.01),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IL-17增高、Th1/Th2失衡是大鼠AC发病的重要原因,降低IL-17、恢复Th1/Th2失衡可能成为AC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2016年15期 v.36 3623-3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冯翔宇;李秀华;谢亚芹;彭玉娟;康大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单用及联合用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曲美他嗪组、雷米普利组、联合用药组,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CHF模型,另取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每组10只大鼠。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心功能,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bax mRNA及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凋亡指数明显降低,bcl-2阳性表达及其mRNA水平显著升高,bax阳性表达及其mRNA水平显著降低,其中以联合用药组变化最显著。结论曲美他嗪与雷米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延缓CHF,联合用药在抗心肌细胞凋亡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2016年15期 v.36 3626-3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罗招凡;李芳萍;程桦;
目的探讨抵抗素对HepG2肝细胞中胰岛素信号通路IRS-2/Akt的影响及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50 ng/ml重组人抵抗素处理肝HepG2细胞株,siRNA技术抑制HepG2细胞AMPKα2亚基表达,采用实时RT-PCR技术检测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细胞信号抑制因子3(SOCS-3)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蛋白激酶B(Akt)的蛋白含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在基础及胰岛素刺激状态下,抵抗素上调SOCS-3 mRNA的表达(P<0.05),下调IRS-2 mRNA的表达(P<0.05),仅在胰岛素刺激状态下降低Akt总蛋白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且未转染与转染AMPKα2 siRNA组比较,Akt总蛋白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抗素对HepG2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IRS-2/Akt起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导致肝脏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抵抗素对IRS-2/Akt信号通路与AMPK通路的影响可以相互独立。
2016年15期 v.36 3629-3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虎平;吴红彦;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D-半乳糖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记忆能力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与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KM种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散全方组、疏肝健脾组、疏肝养血组、健脾养血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拟AD小鼠模型并以逍遥散全方及各配伍药组进行干预,给药第41天进行学习能力训练,第42天进行记忆功能测试,然后股动脉取血测定血清SOD、ChAT、AchE活性及MDA水平。结果逍遥散全方及各配伍药组皆可延长小鼠记忆潜伏时间,减少错误次数,提高血清SOD、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与MDA水平,但记忆功能及血清SOD、MDA、Ch AT、Ach E的改善皆以逍遥散全方组最明显。结论逍遥散能较好地改善拟AD模型小鼠记忆功能、抗氧化能力及中枢神经递质活性。疏肝、健脾、养血是有效防治AD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2016年15期 v.36 3632-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高志强;陈广卿;王国庆;王景忠;丁伟;李君;宫坚;张玉柱;楼险峰;王忠文;朱荣;
目的探讨大鼠离心运动致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变化。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实验组根据运动后时间不同分为运动后即刻(实验组A)、运动后12 h(实验组B)、运动后24 h(实验组C)、运动后48 h(实验组D),每组5只。观察大鼠离心运动情况,各组大鼠血清CK和LDH水平变化,各组大鼠骨骼肌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大鼠血清CK、LDH水平明显上升,且呈依次增加趋势(P<0.05),而实验组D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比较,实验组D大鼠血清CK、LDH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大鼠骨骼肌Vimentin表达阳性强度吸光度值明显增加(P<0.05),且呈依次下降趋势,而实验组D无明显变化(P>0.05);与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比较,实验组D大鼠骨骼肌Vimentin表达阳性强度吸光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离心运动能够引起延迟性骨骼肌损伤,CK、LDH、Vimentin可更好反映骨骼肌损伤的程度。
2016年15期 v.36 3634-3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关瑜;周翔宇;陈垚;
目的研究小分子抑制剂VLT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在不同时间段(12、48、72 h)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小分子抑制剂VLT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在48 h作用最为明显;VLT 2 000μg/ml组与正常对照组及VLT 1 000μg/ml组比较显著差异(P<0.05);G_0/G_1期细胞显著升高,S期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VLT 2 000μg/ml组分别与空白对照及VLT 1 000μg/ml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分子抑制剂VLT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的改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636-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丽艳;李相军;张秀云;苗春生;李才;刘昕鸣;
目的探讨人参糖肽对链脲佐菌素(STZ)引起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改善和防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STZ损伤雄性Wistar大鼠胰岛为胰岛损伤组;注射STZ前连续7 d腹腔注射人参糖肽保护胰岛为人参糖肽组;以不经任何处理的大鼠为对照组。实验结束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岛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蛋白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胰岛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胰岛损伤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人参糖肽组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较胰岛损伤组明显升高(P<0.01)。HE染色观察显示胰岛损伤组胰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排列不整,细胞肿胀,结构破坏,人参糖肽组的胰岛细胞损伤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胰岛损伤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明显缩小,而人参糖肽组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明显扩大(P<0.01)。胰岛损伤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为变性-坏死性改变且分泌颗粒极少,而人参糖肽组胰岛β细胞变性-坏死性改变明显改善,分泌颗粒显著增多。结论人参糖肽能明显改善STZ引起的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
2016年15期 v.36 3638-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绥能;龙育儒;曹小恒;王菁;赵国栋;梁贤文;
目的观察康胰汤(KYT)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经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4.5%牛磺胆酸钠复制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化学比色法测血清淀粉酶活性;快速比浊法测血清脂肪酶活性;湿棉球减干棉球重量测腹水量,并观察大鼠6 h存活情况;显微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胰腺炎组织学评分。结果 400 mg生药/kg和800 mg生药/kg的康胰汤使大鼠存活率由66.67%分别升至75.00%和91.67%;腹水量由(4.1±0.83)g分别降至(2.7±0.66)g和(2.0±0.37)g;血清淀粉酶由(450.8±81.25)U/dl分别降至(322.1±64.08)U/dl和(203.2±55.47)U/dl;血清脂肪酶由(625.6±105.24)IU分别降至(179.8±47.01)IU和(148.1±31.35)IU;与胰腺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康胰汤治疗组胰腺水肿及炎性反应均明显减轻。结论康胰汤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640-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凤;于晓风;孙伟伦;刘一鸣;付雯雯;张虹;睢大筼;
目的观察参飞颗粒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雄性Wistar大鼠,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制备AFLD模型:1~4 w灌胃给予40%白酒8 g/kg,5~8 w给予50%白酒9 g/kg,9~16 w给予50%白酒10 g/kg。第9周模型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参飞颗粒(1、2、4 g/kg)组及阳性药水飞蓟宾(80 mg/kg)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给药8 w后,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VLDL、FFA及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AST、ALT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参飞颗粒4g/kg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VLDL、MDA、FFA含量及ALT活性,升高SOD活性。结论参飞颗粒对大鼠AFLD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改善肝功能有关。
2016年15期 v.36 3642-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伟烽;于海建;王灿良;戴明;黄展芬;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免疫功能、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布地奈德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2次;模型组于造模成功后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2次;布地奈德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每日2次。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HE染色结果。结果造模成功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布地奈德组呼吸频率加快、呼气峰流量和吸气峰流量及潮气量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布地奈德组呼吸频率减慢、呼气峰流量和吸气峰流量及潮气量均上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布地奈德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干扰素(IFN)-γ水平均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布地奈德组血清IgE、IFN-γ水平均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布地奈德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4、IL-5水平均上升,而IL-10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布地奈德组血清CRP、IL-4、IL-5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布地奈德可明显改善哮喘大鼠免疫功能,减轻大鼠炎症状态及改善肺通气功能。
2016年15期 v.36 3644-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石建;曾安宁;熊德高;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心肌病心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组和JAK通路抑制剂AT9283组(n=12)。采用束缚加点击符合应激法制备应激性大鼠模型,并进行灯盏花素干预治疗,分析各组大鼠心脏功能变化及JAK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应激性大鼠左心室收缩压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压、心脏指数和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细胞凋亡蛋白Bax、Caspase3和Caspase6及JAK1、JAK2、JAK3、TIMP1、TIMP2、TIMP4、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GFβ、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经灯盏花素干预后上述异常得到明显的恢复(P<0.01)。结论灯盏花素改善应激性大鼠心肌病心功能异常可能与其调控JAK通路异常激活和细胞凋亡过程有关。
2016年15期 v.36 3646-3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尤笑迎;杨红梅;
目的探讨降钙素(CT)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3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CT治疗组(CT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CT组和NS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KOA模型,sham组以同样术式进入关节腔但不做其他处理。术后第6周开始CT组每天皮下注射CT 5 U/kg,sham组和NS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4 w。观察KOA发病过程软骨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和关节液白细胞介素(IL)-1β、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变化、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S组关节软骨损伤严重,Mankin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血清及关节液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关节软骨Ⅱ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MMP-1活性和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而CT治疗组关节软骨损伤较NS组减轻、IL-1含量、MMP-1活性和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Ⅱ型胶原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CT可能通过抑制IL-1β分泌,恢复软骨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对关节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关节软骨退变过程。
2016年15期 v.36 3648-3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勇;
目的探讨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清洁级SD大鼠12只,分离并培养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建立体外自然传代退变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传代第2代细胞),自然退变组(自然传代第5代细胞)、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组(含LY294002抑制剂培养基传代至第5代),AKT-mTOR信号通路激动组(含IGF-1激动剂培养基传代至第5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细胞蛋白聚糖变化;RT-PCR检测细胞中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mTOR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传代次数增加,大鼠软骨终板细胞的表现逐渐减少。自然退变组Ⅱ型胶原、蛋白多糖、SOX9、mTO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自然退变组(P<0.05);AKT-mTOR信号通路激动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自然退变组(P<0.05)。四组的AKT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制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另外3组,而激动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抑制组和自然退变组(P<0.05)。结论 AKT-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自然退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添加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激动剂能够加速、抑制细胞体外退变的发生。
2016年15期 v.36 3651-3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晓雁;魏建宏;任旭;刘晗睿;琚小红;段圣杰;肖志杰;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变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外周血Treg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的差异;对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患者外周血Ox-LDL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凋亡染色确定Ox-LDL对Treg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比与患者外周血Ox-LDL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2=0.500 5;P<0.01);Ox-LDL可诱导Treg细胞出现凋亡,且随着Ox-LDL浓度的升高,凋亡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结论 Ox-LDL可通过诱导Treg细胞凋亡进而导致ACI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降低。
2016年15期 v.36 3653-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强;王涛;虞华鹏;刘斌;马凯;焦方杰;贾如意;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对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其中一组给予核因子(NF)-κB拮抗剂PDTC灌胃(0.2 g/kg);另一组给予依普利酮(30 mg/kg);第3组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作为对照。6 w后测量心脏功能,采集PVN和外周血标本,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等指标。结果依普利酮与PDTC干预的大鼠心功能较心力衰竭组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组神经元活性增强,PDTC和依普利酮可显著降低PVN内神经元活性。对照组PVN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5)。依普利酮与PDTC干预的大鼠与心力衰竭组大鼠相比这些指标表达减少(P<0.05)。心力衰竭组外周血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TNF-α水平升高。依普利酮、PDTC治疗组ALD、NE、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依普利酮可以改善大鼠心功能,可能与其抑制PVN内NF-κB表达,进而抑制PVN内炎性反应有关。
2016年15期 v.36 3655-3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符少萍;王吉文;黄子通;陈焕清;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肌中的变化以及在继发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48)、脑缺血组(n=80)、再灌注组(n=80),通过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CA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缺血及再灌注0、6、12、24、48、72 h的脑缺血区域面积、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心肌中ET-1、CGRP含量变化,比较各指标在同一时点及不同时点间的变化以及分析CK-MB、ET-1、CGRP之间关系。结果脑缺血组血CK-MB、心肌ET-1均逐渐升高,12 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心肌CGRP于6 h开始下降,12 h达最低值,其后逐回升。再灌注组CK-MB、ET-1均于12 h达到峰值,其后下降,CGRP于12 h达最低值,其后回升。缺血组、再灌注组ET-1/CGRP均在6 h开始升高,12 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在72 h仍明显高于0 h(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再灌注组脑缺血面积在24、48、72 h明显减少(P<0.05),CK-MB、ET-1在6、12 h明显升高(P<0.05),CGRP在6、12 h明显降低(P<0.05)。血CK-MB与心肌ET-1/CGRP相关(r=0.547 7,P<0.05)。心肌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等。结论心肌ET-1、CGRP参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继发心肌损伤过程,心肌损伤程度与心肌ET-1升高程度、CGRP降低程度有关。
2016年15期 v.36 3657-3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鑫;王忠臣;黄智勇;
目的探讨外源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端粒酶催化亚基(h TERT)干预组(n=25)、空转载体组(n=5)、生理盐水组(n=25)3组,取肝前2 d自颈背给予h TERT干预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 3×10~9pfu/ml携带h TERT的病毒悬液,给予空转载体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 3×10~9pfu/ml空病毒悬液,给予生理盐水组供者静脉注射1 ml生理盐水。结果再灌注后3、6、12 h,1、2 d h TERT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显著低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凋亡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凋亡指数也均显著低于空转载体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转染1 d后h TERT组肝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能够有效防护老年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6年15期 v.36 3660-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霞;陈方方;孔陈苏;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左侧纹状体建立PD大鼠模型,选取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APN组各20只,APN组分别于第1、8、15天经鞘内注射人工合成的APN60μg/kg,模型组仅接受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另取20只正常大鼠(仅行纹状体定位而不注射6-羟多巴胺)作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 w后进行旋转行为学及自主活性观察,检测各组治疗3 w后损毁侧纹状体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及神经递质〔多巴胺(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T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治疗前后的旋转圈数均升高,自主活动次数降低(P<0.05);模型组和APN组治疗前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无显著差异,但APN组治疗后的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APN组各时间点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炎性因子及MDA含量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神经递质水平及TH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APN处理后可改善PD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与对照组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N对PD大鼠纹状体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损毁侧纹状体的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2016年15期 v.36 3662-3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邓娟娟;陈新忠;朱慧铭;朱正庭;张丹;卜凌;
目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3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22例、肾功能轻度减低组164例、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82例,按照冠脉受累数量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9例、双支病变组134例、三支病变组155例,比较不同肾功能患者Lp(a)、LVEF水平,以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Lp(a)、eGFR及LVEF水平。结果肾功能正常组患者Lp(a)水平显著低于肾功能轻度减低组以及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肾功能轻度减低组患者Lp(a)水平显著低于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肾功能正常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轻度减低组以及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而肾功能轻度减低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中重度减低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Lp(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eGFR及LVE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Lp(a)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P<0.05),Lp(a)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eGFR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LP(a)、eGFR及LVEF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可反映患者心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2016年15期 v.36 3665-3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明亮;沈玉华;张立敏;李大鹏;殷实;李玥;徐金铭;王伟群;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2016年15期 v.36 3667-3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丁玫;冯先瑞;闫媛媛;田园;崔智飞;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LVDHF)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LVDHF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LVDHF患者的左心形态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以及室间隔厚度(IVS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左室内径(LV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a)及反向血流速度(Ar)显著高于对照组,早、晚期的运动速度比值(Ea/Aa)、血流传播速度(Vp)及峰速比(S/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LVDHF患者左心形态以及舒张功能均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669-3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明月;贾囡;程淑华;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及跨理论模型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动机性访谈结合跨理论模型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干预措施的对照组,观察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变化、运动阶段改变情况、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运动阶段、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1、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处于运动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的患者百分比均降低明显,处于运动阶段、维持阶段的患者百分比、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均升高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动机性访谈及跨理论模型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提高运动积极性、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2016年15期 v.36 3671-3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洪美满;
目的探讨老年异常心电图的临床表现与特征。方法选取来该院体检的老年患者,整理老年异常心电图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30.3%,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电图异常百分比逐渐上升(P<0.05),心电图异常类型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等,表现包括ST段改变、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222例(51.4%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检测升高,216例(50.0%)三酰甘油检测升高,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30.3%,主要表现为ST段改变、房性期前收缩等,在检测中需要重视异常心电图表现。
2016年15期 v.36 3673-3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焦红见;张永海;陶玲;赵亚杰;宋兴丽;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 CHF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同期随机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入院体检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分析实验组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和NGAL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BMI、收缩压、NT-proBNP和NGAL高于对照组,而LVEF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LVEF、NT-proBNP和NGA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VEF水平随着NYHA级别升高而降低,而血浆NT-proBNP、NGAL水平依次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NT-proBNP、NGAL水平与LVEF负相关(P<0.05),NT-proBNP与NGAL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NT-proBNP、NGAL水平与CHF患者密切相关,可以反映患者心功能水平,血清NT-proBNP与NGAL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上诊断CHF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15期 v.36 3675-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勇;程劲松;陈立斌;
目的老年探讨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BNP)对老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0岁以上HFNE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和健康者各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分为HFNEF组、HFREF组和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LVMI和血浆NT-BNP水平,分析LVMI和血浆NT-BNP对老年HFNEF的诊断价值,老年HFNEF患者LVMI和血浆NT-BNP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老年HFNEF患者LVMI和血浆NT-BNP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HFNEF组患者的LVMI和血浆NT-BNP高于对照组,低于HFREF组(均P<0.05)。LVMI诊断老年男性HFNEF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以147 g/m~2为界限诊断HFNEF的敏感度为0.21,特异度为0.95;LVMI诊断老年女性HFNEF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以122 g/m~2为界限诊断HFNEF的敏感度为0.51,特异度为0.98。血浆NT-BNP诊断老年HFNEF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以125 pg/ml为界限诊断HFNEF的灵敏度为0.92,特异度为0.79。血浆NTBNP和LVMI的相关性为r=0.498,P=0.000。心功能Ⅱ级患者的LVMI和血浆NT-BNP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者(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的LVMI和血浆NT-BNP低于心功能Ⅳ级(P<0.05)。结论老年HFNEF患者LVMI和血浆NT-BNP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和心功能的严重程度相关,LVMI诊断老年HFNEF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度不高,血浆NT-BNP诊断老年HFNEF灵敏度较高,NT-BNP和血浆NT-BNP联合检测对老年HFNEF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6年15期 v.36 3677-3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韦艳红;雷蕾;李艳;康晓新;赵宇;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胱抑素C(CysC)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根据血压睡-谷晨峰值分为晨峰组69例,非晨峰组85例。收集两组受试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并计算晨峰血压(MBPS)值。比较两组受试者血糖、血脂、血清CysC及尿ACR水平,并将MBPS与各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晨峰组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MBPS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晨峰组ACR、CysC值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MBPS与ACR、CysC呈正相关(r=0.342,0.194,P<0.05)。结论高血压晨峰患者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够早期发现肾脏损伤,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2016年15期 v.36 3679-3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勇;王铭;杨特;陈润祥;邵波;
目的对比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和部分再血管化介入治疗方案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介入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和部分再血管化组,每组48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3~7 d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运重建术。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根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结果,对所有病变血管进行血运重建;部分再血管化组仅对"犯罪血管"〔由心电图、心脏核磁(MRI)、心脏彩超确定〕行血运重建。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平均(12±4.8)个月的随访中,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心源性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部分再血管化组(均P<0.05)。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发生2例造影剂肾病和2例上消化道出血,部分再血管化组发生2例上消化道出血,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NSTEMI患者行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近期预后,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
2016年15期 v.36 3681-3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唐振旺;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衰患者108例。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与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后的6 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大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684-3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7 ] |[阅读次数:0 ] - 刘艳妮;侯雪;陈世健;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管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因急性心力衰竭首次入院的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教育组,对教育组进行院外递进式强化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功能和预后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服药依从性与心功能改善值的关系;运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教育组药物依从性显著增加(3.37±0.45 vs 2.23±1.06,P<0.01),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均<0.05);药物依从性与NYHA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6分钟步行距离的相关性分别为0.38、0.52、0.45、0.36、0.61,均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教育组(58.6%vs37.9%,P<0.05)。结论强化健康管理显著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依从性,改善心功能,进而减少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
2016年15期 v.36 3686-3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民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口服液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是否可减少造影剂所造成的肾功能损伤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00例急诊行PCI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术前给予服用ACS口服液;对照组50例,术前常规口服药物。对两组术后进行跟踪,评估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前病变程度、发病-就诊时间、冠脉结果及静脉用药均、就诊时肾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 d实验组的肌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1);实验组术后无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S口服液可有效减少PCI中造影剂所带来的肾功能损伤,带来更好的预后。
2016年15期 v.36 3688-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耿彬;苗华为;何红涛;封亚丽;李艳青;
目的观察冠心消斑汤对静息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管黏附分子(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接受治疗的110例静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其中西药组给予他汀类药物口服,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冠心消斑汤口服。4 w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RP、sICAM-1、sVCAM-1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sICAM-1、sV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每搏输出量(SV)、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和肌钙蛋白(CTnI)等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SV、左心室相角程(LVP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NT-proBNP和CTn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中药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冠心消斑汤对静息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血清CRP、sICAM-1、sVCAM-1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2016年15期 v.36 3690-3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婷;胡蓉;穆玉明;古丽格娜·阿尤甫;吴治胜;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级别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速度对左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8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1、2、3级,根据二尖瓣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A比值分为E/A>1和E/A<1,又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IVSd、LVPWd)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在高血压各级别中,E/A<1组左房内径指数(LADi)、LVMI、脉压、病程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P<0.05)。E/A>1组LADi、脉压、病程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P<0.05)。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且任意一级高血压E/A<1组的LADi均高于E/A>1组(P<0.05)。在高血压各年龄段中,E/A<1组和E/A>1组LAD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随着高血压级别的增加而增大(P<0.05)。1级高血压中年组E/A比值与LADi、LVMI无相关性,老年组E/A比值与LADi相关(r=-0.263,P=0.025),2级高血压中年和老年组的E/A比值均与LADi相关(r=-0.376,P=0.000;r=-0.243,P=0.027),3级高血压中年组E/A比值与LADi相关,而老年组E/A比值不仅与LADi相关,与LVMI也显著相关(r=-0.391,P=0.000;r=0.316,P=0.004)。结论随高血压级别的加重,中年组E/A仅与左房重构相关,而老年组E/A与左房和左室重构均相关。
2016年15期 v.36 3692-3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旭瑶;卓恺明;王静华;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对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普唑仑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SDS、HAMD评分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S及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与对照组(2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帕罗西汀和阿普唑仑治疗老年脑卒中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安全性亦较高。
2016年15期 v.36 3694-3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2 ] |[阅读次数:0 ] - 李贯绯;李丽;牛晓立;
目的探讨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CVR)功能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48 h内收治于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结合屏气试验和过度换气试验检测CVR功能。随访3个月,按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与非病灶侧CVR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病灶侧CVR各参数明显低于对侧(P<0.01)。预后不良组屏气指数(BHI)及过度换气指数(HVI)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40,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HI(OR=0.000,95%CI 0.000~0.043,P=0.017)、HVI(OR=0.053,95%CI 0.004~0.079,P=0.005)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077,95%CI 0.016~0.365,P=0.01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CVR功能降低,检测BHI及HVI有助于预测临床预后。
2016年15期 v.36 3695-3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朝贵;瞿昌华;杨华;郑洪波;
目的探讨远端保护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次全闭塞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球囊预扩张后远端滤器保护下、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老年症状性颈动脉次全闭塞32例资料。结果 31例小球囊预扩张后成功植入支架,1例失败。无死亡及心肌梗死发生。术后血压、心率改变10例,多在48 h内恢复正常。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至6年,随访期间仅1例半年内再次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支架内再狭窄,予支架内球囊扩张治疗后2年无症状复发。结论小球囊预扩张后远端滤器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次全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广泛的临床运用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2016年15期 v.36 3697-3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华;左军杰;刘顺达;许东;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脊液中生长抑素(SS)含量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P300PL)的变化和意义,并探讨脑脊液(CSF)中SS含量与痴呆的发病部位及痴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VD患者50例为VD组,同期选择无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PL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CSF中SS含量。结果 1VD组患者CSF中S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300PL显著延长(P<0.05);2VD组患者CSF中SS含量与MMSE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514,P<0.01),与P300PL呈负相关(r=-0.892,P<0.01);3发生于额叶皮层、海马、颞叶皮层、丘脑、纹状体等部位的脑梗死患者脑脊液SS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1VD患者CSF中SS含量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一致,脑内SS含量降低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出现痴呆的原因之一。2CSF中SS含量降低与VD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部位有一定相关性。3VD患者P300PL显著延长可作为评定VD客观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6年15期 v.36 3699-3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庆友;张艳蕉;于广娜;蒋丽艳;孙兴元;任占军;黄丽娟;
目的探讨脑卒中肥胖患者发病后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按体质指数分为五组,各40例。检测各组患者发病后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液动力学等指标变化。结果体重正常的脑卒中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之外的各项指标水平在各组里面最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其余各组(P<0.05)。随着脑卒中患者BMI值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之外的各项指标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五组脑卒中患者中,正常BMI组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均最低(P<0.05);随着BMI值升高,血液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逐步升高(P<0.05)。脑卒中发病患者中肥胖程度高的人数占主要比例(P<0.05)。结论脑卒中肥胖患者发病后血脂、血糖、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流黏稠度增加,且随BMI值增高而呈正相关关系。检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生化指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6年15期 v.36 3701-3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爱琼;吕春美;颜青松;刘继荣;林娟;马婷;龚凤翔;雷芬芳;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伴发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饮食调剂及运动管理对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66例心脑血管疾病伴发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饮食调剂和运动管理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得分情况。结果饮食调剂、运动管理干预后,BMI、TSF、总蛋白及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P<0.05)。TC、TG、LDL-C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HDL-C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总体健康感6个维度改善明显(P<0.05);角色受限、社交功能2个维度方面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和听觉性语词学习测验(AVL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伴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饮食调剂及运动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
2016年15期 v.36 3703-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付慧霄;张建任;兆波;
目的探究老年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因素。方法 42例老年LA患者为LA组,同期健康体检的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LA组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814,P<0.001);MMSE量表检查中的视空间和执行力、命名能力、语言能力、延迟回忆、定向能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和中度LA患者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均明显低于轻度LA患者(P<0.05);重度LA患者MMSE、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中度LA患者(P<0.05);LA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A组MMSE与TG(t=0.436,P=0.004)、CRP(t=0.703,P<0.001)、Hcy(t=0.759,P<0.001)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LA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与TG、CRP、Hcy的水平升高正相关。
2016年15期 v.36 3705-3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廉艳梅;王咏梅;黄晓敏;
目的对老年癫痫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HS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120例老年癫痫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对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感染患者血清中HS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老年癫痫未感染病原菌患者120例为未感染组。结果感染组颅内感染24例(20.0%),血液感染5例(4.2%),上呼吸道感染21例(17.5%),肺部感染24例(20.0%),皮肤感染15例(12.5%),下呼吸道感染18例(15.0%);感染组共分离病原菌144株,革兰阳性菌69株(47.9%);革兰阴性菌68株(47.2%),真菌感染7株(4.9%);感染组血清中HSP、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HS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ILs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2016年15期 v.36 3707-3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申;赵丹鹏;刘扬;陈坤;李琳;卜淑芳;刘喜灿;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艾地苯醌治疗)和对照组(36例,安慰剂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 w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HT)、5-羟吲哚乙酸(HIAA)、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IL)-6、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DNF、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HT、NE水平高于对照组,5-HIA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6、IL-23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地苯醌治疗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含量,改善单胺类递质代谢,缓解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15期 v.36 3709-3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彭丹;李伟;周冬梅;宋远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9例,根据头颅MRI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组(研究组)34例,平均年龄(66.53±9.25)岁;不伴脑梗死的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62.34±9.77)岁。受试者均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HAMD)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测评两组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收缩压及HAMA、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o 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HAMD(P<0.001)。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HAMD评分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比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常同时存在,抑郁情绪越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2016年15期 v.36 3711-3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曹喆;陈曼华;石晶;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老年2型糖尿病入院患者150例,按总胆固醇(TC)值分为A组(TC<5.2 mmol/L)、B组(TC 5.2 mmol/L~5.7 mmol/L)、C组(TC>5.7 mmol/L)各50例,入院时均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试其认知功能。结果 A组Mo CA因子分数及总分高于B、C组(P<0.05,P<0.01);B组的命名、抽象思维及记忆延迟因子的分数及总分明显高于C组(P<0.01);B组的视空间、注意、语言、定向力因子分数高于C组(P<0.05)。A组MMSE因子分数及总分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C组(P<0.01);B组的记忆力、回忆因子分数及总分明显高于C组(P<0.01),而定向力、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因子分数及总分分数高于C组(P<0.05)。结论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I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100及脂蛋白a(Lpa)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差;极LDL-C(VLDL-C)值与认知功能无关。
2016年15期 v.36 3713-3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石光煜;张雪松;高晶;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MS患者为MS组,20例门诊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按中医辨证分为五型,1阴阳两虚型,2气阴两虚型,3痰湿壅盛型,4痰瘀互结型,5肝火亢盛型。测量患者身高(cm)、体重(kg)、腰围(WC,cm)、血压(mmHg),并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IMT,并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 MS组的IS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降低趋势在常见中医证型中依次为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P<0.01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率明显较高(P<0.01),上述五种类型中形成率最高的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痰湿互结型、肝火亢盛型的形成率相对降低(P<0.05);MS组的颈动脉IMT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与MS密切相关,而且在所调查的不同中医证型MS患者中,其颈动脉IMT具有显著差异。
2016年15期 v.36 3716-3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赵洪影;吴恩杰;杨艳;王瑞瑞;张秀珍;齐亚灵;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NG)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T2DM患者603例按照有无NG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及按照如上指标分亚组,分析NG患病情况,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T2DM患者NG的患病率为74.8%,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升高、肥胖指数的增大、FPG及胰岛素抵抗(IR)升高,T2DM患者NG的患病率增加。且性别、年龄、BMI为糖尿病患者患NG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T2DM与NG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增强对于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2016年15期 v.36 3718-3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何军儒;丁菊香;刘靖芳;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瑞格列奈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 w。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和2 h P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胰岛素(FINS)分泌水平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并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治疗后FPG和2 h PG水平和Hb 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C肽水平、INS分泌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以上指标水平在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T2DM能够平稳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6年15期 v.36 3720-3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金勇;范虹;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维生素D(VD)水平及发生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33例T2DM合并OP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133例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25羟VD〔25(OH)V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进行OP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25(OH)VD水平低于对照组,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P<0.05);女性患者中血清25(OH)VD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2.152)、性别(OR=2.275)、糖尿病病程(OR=2.251)、体重指数(BMI)(OR=2.232)、空腹血糖(OR=2.118)、糖化血红蛋白(OR=2.179)。结论 T2DM合并OP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VD缺乏更严重。高龄、女性、糖尿病病程较长、低BMI、血糖控制不好的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性更高,提示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高危人群的骨密度异常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OP发生率,提高T2DM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6年15期 v.36 3722-3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付皓云;王绚璇;甘宁;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从2014年1~12月符合条件的812例患者中选择406例分别列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2004年中文版),分别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抗肿瘤治疗,干预组在采取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机体功能康复、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二次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除SCL-90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两组各项因子评分和生存质量的4项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为提高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引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
2016年15期 v.36 3725-3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晓波;曹亚丽;刘秋明;陈军;胡平华;周平;丁景弦;
目的探析老年妇女乳腺癌及转移灶内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染色法检测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老年女性患者腋下转移灶内的FoxP3的表达水平,比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内、原发灶及转移灶内FoxP3表达及FoxP3~+淋巴细胞,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Fox P3表达及FoxP3~+淋巴细胞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内FoxP3、FoxP3~+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原发灶与转移灶中FoxP3、FoxP3~+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分级、直径与FoxP3、FoxP3~+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无关(P>0.05),而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及Her2与FoxP3、FoxP3~+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相关(P<0.01)。孕激素受体(PR)与FoxP3表达水平无关(P>0.05),却与FoxP3~+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相关(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老年女性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FoxP3蛋白、FoxP3~+淋巴细胞相关,对FoxP3蛋白进行抑制有助于发生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2016年15期 v.36 3727-3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郝兴亮;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4、AQP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NSCLC患者8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活检的肺组织,探究并分析AQP4、AQP5、VEGF与NSCLC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T分期和临床分期的患者AQP4、5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各N分期患者AQP4、5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复发或转移患者的AQP4、5表达阳性率与未复发或转移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各T分期患者VEGF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各N分期、临床分期患者VEGF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明显(P<0.05),复发或转移患者的VEGF表达阳性率与未复发或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NSCLC患者存在AQP4、AQP5、VEGF水平异常,而其表达可能与NSCLC病理类型和侵袭性有关。
2016年15期 v.36 3729-3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麦泽锋;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联合紫杉醇与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乌苯美司胶囊30 mg/d,连续给药6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与体重改善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疾病控制(DCR)25例(78.13%)、有效(RR)18例(56.25%);对照组DCR 20例(66.67%)、RR 11例(36.67%);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Z=1.938;P=0.026);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及体重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均出现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CD8+比例出现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研究组发生3~4级白细胞减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乌苯美司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性用药。
2016年15期 v.36 3731-3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刘华蓉;刘尚义;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在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其胃癌,对照组单纯行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及T细胞亚群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可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其受到抑制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可用于临床推广。
2016年15期 v.36 3733-3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姜爱英;孙迎燕;王松;陈培;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3,bcl-2,caspase-3表达变化及和预后关系。方法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鳞癌、中央型、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周围型、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P<0.05),无淋巴结转移、高分化患者肿瘤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P<0.05);p53,bcl-2表达阳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患者(P<0.05);肿瘤组织中bcl-2和caspase-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受到p53,bcl-2,caspase-3的调控,能够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依据。
2016年15期 v.36 3735-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珉;黄波;邱雪杉;
目的探讨黏着连接分子(JAM)-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JAM-A蛋白在82例NSCLC及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JAM-A主要定位于细胞膜,82例NSCLC组织中,30例(37%)为高表达,在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为低表达。JAM-A膜高表达同肺癌pTNM分期(P=0.012),局部淋巴结转移(P=0.007),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2)。结论 JAM-A的高表达与NSCLC的进展密切相关,检测JAM-A可为监测NSCLC预后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15期 v.36 3737-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静;张保朝;
目的探讨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正常成人脑组织、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以及正常人脑胶质细胞(HEB)中miR-206的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转染构建miR-206稳定过表达细胞系U87和U251,体外实验研究miR-206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miR-206的靶基因,并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06对14-3-3ζ的靶向作用。结果 miR-206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细胞系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体外实验显示,miR-206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靶基因预测分析14-3-3ζ为miR-206潜在的靶基因,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证实14-3-3ζ是miR-206的直接靶点。结论miR-206可能通过靶向14-3-3ζ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可能是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2016年15期 v.36 3739-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莉;张凡;
目的探讨调强及盆野放疗对晚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河北省宣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晚期患者75例,妇科门诊活检病理确诊,随机分成实验组37例(调强放疗)和对照组38例(盆野照射放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盆腔CT、彩色B型超声等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同时利用免疫组化对病理活检标本进行检测CD133、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的表达情况。结果 1放疗3个月实验组完全缓解率(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个月后实验组CR+部分缓解率(P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并发症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并发症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CD133阳性表达率为66.7%(50/75),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外层5~6层细胞(即肿瘤浸润前沿),而中央区阳性细胞较少且分散;Gli1阳性表达率为70.7%(53/75),阳性细胞围绕新生血管周围较为明显,浸润前沿分布较为分散且呈弱表达。CD133阳性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宫旁浸润、放疗耐受相关,在中低分化、宫旁浸润组以及放疗耐受组存在高表达,与相应组别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Gli1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盆腔肿大淋巴结、放疗耐受相关,在直径>4 cm、存在盆腔肿大淋巴结组以及放疗耐受组存在高表达,与相应组别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3CD133、Gli1阳性表达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存在直线正相关(r=0.563 1,P<0.05)。结论 1调强适形放疗技术应用于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常规盆腔放疗,远期并发症较少。2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存在干细胞标记物CD133、Gli1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相关,且可能是其放疗耐受的主要因素。
2016年15期 v.36 3742-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戈锐;周为;燕速;刘宁;安文静;于鹏杰;张成武;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酶(TAK)1和Ki67表达,观察TAK1和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的关系。方法 62例结肠腺癌术后存留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15例距结肠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TAK1和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中TAK1和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TAK1和Ki67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最大径密切相关,TAK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AK1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中TAK1和Ki67高表达对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作用。TAK1对Ki67标记的增殖可能有一定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745-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小燕;于学燕;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山东省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3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及同期住院的30例肺腺癌胸膜转移及30例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胸腔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症状同结核性胸膜炎及肺腺癌胸膜转移组患者相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中环状胸膜增厚,病侧肺容积小,纵隔固定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相对常见。实验室检查中恶性胸膜间皮瘤无特异性检查指标,肺腺癌胸膜转移患者血及胸水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胸水找肿瘤细胞阳性率高;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腺苷酸脱氨酶是相对特异性指标。胸腔镜下表现中恶性胸膜间皮瘤主要表现为弥漫胸膜增厚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有的呈大的肿块样改变,质地相对较硬。肺腺癌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及孤立或多发小结节,部分可融合呈桑葚或菜花状,易于取病理。结核性胸膜炎以充血、水肿,黏连和分隔,包裹为主要表现,可见有粟粒状小结节分布。胸腔镜多点取材并行免疫组化各组病例均明确诊断。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为肺腺癌胸膜转移及结核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检查可准确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等胸膜疾病,减少误诊。
2016年15期 v.36 3747-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冯世兵;王宇;宋素贞;林森;王洪波;
目的通过对伪膜性肠炎(PMC)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及教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该院2005~2015年确诊为PMC的45例住院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内镜检查、治疗方法、预后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PMC易发于住院期间应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尤其是手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患者。结论抗生素应用不规范是引发PMC的主要原因。对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出现常规方法难控性腹泻时应考虑本病可能,结肠镜检查是快速、安全及特异性高诊断方法。甲硝唑是治疗老年PMC患者有效药物。
2016年15期 v.36 3749-3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原络通经针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AG患者采用双盲按就诊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药物配合原络通经针法30例)和对照组(单纯口服维酶素30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体征、症状积分数值以及镜下胃黏膜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体征与症状积分总数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胃镜下治疗组CAG胃黏膜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络通经针法配合药物治疗CAG脾胃虚弱证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CAG的胃黏膜情况。
2016年15期 v.36 3751-3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黄树生;梁凯婷;
目的研究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发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老年OSAS患者600例为研究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39例、中度组242例和重度组119例,另选取非OSAS体检者300例为对照组,应用24 h动图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情况,应用Pearson法分析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58.17%(34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67%(65/300)〕(P<0.05);重度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AHI与老年OSAS心律失常正相关(r=0.732,P=0.013)。结论老年OSAS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增加,且AHI与老年OSAS心律失常存在正相关关系。
2016年15期 v.36 3753-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阎萍;张纳新;曾金洁;王宁;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和肽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期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吸烟分为COPD组和COPD吸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同龄人为对照组。于纳入研究次日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和痰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的白介素(IL)-17、和肽素水平和痰液中的IL-32,并检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COPD吸烟患者与COPD不吸烟患者的肺功能分布差异显著,COPD吸烟组患者中度和重度比例更高(P=0.008);COPD患者除非吸烟者痰中IL-32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外,IL-17、IL-32、和肽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PD吸烟组与COPD组比较,炎症因子、和肽素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7、和肽素水平、痰IL-32和吸烟是导致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是影响COP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和肽素水平的重要因素,引起肺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COPD患者肺功能。
2016年15期 v.36 3754-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宪芬;张殿宝;李海朝;张淑梅;李琨;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低水平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5 cmH_2O)和T管三种自主呼吸试验方式在指导昏迷患者撤机中的意义。方法通过筛查试验的133例患者根据自主呼吸试验方式随机分为T管组、CPAP组和PSV组,比较三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撤机时间及撤机失败率。结果 T管组机械通气时间(51.98±15.21)h、住ICU时间(4.67±1.36)d、撤机时间(0.26±0.50)d均较CPAP、PSV组短(P<0.05),三组患者撤机失败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昏迷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T管试验优于CPAP和PSV。
2016年15期 v.36 3756-3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雅君;王思鉴;
目的研究抗纤丸治疗肝硬化病人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300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主要为乏力、厌食、腹胀、肝区不适),检测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无创肝纤维化检测指标以及B超测定门脉宽度和脾脏厚度(门脉宽度>14 mm诊断为门静脉增宽;脾脏厚度男>40 mm,女>39 mm诊断为脾脏增大)等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的总有效率较治疗3个月的结果明显提高,抗纤丸不但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能降低显著增高的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血清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肝脏硬度,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增宽的门脉、肿大的脾脏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缩小趋势,治疗组疗效更好。结论抗纤丸对改善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和降低门脉压力具有一定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2016年15期 v.36 3758-3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玉秀;马荣花;
目的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老年患者液体食物在胃中的排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FDPDS老年患者,同时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液体食物在胃中不同部位的排空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食物的排空情况,分析影响液体食物排空的因素。结果 FD组患者液体食物近端、远端和全胃半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长(P<0.05);FD组近端、远端和全胃排空情况均较对照组差(P<0.05);年龄较大、FD、病程≥3年及未规范用药的患者液体食物全胃排空正常者较少(P<0.05);是否存在FD和病程长短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说明以上二者是影响食物排空的因素。结论 FD PDS老年患者液体食物胃排空情况较差,且受疾病情况和病程的影响。
2016年15期 v.36 3759-3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田媛;谭莉莉;王玉冰;陈岩;王孜;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NAFLD患者132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为T2DM合并脂肪肝组(DFI组)与单纯脂肪肝组(FI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FGF21水平,并检测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IR的相关性。结果 DFI组与FI组患者肥胖比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FI组患者BMI、WHR水平显著低于FI组,T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FI组与FI组患者空腹血糖(FPG)、IR指数(HOMA-IR)、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I组FPG、FNS、HAMO-IR水平显著高于FI组,FPG显著高于对照组,DFI组与FI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均显对于对照组,DFI组ISI水平显著低于FI组(P<0.05);研究对象血浆FGF21水平与BMI、HOMA-IR、WHR、FFA、TG呈正相关(r=0.261、0.322、0.341、0.310、0.301,P<0.05),与ISI、HDL呈负相关(r=-0.215、-0.28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HR、HOMA-IR及TG对机体血浆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且WHR对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影响作用最大。结论 NAFLD患者血浆FGF21水平出现显著升高,机体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及IR相关,WHR、HOMA-IR及TG对机体血浆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2016年15期 v.36 3761-3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中学;孙强;姜威宏;席国旺;韩新军;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上尿路结石老年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RLU治疗;对照组采用URL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结石取净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观察组结石取净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d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IL-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d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1、3、5 d的内皮素(ET)-1、前列腺素(PGE)2、PGF2a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3、5 d的内皮素(ET)-1、前列腺素(PG)E2、PGF2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LU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RL,且对患者炎症应激指标的影响也明显小于URL,手术过程对机体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有利于术后尽早康复。
2016年15期 v.36 3763-3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杨升吉;徐广明;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窦镰旁脑膜瘤术前影像评估的价值和手术策略要点。方法对CT、MRI扫描诊断为窦镰旁脑膜瘤的23例老年患者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的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情况,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 23例肿瘤患者术前影像评估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按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6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窦镰旁脑膜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
2016年15期 v.36 3765-3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海翔;韩春山;韩志峰;赵维;
目的观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应用不同剂量沐舒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合并COPD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51)应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30 mg/次,3次/d),对照组(n=55)应用常规剂量沐舒坦治疗(15 mg/次,2次/d),于术前3 d至术后5 d连续给药。观察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肺不张发生率5例(9.8%),对照组17例(30.9%),二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痰细菌学培养阳性7例(13.7%),对照组21例(38.2%),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呼吸衰竭均为1例。两组术前及术后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第5天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COPD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沭舒坦可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并且用药安全。
2016年15期 v.36 3767-3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金洁;王云芸;赵英;潘振祥;李仁淑;
目的探究鸡尾酒疗法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男女比例1∶1。实验组患者膝关节置换完成缝合前在关节腔周围组织注射镇痛药物,对照组不进行相关处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静止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次按压与术毕时间差,PCIA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12、24 h时间点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PCIA首次自控追加药物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镇痛药物与PCIA联合应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降低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6年15期 v.36 3769-3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许勇;米明珊;
目的探讨自制步行负荷实验量表在指导腰椎管狭窄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就诊并得到随访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步行负荷实验结果,采用自制步行负荷实验量表进行评分,评分≥8分者采用保守治疗(15例),<8分者采用手术治疗(32例),比较治疗前、治疗4 w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4 w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手术治疗组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4 w后,有效率均较高,手术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保守治疗组(86.7%,P<0.05)。结论采用自制步行负荷实验量表后,对临床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式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6年15期 v.36 3770-3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思;薛曌平;郭绍宁;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68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单一、常规的保温措施,实验组在常规保温措施上给予术前预热、术中保温、术后保温等综合保温措施。结果实验组在手术进行60 min(T1)与手术结束时(T2)两个节点体温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1);同时,实验组患者拔管时间及术毕送入麻醉苏醒室(PACU)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保温措施能够有效维持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预防因麻醉引起的低体温;同时,缩短了拔管时间与PACU停留时间,降低了寒战、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了麻醉后复苏的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2016年15期 v.36 3772-3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余晓燕;王烈宏;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女性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宫颈疾病发病的关系及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1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70例宫颈癌患者,选择同期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血清中硒、锌、铜、镍、镉、砷、铁、锰元素水平,多重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技术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硒水平较高(OR=0.583,P=0.019)及血清锌水平较高(OR=0.600,P=0.025)为宫颈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危险因素有血清铜水平较高(OR=1.625,P=0.018)、文化程度较低(OR=1.633,P=0.018)、初婚年龄较低(OR=1.841,P=0.004)、初次分娩年龄较低(OR=1.750,P=0.004)、怀孕次数较多(OR=1.667,P=0.014)及高危型HPV感染(OR=2.735,P=0.000)(P<0.05)。结论血清微量元素的水平与宫颈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针对宫颈癌发病相关因素,积极开展关于宫颈癌的健康教育。
2016年15期 v.36 3774-3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朱思翔;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微波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分为三组,电凝组(29例)行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微波组(29例)行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对照组(28例)予以鼻腔填塞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电凝组、微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鼻腔黏膜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电凝组少于微波组(P<0.05)。电凝组、微波组、对照组治疗后的成功率分别为96.55%、86.21%、71.43%,电凝组患者治疗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电凝组与微波组、微波组与对照组之间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凝组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电凝组与微波组、微波组以对照组之间远期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临床效果优,可作为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方式。
2016年15期 v.36 3776-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余兵;肖文;赵恒光;
目的探讨老年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及其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53例老年CA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老年CA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皮损组织中检测出150例HPV阳性,检出率为98.04%;共检测出HPV基因型15种,未发现HPV 18、35、39、42、43、56等型别。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HPV 6(46.41%)、11(25.49%)、33(10.46%)、52(10.46%)、58(10.46%)、16(9.15%)、59(6.54%)、31(5.23%)、68(5.23%)、45(4.58%)、51(4.58%)、53(4.58%)、66(4.58%)、CP8304(3.27%)、44(1.96%)。153例老年CA患者经过CO2激光治疗后随访6个月,有96例复发,57例未复发,复发率6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嗜酒(OR=2.058,95%CI:1.52~4.18)、皮损发生特殊部位(OR=3.286,95%CI:1.42~8.82)、皮损处感染为HPV 16(OR=3.152,95%CI:1.58~6.97)以及HPV多重感染(OR=3.558,95%CI:2.18~9.53)是老年CA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A患者以低危型HPV 6、11为主,高危感染率高并以混合感染形式存在,老年CA患者嗜酒、皮损部位、感染HPV型别及多重感染是CA复发的危险因素。
2016年15期 v.36 3778-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红菊;吴艳瑞;陈伟;白松;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白质区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评估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AD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D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对AD组DTI测定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度(MD)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患者扣带后部、胼胝体压部白质的FA值显著减低,MD值显著增加(P<0.01),额叶、顶叶、胼胝体膝部白质的FA值减低,额叶白质MD值增加(P<0.05),扣带后部、胼胝体膝部、压部FA、MD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成人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AIS)、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显著相关(P<0.01),额、顶叶FA、MD与MMSE、ADAS-Cog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微观结构损伤程度和完整性变化是导致AD病人认知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FA、MD值与AD病情发展相关。
2016年15期 v.36 3780-3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韦德会;周慧民;江滨;韦美群;韦江;
目的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问题,分析认知心理治疗为主进行综合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22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3例;根据症状特点不同,将各组又分为以阴、阳性症状为主及阴阳性症状共存3组,进行相应的两两比较。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精神卫生宣教及用药指导,干预组采用以认知心理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及认知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包括精神卫生知识的宣教,支持系统建立、技能训练、咨询及随访。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估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用威斯康星卡片检验(WCST)、韦克斯勒智力测定(WAIS-R)和自编韦氏认知自评量表(WCSS)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缺陷及认知歪曲。入组前和入组后1、2、4、8、12年各评定1次。结果各时点PANSS、SDSS、WCST、WAIS-R、WCSS干预组减分率显著快于对照组;伴阳性症状效果好于阴阳性症状共存者,后者又好于伴阴性症状的患者;再就业率干预组也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或P<0.01)。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应以改变患者的认知为重点,只有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干预效果才会长久。
2016年15期 v.36 3782-3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文菁;彭欣;梁知;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方法纳入44例诊断为RA合并EH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仅诊断为EH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随机抽取27例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组。入组者均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检查。24 h血压水平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BPV参数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 D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n DBP-SD)。根据d SBP和d DBP的差值与d SBP的比值判定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血压昼夜节律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n SBP、n DBP、n SBP-SD和n DBPSD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正常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n SBP-SD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正常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n SBP-S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存在昼夜节律异常者占95%(42/44),其中反杓型及浅杓型发生率分别为55%(24/44)、41%(18/44);对照组中昼夜节律异常占57%(24/42),均为浅杓型;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A合并EH的老年患者夜间SBP及DBP的BPV较EH患者明显增大,同时该组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更易出现异常,提示自身调节功能损害更大。
2016年15期 v.36 3786-3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腾飞;张春华;
目的分析上海市60~69岁老年人握力与身体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国民体质监测测试方法对受试者的握力和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量,根据体脂率公式、腰臀比(WHR)公式计算相关派生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市老年人握力和体重指数(BMI)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握力与腰围也呈正比(P<0.05);而上海市老年人不同WHR者握力之间无差异(P>0.05);对体脂率和握力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同体脂率者的握力之间存在差异(P<0.05),男性却无差异(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上海市老年女性握力的下降值略高于男性;在一定范围内,男女的握力与其自身体重、腰围呈正比;女性体脂率正常与否和握力有一定的联系。
2016年15期 v.36 3788-3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宋远圆;殷松楼;马华;曹丽娜;张婷;蒋培培;李朝虹;刘春梅;殷寒秋;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结缔组织病(CTD)间质性肺病(ILD)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CTD合并I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d静滴,连续静滴2 w,每4周重复1次,共治疗观察24 w,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 24 w时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0%,对照组为78.0%,两组差异显著(P<0.05)。24 w时观察组血清TNF-α〔(4.16±0.35)pg/ml〕较对照组〔(4.43±0.40)pg/ml〕下降(P<0.05)。24 w时观察组血清〔TGF-β1(18.39±9.81)mg/ml〕较对照组〔(20.35±9.69)mg/ml〕降低(P<0.05)。结论 CTD-IL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参川芎嗪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2016年15期 v.36 3790-3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邹薇;马春静;
目的探讨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对老年围术期患者脑氧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26例老年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观察组)及开放性输血组(对照组),每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术中输血前(T2)、手术结束前(T3)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及脑氧耗〔C(a-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和乳酸(Lac)含量,并在术前、术后1、7 d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b在T2、T3均降低明显,Hct在T3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T2时间点的C(a-jv)O_2、CEO_2均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7 d的认知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可较好地改善老年围术期患者的脑氧代谢,维持脑氧供需平衡,但对术后认知功能无影响。
2016年15期 v.36 3792-3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尹殿胜;李晓华;王作书;
目的探讨老年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烧伤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感染,采集标本分析其医院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结果 61例患者检测到的病原菌共103株,30例为单种细菌感染,23例为两种细菌感染,8例为三种细菌感染;32.0%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0.1%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5.5%为大肠埃希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米卡星(AMK)、庆大霉素(GEN)、环丙沙星(CIP)、苯唑西林(OXA)及青霉素(PEN)等耐药性均为100.0%,对复方新诺明(SXT)耐药率为96.26%,对红霉素(ERY)耐药率为91.76%;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PIP)、亚胺培南(IPM)、SXT、头孢吡肟(FEP)及头孢派酮(CFP)耐药率均为100.0%,对GEN耐药率为96.45%,对头孢他啶(CAZ)耐药率为96.96%;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IL)-18与IL-23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老年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病原学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耐药性多样,因此需结合感染病原学对抗生素予以合理选择。
2016年15期 v.36 3794-3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曦瑶;刘立根;李纲;孙丽华;詹其林;
目的测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s TRAIL)水平,明确其与患者hepcidin水平是否相关,探讨血清s TRAIL与AC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37例ACD患者按照病因分为慢性炎症组19例及肿瘤组18例,测定其血清s TRAIL水平、hepcidin水平,后予EPO治疗〔(3~6)万U/w〕,血红蛋白升至120 g/L停止治疗,治疗有效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清sTRAIL水平、hepcidi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并行血清s TRAIL与hepcidi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炎症组及肿瘤组治疗前后血清sTRAIL差异显著。ACD患者治疗前后hepcidin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s TRAIL与hepcidin相关性分析为正相关;两组治疗前血清s TRAIL、hepcidin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s TRAIL可能与ACD发病机制相关。
2016年15期 v.36 3795-3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谭羽莹;闫欣;徐卉;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右心功能及其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PH患者,根据PASP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PASP 36~49 mm Hg)12例,中度组(50~70 mm Hg)13例,重度组(>70 mm Hg)15例,对照组20例,利用STI技术获取右室整体纵向收缩期的峰值应变(GL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GLSRe)和舒张晚期的峰值应变率(GLSRa),同时通过经胸二维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右室舒张末横径(RVED)、右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PASP等数据,结合常规超声数据及ST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APSE、PASP、GLS、GLSRs、GLSRe、GLSRa等指标在PH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GLS随肺动脉压力增加呈逐渐减低趋势,在PH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GLSRs、GLSRe、GLSRa等指标在PH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STI技术能够准确评估PH患者右心功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效性提供支持。
2016年15期 v.36 3797-3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云;刘军;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记忆损害与血清皮质醇的关系。方法对30例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韦氏记忆量表(WMS)测量以评定其记忆水平,同时测定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老年期抑郁障碍组韦氏记忆商数及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理解、背数因子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韦氏记忆因子中的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背数、理解、记忆商数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及HAMD因子中的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阻滞、睡眠障碍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皮质醇浓度与韦氏记忆因子中的心智、图片、再认、再生、联想、背数、记忆商数显著负相关(r分别=-0.431,-0.411,-0.398,-0.424,-0.455,-0.471,-0.437,P<0.05);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韦氏记忆各因子得分与其年龄、病程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急性期存在记忆功能减退,并与血清皮质醇浓度可能存在相关性。
2016年15期 v.36 3799-3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蔡婷;韩耀风;陈炜;韦兴良;滕伯刚;方亚;
目的探讨文化程度对厦门市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厦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建立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 1 259名老年人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识字很少"者占43.1%,"大学及以上"者仅占7.5%;选择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者分别占70.1%、21.0%和8.9%;与"不识字/识字很少"的老年人相比,"高中"、"大学及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OR(95%CI)分别为2.06(1.13,3.75)和2.46(1.20,5.05),选择机构养老的OR(95%CI)分别为3.36(1.34,8.46)和4.52(1.58,12.92)。结论厦门市老年人低文化程度者占多数,养老意愿以家庭养老为主,文化程度对养老意愿有影响,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的可能性较大。
2016年15期 v.36 3801-3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谢晖;梁鸽;翟春晓;蒋楠楠;程书栋;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长期照护(LTC)者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家庭、养老机构、医院分层便利抽取老年慢性病患者516例,采用老年慢性病患者对LTC者的选择意愿问卷、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选择家人进行长期照顾的为44.2%,选择养老护理员的为35.0%。年龄、婚姻、居住情况、医疗保障、平均月收入及ADL程度对LTC者的选择差异显著(P<0.05),对LTC者不同需求意愿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问卷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已婚、与子女或老伴同住、年轻的老年人、ADL功能好、社会支持高、平均月收入≤1 000元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选择居家照护,加强对家庭照顾者的培训。年龄长、ADL功能下降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可选择机构或社区LTC,重视培育专业化的LTC服务人才队伍。培育和发展LTC志愿者,发挥社会服务组织及社团的积极作用。
2016年15期 v.36 3804-3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雷鸣;周权;汤兰桂;张艳;曾海燕;
目的探索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体力活动状况并测量MS各组分情况,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体力活动与MS各组分的关联情况。结果 MS的检出率为26.6%。在工作相关体力活动中,步行上下班者与MS有关,以久坐为主的工作方式与MS有关;在锻炼相关体力活动中,每周运动≤1次者与MS有关,低强度的运动方式与MS有关,每次运动时间<0.5 h与MS有关。结论体力活动与MS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提倡健康的上下班方式,改变久坐的工作方式,坚持运动锻炼,从而降低MS的发生。
2016年15期 v.36 3806-3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海;李红玉;周诗雪;周立霞;
目的调查养老院老人焦虑、抑郁状况,并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生活质量量表(MOS SF-36)对锦州市养老院2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院老人焦虑发生率为50.51%,抑郁发生率为60.82%,且养老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的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人焦虑、抑郁的情绪越严重,老年人生活质量就越低。
2016年15期 v.36 3810-3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贾红力;段功香;陈雪梅;谢红辉;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问卷调查表、休闲态度量表和积极老龄化量表对衡阳市某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5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休闲态度总均分为(3.16±0.55)分,积极老龄化总均分为(3.24±0.61)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分层回归结果表明,控制一般人口学变量后,老年人休闲态度可独立预测积极老龄化25.1%,其进入回归方程的两个影响因素分别为自我发展和身心健康。结论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总体水平较满意,休闲态度与积极老龄化呈正相关。
2016年15期 v.36 3812-3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王志英;王国宁;曹洪亮;于丽萍;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研究对象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测评。结果 DR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DM)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医疗费负担方式是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社会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年龄、职业、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DM病程对DR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P<0.01)。结论 DR患者生存质量差,医护人员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6年15期 v.36 3814-3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陆凯欣;何文俊;何贵蓉;
目的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的情况。方法运用养老担心调查表和自编的个人资料问卷,调查了江苏省城市独生子女父母300名。结果独生子女父母非常担心子女以后的工作、生活是否顺利,自己会患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疾病,不能得到子女很好的照顾等。独生子女父母健康状况不好的对于养老问题普遍担心程度较高,担心年老时患有需要长期照顾的疾病等。结论独生子女父母的健康状况及婚姻状况对养老担心程度有影响,需要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父母自身、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构筑适合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从而减轻父母的担心。
2016年15期 v.36 3816-3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丁娜;白亚娜;李海燕;苏辉;赵辉;王梓江;李军;陈日东;
目的了解某职工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的损伤部位分布及预后特征。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某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病历,对不同损伤类型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伤害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43∶1。跌倒/坠落、交通事故、机械性损伤为主要伤害类型。老年人伤害损伤部位主要是下肢、头部、腰腹、脊椎和盆骨。机械性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腰腹、脊柱、盆骨;交通事故主要损伤部位为头部;跌倒/坠落主要损伤部位为下肢。头部病死率最高,为6.79%。结论老年伤害人群在伤害类型、损伤部位较其他年龄组人群具有特殊性,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伤害的发生。
2016年15期 v.36 3818-3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齐国娥;杨老虎;于瑞彦;桑文华;孙秀丽;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社区>60岁慢性病患者572例,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测试。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检出率34.27%;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都高于中国常模,SCL-90总分与SSRS,MUNSH均负相关(r=-0.142,P<0.01;r=-0.539,P<0.01),与SDS呈正相关(r=0.698,P<0.01);患病种类越多,病程越长,心理问题越严重。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完善社会支持功能,改善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2016年15期 v.36 3820-3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于素贞;娄小平;王爱霞;
了解恶性肿瘤复发患者希望水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120例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S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Herth希望量表(HHI)。结果恶性肿瘤复发患者希望水平总分为(30.33±5.24)分,处于中等水平,以希望水平总分为因变量,以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医学应对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外向性格、社会支持状况、积极应对方式和复发次数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40.2%。结论恶性肿瘤复发患者希望水平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角度进行干预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2016年15期 v.36 3822-3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费加明;刘志民;
<正>研究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科学,对这一群体生命质量(QOL)的保持和提升,更好地践行"体育即民生"尤为重要。老年人在社会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阻碍,而QOL的高低与老年人口问题有着紧密的关系。老年个体能否合理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达到自我内在及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使晚年生活过的更有尊严和体面尤为重要。本研究对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的干预对策。1 QOL的概念及老年人QOL的影响因素
2016年15期 v.36 3832-3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李安;杨家进;左为汉;卢燕君;蒋为民;吴建兵;
<正>近年来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能够在表观遗传学水平如染色体重塑、转录及转录后调控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lncRNA与多种疾病有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发现大量与肿瘤相关的lncRNA,在已知的lncRNA中,部分发挥原癌基因功能,部分发挥抑癌基因功能。本文就lncRNA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lncRNA简介
2016年15期 v.36 3835-3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樊开阳;张瑜;张文利;马莉;
<正>帕金森病(PD)与癌症是常见老年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特别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手段,因此对PD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热点研究课题;同时对癌症的研究也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PD与癌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具体关系尚不明确~(〔1〕)。多数研究表明,与一般
2016年15期 v.36 3838-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庄振起;周广宇;尹敏;王雪婷;王弟;
<正>各种慢性肾脏病(CKD)可进展为慢性肾衰竭(CRF),最终导致尿毒症。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高滤过状态、蛋白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高血压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均是促进不同病因CKD进展的重要机制。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我国已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而CKD作为一类不断进展的慢性疾病,增龄也是导致其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祖国医学的复方制剂——尿毒清颗粒(UCG),由大黄、黄
2016年15期 v.36 3841-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志萍;吕晖;王峥;张翔;龚勋;
<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一直都是困扰政府、社会、家庭的焦点问题。海南省利用其低纬度亚热带温湿气候、优质的空气质量、零工业污染等优势资源,形成了"候鸟"养老模式,并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在面临巨大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如何在建立互联网+旅游养老经济圈是各级政府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建立海南旅游经济圈+"医养融合"服务体系的意义1.1有助于促进优质旅游环境与"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深度融
2016年15期 v.36 3844-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冠慧;黄明芳;李西海;梁文娜;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骨量减少导致骨微结构改变骨折发生率增加的一种绝经后女性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黄帝内经》提出"肾主骨髓"的理论,从生理上详细描述了女子骨的强弱与肾气盛衰的关系,从病理上提出了肾虚骨痿的理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骨向分化的潜能,与女子骨的强弱关系密切。补肾中药能通过特发性促性腺激素低下(IHH)信号通路刺激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生长,从而改善女性PMOP,提示
2016年15期 v.36 3846-3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马骋;阮清伟;
<正>感音神经性聋(SNHL)是常见的内耳疾病,由多种发病因素引起,包括外界因素和遗传因素。外界因素,如噪声环境、全身性疾病、化学物质、不良饮食、吸烟嗜酒和耳毒性药物等导致噪音性、耳毒性及老年性聋。近年来,遗传因素所致的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SNHL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发现许多与SNHL有关的基因,并通过各种模式生物实验揭示这些基因导致SNHL病理
2016年15期 v.36 3848-3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丽丽;袁秀梅;杨岚;马志红;展涛;
<正>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并对于临床肿瘤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肿瘤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最近几年国内外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生成1.1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是一薄层的专门上皮细胞,由一层扁平的多边形细胞所组成。现在普遍认为血管内皮层具有几个功能:1血液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屏障;2使血管通透性
2016年15期 v.36 3852-3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进;黄金;
<正>糖尿病(DM)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DM患病率为11.6%,DM前期患病率为50.1%,以此推算目前中国约有1.139亿成年人患有DM,处于DM前期的有4.934亿人~(〔1〕)。DM是一种能够破坏全身任何器官的系统性疾病,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DF)、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研究~(〔2,3〕)报道,DM
2016年15期 v.36 3854-3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薛变变;马坦坦;王智昊;徐龙;王英凯;
<正>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也愈来愈多样化,主要包括新型药物治疗、急诊外科手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织胶注射、球囊血管成形术~(〔1~5〕),其病死率明显降低~(〔6,7〕)。但绝大多数医院不具备内镜下治疗或X线下介入治疗相应条件,即便具备以上提及条件,治疗失败后有时可能仍然需要采取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尤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
2016年15期 v.36 3857-3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范建;范贤明;
<正>老年人疾病谱复杂,常合并一种或两种以上基础疾病,对诊断、治疗、预防、经济带来极大挑战。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极高,是全球老年人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近年老年肺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1.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对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能力减弱,支气管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能受体等反应性降低,肺泡壁弹性减弱,咳嗽发射减弱和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降
2016年15期 v.36 3859-3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黄豪;何玉秀;
<正>帕金森病(PD)在临床上以行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与步态异常等为主要特征。由于PD的病情呈现出进行性加重,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干预的手段主要是以左旋多巴为主的药物治疗,此外还有手术、刺激电疗、针灸、细胞移植及物理康复等。但是,药物治疗存在着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其他治疗又存在技术不成熟和费用昂贵等问题。研究表明,早期就有规律地进行
2016年15期 v.36 3861-3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媛媛;姚菊琴;何国平;
<正>失独家庭~(〔1~3〕)为:"已婚妇女年龄≥49岁、夫妻双方只生育过一个子女、子女已死亡,且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家庭",即国务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文件中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研究~(〔4〕)发现,因患病或其他非正常原因,约有8%~9%的独生子女会在55岁前死亡,这意味着我国目前存在着一群数量不容忽视的失独老人。本文就失独老人的社区护理工作进行综述。1对失独老人加强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2016年15期 v.36 3865-3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