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心血管疾病

  • 低分子肝素联合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运动能力的影响

    陈培;尚亚东;瞿晓雅;于婷;程仁力;

    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同心脏康复运动方案联合使用对提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运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完成PCI手术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低分子肝素等标准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心脏康复运动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脏超声、心肺功能、血脂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计分(WMSI)、心率较对照组更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发生再梗死、再入院及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体力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联合使用,不仅有效提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后的运动能力,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肺功能,促进血脂水平优化,同时减少不良预后发生风险。

    2025年18期 v.45 4353-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TEMI患者血清RBP4、sST2和PLR表达与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

    张宏博;卢蕾;李原;李勇;张慧晶;

    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行PCI术的STEMI患者145例为STEMI组,另选取同期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RBP4、sST2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R水平,并根据术后血流将STEMI组分为异常血流组(慢血流/无复流)和正常血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BP、sST2、PLR对STEMI患者术后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STEMI组RBP4、sST2和PL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0级7例,1级12例,2级32例,纳入异常血流组;3级94例,纳入正常血流组。异常血流组年龄明显大于正常血流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BP4、sST2和PL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RBP4、sST2和PLR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异常血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BP4、sST2和PLR对STEMI患者PCI术后异常血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联合预测价值更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2.44%、79.83%。结论 STEMI患者RBP4、sST2和PLR水平异常偏高,且其对患者PCI术后慢血流/无复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年龄、LDL-C、RBP4、sST2和PLR均能影响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

    2025年18期 v.45 4357-4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降脂治疗后血脂谱的影响因素

    聂雨婷;刘洋;袁湘欹;韩敏珍;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与降脂治疗后血脂谱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15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1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基线资料、血脂谱水平;按照不同ApoE基因将患者分为E4基因型组61例、E3基因型组197例、E2基因型组57例,对比3组血脂谱水平。利用Logistic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降脂治疗后血脂谱的风险因素;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血脂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脂蛋白(Lp)(a)、三酰甘油(TG)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低,差异显著(P<0.001);与E2基因型组相比,E3基因型组、E4基因型组TC、LDL-C、HDL-C水平低,TG、Lp(a)水平高;与E3基因型组相比,E4基因型组TG、Lp(a)水平高,HDL-C、TC、LDL-C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4、E2、E3基因型与TG、Lp(a)呈正相关,与TC、LDL-C、HDL-C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降脂治疗后血脂谱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E2、E4、E3基因型。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降脂治疗后血脂谱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2025年18期 v.45 4361-4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冠心病患者miR-92a、sTNFR1、ANGPTL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马旭阁;李艳茹;李世勋;刘建花;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微小RNA(miR)-92a、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94例为冠心病组,同期健康志愿者47例为对照组。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miR-92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NFR1、ANGPTL3浓度。出院后随访1年,将随访期间出现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计划外再入院、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判定为预后不良。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miR-92a、sTNFR1、ANGPTL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92a、sTNFR1、ANGPTL3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冠心病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miR-92a、sTNFR1、ANGPTL3水平逐渐提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92a、sTNFR1、ANGPTL3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miR-92a、sTNFR1、ANGPTL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R语言构建miR-92a、sTNFR1、ANGPTL3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用Bootstrap内部重复抽样法对建模人群数据重复抽样1 000次,验证模型区分度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33,接近理想曲线,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95%CI:0.953~0.999),说明该模型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较高性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能够获得较好净获益,在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 miR-92a、sTNFR1、ANGPTL3水平变化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18期 v.45 4365-4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史为涛;王旭东;李之海;孙延虎;于佳妮;

    目的 探讨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使用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艾司洛尔注射液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0.1 mg/(kg·h),微量泵恒速泵入,持续72 h。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心房利钠肽(BNP)]、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微循环指标[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_2)、血乳酸(Lac)、外周灌注指数(PI)、灌流血管比例(PPV)、微血管血流指数(MFI)]、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Ang)Ⅱ、一氧化氮(NO)]、预后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LVEF、VTI、E/A、PI、PPV、MFI、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BNP、血清CK-MB、LDH、Pv-aCO_2、Lac、血浆ET-1、AngⅡ水平、SOFA、SAPS-Ⅱ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微循环状况和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效果良好。

    2025年18期 v.45 4368-4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电图P波离散度结合超声参数预测老年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意义

    钱凯;张洪志;史家乐;

    目的 分析心电图P波离散度与超声参数联合应用对老年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择取180例老年PAF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按其术后3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n=46)及未复发组(n=134),两组术后7 d均行心电图P波离散度、心脏超声监测,评估P波离散度、超声参数对PAF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复发组P波离散度、左心房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耳排空流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分析显示,PAF患者术后早期复发与P波离散度、左心房内径水平呈正比,左心耳排空流速、左室射血分数与之呈反比(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PAF术后早期复发曲线下面积(AUC)高于P波离散度、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耳排空流速单一预测。结论 左室射血分数、P波离散度、左心耳排空流速、左心房内径均是影响老年PAF术后复发的风险性因素,术后联合监测上述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复发效能,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2025年18期 v.45 4373-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结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邓伟国;钟斌理;陈俊;周景峰;

    目的 分析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辅助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观察组联合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比较两组心衰因子水平、心室重构指标、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用药前两组心衰因子水平、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和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药物治疗,两组心衰因子(心钠肽、脑钠肽和血管升压素)、心室重构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水平下降,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结合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降低心衰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室重构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18期 v.45 4376-4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炙甘草汤加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cTnT、CK、BNP、CXCL9水平的影响

    白璐;张立娜;王雅琦;

    目的 探究炙甘草汤加减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CK)、脑钠肽(BNP)、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9水平的影响。方法 152例老年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美托洛尔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和炙甘草汤组(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各76例,均治疗4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4 w,炙甘草汤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两组治疗后4 w胸闷、胸痛、心悸、口干、气短乏力、心烦失眠评分、血清cTnT、CK、BNP、CXCL9水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炙甘草汤组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4 w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较治疗前升高,且炙甘草汤组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老年CHD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改善中医证候及血清cTnT、CK、BNP、CXCL9水平,提高心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较好。

    2025年18期 v.45 4380-4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脑血管疾病

  • 慢性鼻窦炎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李中华;白金铭;张达宁;

    目的 基于遗传学角度研究慢性鼻窦炎(CR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因果关系。方法 从公开基因组数据库IEU Open GWAS project网站筛选工具变量为与CRS关系密切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缺血性脑卒中为结局变量,以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的结果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结合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WME)进行结果判定,同时采用Cochran Q统计、MR-Egger截距项、MR-PRESSO、“留一法”进行异质性及水平多效性检验,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共计纳入9个与CRS强关联的SNP。IVW分析结果显示CRS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因果联系(OR=1.082,95%CI:1.020~1.148,P<0.05),WME分析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但MR-Egger回归分析法并未显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异质性及水平多效性检验结果显示MR-Egger截距法(P=0.750)、MR PRESSO检验(P=0.052)、“留一法”分析结果均提示两样本MR分析不存在异质性及水平多效性,分析结果稳定且可靠。结论 CRS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CRS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2025年18期 v.45 4384-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miR-134、HMGB1、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刘银芳;张晓曼;王朝刚;徐远杰;朱亚涛;丁永丽;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微小RNA(miR)-134、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空腹肘正中静脉血,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miR-13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MGB1、MMP-9水平。收集两组人口学特征及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情况,发病第3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神经功能轻度损伤(<5分)、中度损伤(5~20分)、重度损伤(>20分)。出院后进行6个月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预后评估,分为良好组(≤2分)和不良组(>2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miR-13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MGB1、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脑梗死组miR-134水平与HMGB1、MMP-9呈负相关(P<0.05)。随着神经缺损程度增加,血清miR-134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血清HMGB1、MMP-9浓度逐渐升高。预后良好组血清miR-13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HMGB1、MMP-9水平、NIHS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入院NIHSS评分、miR-134、HMGB1、MMP-9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R语言构建miR-134、HMGB1、MMP-9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内部重复抽样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能力和预测性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能够获得较好的净获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34低表达,HMGB1、MMP-9高表达,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相关,联合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不良预后发生。

    2025年18期 v.45 4387-4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膳食因素、收缩压波动与新发脑梗死风险的关系

    余洁;王经忠;李阳;张翅;杨晓莉;

    目的 基于膳食因素和血压波动,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5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新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中重度组,同期6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身高、体质量、24 h血压波动、吸烟史、饮酒史及高血压病程、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统计受试者过去1年内饮食结构和习惯,包括饮水量、肉禽类、蔬菜、谷物类、食用油、食用盐和添加糖等。通过各种食物的摄入周期和频次计算每种食物的日均摄入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24 h收缩压、肉禽类、食用盐、添加糖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蔬菜摄入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肉禽、食用盐、添加糖摄入量和24 h收缩压标准差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蔬菜摄入量是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中重度组肉禽、食用盐、添加糖摄入量和24 h收缩压标准差均显著高于轻度组,而蔬菜摄入量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 饮食结构中肉禽、蔬菜、食用盐和添加糖及收缩压波动是影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因素。

    2025年18期 v.45 4391-4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脑梗死患者TyG指数与其保守治疗mRS评价效果的关系

    文师访;虞功培;方斌;徐达青;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与其保守治疗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11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3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Kaplan-Meier法绘制保守治疗6个月的随访情况;比较保守治疗6个月两组人口学相关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临床效果的危险因素;Pearson、Kendall分析,TyG指数与保守治疗6个月临床预后不良独立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共116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43例(37.07%)预后不良;两组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急性脑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OAST)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持续性、同型半胱氨酸(HCY)、TyG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NIHSS评分高、治疗前高血清HCY和TyG指数为影响保守治疗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4、5.537、1.728、6.439,P<0.05),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持续性为保守治疗6个月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0.642,P<0.05);Pearson、Kendall分析发现,年龄、NIHSS评分、HCY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持续性为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后的预后与TyG指数密切相关,TyG指数是预测保守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年龄、NIHSS评分和血清HCY水平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的持续性则对改善预后具有保护作用。

    2025年18期 v.45 4394-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肿瘤

  • 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NPM1、PRDX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陈菁;于洪莉;白诺;郑迎春;

    目的 探究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核仁磷酸蛋白(NPM)1和过氧化物酶(PRDX)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128例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子宫内膜癌组织>2 cm)标本。收集患者年龄、组织分级、淋巴结状态、肿瘤直径、糖尿病、TNM分期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及双盲法检测癌变组织及癌旁组织NPM1和PRDX6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癌组织NPM1和PRDX6表达相关性;患者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癌组织NPM1和PRDX6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且两者的表达正相关(P<0.05);NPM1和PRDX6表达与浸润深度、雌孕激素受体、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级、淋巴结状态相关(P<0.05);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NPM1和PRDX6高表达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P<0.05)。结论 NPM1和PRDX6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高表达的NPM1和PRDX6可作为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2025年18期 v.45 4398-4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miR-30c、CXCL10、CXCL12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预测效能

    徐忠玲;郑广;宋银辉;王珏;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R)-30c、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10、CXCL12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的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10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均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EC)/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化疗方案治疗,根据化疗期间心脏毒性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心脏毒性组21例,无心脏毒性组84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2、4个周期结束时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5 ml,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miR-30c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XCL10、CXCL12浓度。结果 心脏毒性组9例有明显胸闷症状,未暂停治疗。心脏毒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心脏毒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化疗时间延长,两组miR-30c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化疗前、化疗第2、4个周期后心脏毒性组低于无心脏毒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XCL10、CXCL12浓度逐渐升高,化疗前、化疗第2、4个周期后心脏毒性组均高于无心脏毒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乳腺癌患者miR-30c表达水平与血清CXCL10、CXCL12浓度呈负相关(P<0.01)。miR-30c、CXCL10、CXCL12是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R语言构建化疗前miR-30c、CXCL10、CXCL12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心脏毒性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性能和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显示,使用该模型指导临床决策可获得较高的净获益。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发生心脏毒性事件者miR-30c低表达,CXCL10、CXCL12高表达,联合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18期 v.45 4401-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及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吕君其;马生茂;党继芳;马强;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表型变化及T淋巴细胞表达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8例根据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分为未复发转移组(n=65)和复发转移组(n=53),比较术后两组T淋巴细胞表达。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变量,探讨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和术后复发转移事件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结构方程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结果 术后未复发转移组T淋巴细胞显著上升(P<0.05);复发转移组T淋巴细胞部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个月开始,两组T淋巴细胞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较低T淋巴细胞水平和术后复发转移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白蛋白(Alb)、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CD3~+、CD4~+、CD8~+等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良好。结论 T淋巴细胞表达提高,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患者预后。

    2025年18期 v.45 4405-4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胃癌患者癌组织中TCF-4、LZTS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梁华;刘霞;宋立业;杜国威;

    目的 探究老年胃癌(GC)患者癌组织中T细胞因子(TCF)-4、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LZTS)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G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根据随访结果,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预后不良组52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CF-4、LZTS1表达水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老年G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GC患者癌组织TCF-4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LZTS1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在TNM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癌组织TCF-4阳性表达、LZTS1阴性表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TCF-4阴性表达、LZST1阳性表达患者(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TNM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癌组织TCF-4阳性表达、LZTS1阴性表达患者比例明显增高(P<0.05);癌组织TCF-4阳性表达,TNM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阳性是老年G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组织LZTS1阴性表达是老年GC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老年GC患者癌组织中TCF-4高表达和LZTS1低表达与癌症的发展密切相关,与肿瘤进展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TCF-4、LZTS1可作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5年18期 v.45 4411-4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胃癌患者外周血NLR、D-D、CA724、Hcy水平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

    张泽天;吴娜;杨婕琳;梁娜;张翔;

    目的 探讨胃癌(G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糖类抗原(CA)724、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 收集GC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胃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外周血NLR、D-D、CA724、Hcy水平,分析GC患者上述各项数值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D-D、CA724、Hcy水平对GC与胃良性病变的鉴别和诊断。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良性病变组外周血NLR、D-D、Hcy、CA724水平上升明显,且良性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肿瘤直径>5 cm、临床分期高、组织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LNM)GC患者NLR、CA724、D-D、Hcy水平相比其他类型患者数值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经Spearman分析,NLR、D-D、CA724、Hcy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呈一定相关性(P<0.05);外周血NLR、D-D、CA724、Hcy联合测定鉴别GC和胃良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以上各项数值单一检测。结论 GC患者外周血NLR、D-D、CA724、Hcy水平较健康人群上升较为明显,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GC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2025年18期 v.45 4415-4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完全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远端胃癌患者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刘小双;于宏彬;

    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远端胃癌患者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22例老年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较早、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术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对老年远端胃癌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相当,但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2025年18期 v.45 4419-4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腋下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王蕊;郑鹏远;王成燕;崔晶晶;

    目的 探讨腋下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吉林省肿瘤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67例,其中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28例,腋下淋巴结104个中腋下转移淋巴结为38个,分别从淋巴结的直径、内部血流分级、形状、内部回声特点、后方回声特点、边界、皮质厚度、短径/长径比值、皮质/髓质面积比值这些超声影像特征比较转移及无转移患者的差异。结果 不同淋巴结血流等级、淋巴结直径、皮质厚度、短径/长径比值、皮质/髓质面积比值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显著(P<0.05)。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淋巴结内部血流等级、短径/长径比值≥0.5、皮质/髓质面积比值≥2均是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皮质/髓质面积比值为0.96,短径/长径比值为0.86,腋下淋巴结内部血流等级为0.78。结论 应对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给予关注,其中腋下淋巴结的皮质/髓质面积比值对评估乳腺癌腋下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25年18期 v.45 4423-4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 补肺汤联合间歇性呼吸康复训练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疾病的效果

    刘宗伟;马旬旬;王保芹;刘通;石岫岩;文高艳;

    目的 探讨补肺汤联合间歇性呼吸康复训练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 纳入100例老年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与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补肺汤联合间歇性呼吸康复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变化,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血红素加氧酶(HO)-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等肺纤维化指标变化,治疗前后采取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与6 min步行距离(6MWD)试验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症状好转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指标、肺纤维化指标、mMRC评分、6MWD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补肺汤联合间歇性呼吸康复训练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疾病效果良好,可较好促进肺功能康复,治疗安全可靠。

    2025年18期 v.45 4425-4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IM-3、ANCA、ASCA、25-OH-VD在老年炎症性肠病中表达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熊超亮;张玉鹏;吴裕文;

    目的 分析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25-羟基维生素(25-OH-V)D在老年炎症性肠病中表达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61例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为病例组并依据疾病活动度[改良Mayo内镜评分(IMES)进行评估]分为轻度活动期组(IMES评分≤3分)35例、中重度活动期组(IMES评分>3分)26例;另择同期61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TIM-3、ANCA、ASCA、25-OH-V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IM-3、ANCA、ASCA、25-OH-VD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上述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上述指标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健康对照组,病例组血清TIM-3水平、ANCA、ASCA阳性率均更高,血清25-OH-VD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将病例组纳入阳性,健康对照组纳入阴性,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敏感度为80.33%,特异度为95.08%。相较轻度活动期组,中重度活动期组血清TIM-3水平、ANCA、ASCA阳性率均更高,血清25-OH-VD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TIM-3水平、ANCA、ASCA阳性率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血清25-OH-VD水平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TIM-3、ANCA、ASCA、25-OH-VD水平对老年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且上述各指标水平与患者疾病活动度均有较好相关性。

    2025年18期 v.45 4429-4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IL-6和CRP表达与肠道菌群及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

    赵彩红;田金媚;王丽华;

    目的 探究老年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白蛋白(ALB)、IL-6和CRP表达与肠道菌群及症状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选取IBS患者98例,根据诊断类型分为便秘型IBS(IBS-C组)39例,腹泻型IBS(IBS-D组)59例。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ALB、IL-6和CRP表达与肠道菌群及症状严重程度关系。结果 IBS-C组、IBS-D组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P<0.05)。IBS-D组IL-6、CRP水平较IBS-C组高,ALB水平较IBS-C组低,差异显著(均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方面,IBS-C组、IBS-D组较对照组低,而IBS-D组较IBS-C组低,差异显著(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含量方面,IBS-C组、IBS-D组较对照组高,而IBS-D组较IBS-C组高,差异显著(均P<0.05)。IBS-C组与IBS-D组IBS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检验,血清ALB表达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值呈正相关,与肠杆菌、肠球菌呈负相关(P<0.05)。IL-6、CRP表达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值呈负相关,与肠杆菌、肠球菌呈正相关(P<0.05)。结论 IBS患者血清ALB水平降低,IL-6与CRP水平升高,尤其是IBS-D型患者ALB、IL-6、CRP水平与肠道菌群变化相关,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2025年18期 v.45 4432-4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1990~2021年全球和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负担趋势预测及影响因素

    胡嘉艺;龙剑海;卜小宁;

    目的 分析并预测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量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及流行病学因素对疾病负担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全球和中国全年龄段人群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资料描述其1990~2021年疾病负担趋势与影响因素。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率为疾病负担衡量指标。Joinpoint回归分析描述疾病负担趋势,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RIMA)模型预测2022~2030的变化趋势。对疾病负担指标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量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及流行病学变化三部分效应。结果 1990~2021年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和年龄标准化DALYs率(ASDR)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全球趋势基本一致。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ASDR在2004~2007年下降幅度最大,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7.70%,全球ASDR在2003~2006年下降幅度最大,APC为-2.58%。ARIMA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全球和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负担仍将呈现下降趋势。1990~2021年,全球首位影响因素均为吸烟,而中国由固体燃料造成的家庭空气污染转变为吸烟。结论 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未来仍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吸烟是目前造成疾病的首位影响因素。需继续采取措施减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负担,尤其是针对吸烟人群的特定风险。

    2025年18期 v.45 4435-4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外科与麻醉

  • 椎间孔镜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残留根性症状的影像学影响因素

    闫鹏;路燕燕;高博;赵辉;

    目的 探讨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孔镜术后残留根性症状的影像学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椎间孔镜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残留术后根性症状分为残留根性症状组和无根性症状组。患者术后随访12~20个月,分析椎间高度指数(IHI)、椎间孔面积(CSAF)、腰椎前凸角、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IHI、CSAF、腰椎前凸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 d、12个月两组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6个月VA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HI、CSAF、腰椎前凸角是椎间孔镜术后残留根性症状的影响因素。

    2025年18期 v.45 4441-4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张慧;钱源;项晶晶;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332例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伤口感染分为术后感染组(15例)和未感染组(317例)。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原发病情特征、手术相关特征、术前实验室检验指标及术后围术期特征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来筛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感染组年龄、GardenⅣ型占比、患病时间、合并糖尿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全身麻醉占比、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GardenⅣ型、术前CRP、术前ESR、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术后住院时间均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伤口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对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密切关注。

    2025年18期 v.45 4444-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膝三针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林霞;刘琳;林明奎;黄海;郭翠;

    目的 分析膝三针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老年KO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膝三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Western Ontario和McMaster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肌骨超声指标、运动功能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WOMAC评分、IL-6、TNF-α、IL-1水平、关节积液厚度、5次坐立试验和2.4 m行走试验时间均降低,HSS、股直肌厚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三针电针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KOA的疗效较好,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减少关节内积液。

    2025年18期 v.45 4448-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F分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的影响

    高博;李名武;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OF)分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VP的患者,根据OF分型进行分类。统计患者的骨水泥弥散、渗漏情况、骨水泥注入量、骨密度、体质量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探讨不同OF分型对PVP骨水泥弥散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PVP后腰疼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前和术后VAS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F分型对骨水泥注入后弥散类型及骨水泥注射渗漏有显著影响(P<0.05)。此外,骨水泥渗漏对骨密度及弥散类型有显著影响(P<0.05)。OF分型对骨水泥注入量、骨密度、体质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OF分型与椎体压缩性骨折PVP骨水泥渗漏、弥散类型密切相关,压缩程度较轻的压缩骨折弥散情况更好,术中骨水泥不易渗漏。

    2025年18期 v.45 4452-4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牛力;宋歌;赵冰雪;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分别采取全麻、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麻醉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比较两组拔管、唤醒、应答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4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唤醒、应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和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等指标。

    2025年18期 v.45 4456-4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其他

  • 老年白内障患者miR-155、MMP-2、PD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芃;王玲;黄婉荣;

    目的 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微小RNA(miR)-15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白内障患者126例为白内障组,另收集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miR-15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MP-2、PDGF水平浓度。收集两组人口学特征及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延迟、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后囊破裂及术前角膜水肿、角膜病变、黄斑病变情况。术后3个月进行门诊随访,根据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视力≥0.3)和预后不良组(视力<0.3)。结果 白内障组血清miR-155、MMP-2、PD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白内障患者miR-155表达水平与MMP-2、PDGF浓度呈正相关(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miR-155、MMP-2、PDGF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sso回归分析共筛选出6个非零系数变量:手术延迟、角膜水肿、黄斑病变、miR-155、MMP-2、PDGF;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5个变量:手术延迟、黄斑病变、miR-155、MMP-2、PDGF;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黄斑病变、miR-155、MMP-2、PDGF是老年白内障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使用R语言构建上述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展现出较好的预测效能[一致性指数(C-index)=0.930,曲线下面积(AUC)=0.909];通过决策曲线分析法证实,该预测模型在评估患者不良预后风险时,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净获益。结论 miR-155、MMP-2、PDGF与老年白内障患者预后相关,联合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18期 v.45 4459-4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显微超声联合C型先锋锉治疗老年弯曲钙化阻塞根管效果及对根管疏通的影响

    蒋雪瑶;王蕾;刘洋;

    目的 探究显微超声联合C型先锋锉治疗老年弯曲钙化阻塞根管效果及对根管疏通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60例老年根管钙化阻塞患者临床资料,共85颗患牙,其中前牙15颗,前磨牙31颗,磨牙39颗,共141个钙化根管。其中30例采用C型先锋锉进行根管治疗,为对照组;30例采用显微超声联合C型先锋锉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同牙位根管疏通情况,计算疏通成功率,记录两组根管疏通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牙位疏通成功率及总疏通成功率显著高,疏通时间明显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均P<0.05)。结论 显微超声联合C型先锋锉治疗老年弯曲钙化阻塞根管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疏通根管,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2025年18期 v.45 4463-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头针带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时效性

    杨双瑛;闫雪;綦飞;邢金凤;张为民;

    目的 探讨头针带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时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头针带针康复,试验1、2、3组分别留针30 min、2 h、6 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取针后再行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疗程4 w。4组均给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对症处置及护理。分别于入组时、治疗14 d后、出组时进行疗效评价。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作为主要评定指标,以神经传导速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作为次要评定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FMA、WMFT、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各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显著(P<0.05),4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4组治疗后MAS评分均有所改善,除对照组肘、腕、手部MAS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带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其中留针6 h效果最佳。

    2025年18期 v.45 4466-4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评估价值

    柴立超;王晶;魏雁;王玺植;邢文一;高建爽;石倩倩;卢纯;杨凯;

    目的 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老年肾病综合征(NS)患者肾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NS患者120例,并根据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伤组[GFR≥60 ml/(min·1.73 m~2)]与中重度肾损伤组[GFR<60 ml/(min·1.73 m~2)]。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3组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包括达峰时间(Tp)、半排时间(T1/2)、20 min残留率(R20/p)、GFR。比较各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p、T1/2、R20/p、GFR与老年NS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p、T1/2、R20/p、GFR对老年NS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轻、中重度肾损伤组Tp、T1/2、R20/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GF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肾损伤组Tp、T1/2、R20/p明显高于轻度肾损伤组,GFR明显低于轻度肾损伤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p、T1/2、R20/p与NS患者肾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GFR与NS患者肾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p、T1/2、R20/p、GFR及联合检测对肾功能轻度损伤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801、0.831、0.842、0.947;对肾功能中重度损伤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90、0.810、0.824、0.928。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老年NS患者肾功能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18期 v.45 4470-4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针刺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BDNF、Hcy、CRP水平的影响

    李宏毅;张敏;何治;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针刺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选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理疗+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质醇(Cor)、BDNF、Hcy、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针刺方案可改善其焦虑、抑郁评分,在促进精神状态恢复的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有效性。

    2025年18期 v.45 4473-4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建立

    冯娟娟;钟振华;肖路;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评估其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糖水平、吸烟、饮酒、血脂水平及听力损失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 吸烟、总高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均为突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5%CI:0.69~0.83),表明模型具有中等的预测效力。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吸烟和高胆固醇水平是突聋的重要危险因素,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听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突聋的风险。

    2025年18期 v.45 4477-4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Ca、P、PTH表达及临床意义

    孟骏;段冬梅;刘晓红;章苏凤;郝刚;

    目的 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Ca)、磷(P)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110例老年患者入院后检测血Ca、P及PTH水平,持续观察随访,记录生存情况,分为病死组和生存组,重点分析血清Ca、P及PTH水平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合并贫血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完成随访,8例(7.27%)病死。病死组血Ca明显低于生存组,血P、PTH水平及贫血占比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Ca、P、PTH水平及贫血均是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血Ca、P及PTH水平,并纳入其他因素(贫血)构建生存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内部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反映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整体模型评估患者生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预测价值理想。绘制决策曲线显示,阈值为0.04~0.83,模型净收益率始终大于0,最大收益率为0.279。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Ca普遍呈低水平,血P及PTH普遍呈高水平,异常表达可能提示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有病死风险,基于血Ca、P及PTH水平并辅以贫血状况,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风险有理想的预测价值。

    2025年18期 v.45 4479-4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Linc00839调节miR-142-5p/FZD7轴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侯海涛;褚丽莎;杨帆;胡安祥;

    目的 探讨Linc00839调节miR-142-5p/卷曲蛋白(FZD)7轴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人乳腺癌MCF-7、MDA-MB231、Bcap-37细胞Linc00839、miR-142-5p及FZD7表达。体外培养MCF-7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Linc00839 siRNA(转染Linc00839 siRNA)组、miR-142-5p mimics(转染miR-142-5p mimics)组、阴性对照(共转染NC-Linc00839 siRNA与NC-miR-142-5p)组、Linc00839 siRNA+miR-142-5p inhibitor(共转染miR-142-5p inhibitor与Linc00839 siRNA)组,分组进行转染后以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Linc00839、miR-142-5p及FZD7表达;以噻唑蓝(MTT)法、TUNEL染色、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将转染后的各组MCF-7细胞接种在裸鼠右腋皮下以构建其移植瘤模型,检测21 d后移植瘤体积并以TUNEL染色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各组MCF-7细胞与其裸鼠移植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Bcl-2]与FZD7蛋白表达。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inc00839对MCF-7细胞miR-142-5p、miR-142-5p对MCF-7细胞FZD7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 与MCF-10A细胞相比,MCF-7、MDA-MB231、Bcap-37细胞Linc00839、FZD7 mRNA明显升高,miR-142-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inc00839 siRNA组、miR-142-5p mimics组细胞FZD7 mRNA表达、细胞活性、迁移率、侵袭数、FZD7及Bcl-2蛋白表达、移植瘤体积明显降低,细胞miR-142-5p表达、细胞凋亡率、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Linc00839 siRNA组相比,Linc00839 siRNA+miR-142-5p inhibitor组细胞FZD7 mRNA表达、细胞活性、迁移率、侵袭数、FZD7及Bcl-2蛋白表达、移植瘤体积明显升高,细胞miR-142-5p表达、细胞凋亡率、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Linc00839可靶向下调MCF-7细胞miR-142-5p表达,且miR-142-5p可靶向下调MCF-7细胞FZD7表达。结论 敲低Linc00839可通过上调miR-142-5p而降低FZD7表达,从而导致乳腺癌细胞增殖、裸鼠体内生长、迁移与侵袭的抑制,并使其凋亡增强,最终抑制其恶性生物学行为。

    2025年18期 v.45 4483-4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藏药六味木香散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乙醇诱导胃溃疡的作用

    卢海莎;梁健;魏荣锐;朱继孝;付雪兰;黎惠清;张玉昕;姚慧琪;钟国跃;

    目的 探讨藏药六味木香散(LWMXP)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乙醇诱导胃溃疡(GU)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快速分析并鉴定LWMXP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中的成分;同时选用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中和低剂量组,建立乙醇诱导GU模型并连续给药7 d,计算各组的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制作苏木素-伊红染色(HE)胃组织切片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生化指标及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表达水平。结果 鉴定出可能的成分139种,包含倍半萜类25种、黄酮类24种、苯丙素类18种、有机酸18种、生物碱类15种、单萜类11种;胃溃疡7 d治疗效果为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前列腺素(PG)E2水平显著升高,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6、IL-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PI3K和AKT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LWMXP可通过作用于PI3K-AKT通路降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对乙醇导致的GU具有治疗作用,且LWMXP说明书推荐剂量具有合理性,为后续LWMXP质量标准的统一及其他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2025年18期 v.45 4490-4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绞股蓝多糖通过LncRNA XIST/TGF-β1对糖尿病肾病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

    陈婵婵;宋明爱;燕浩;韩贺;刘婕;

    目的 基于长链非编码(Lnc)RNA中的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途径角度,探讨绞股蓝多糖(GPP)对糖尿病肾病(DKD)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10例正常人肾组织标本和10例DKD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LncRNA-XIST和TGF-β1 mRNA表达。5只db/m小鼠为对照(CON)组,15只db/db小鼠分为DKD组、敲降LncRNA-XIST(KD-XIST)组和GPP组各5只。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检测LncRNA-XIST在CON和DKD组肾脏组织中细胞的定位;qRT-PCR检测各组肾脏组织中LncRNA-XIST和TGF-β1 mRNA表达;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胱抑素(Cys)C、血清肌酐(SCr)和尿蛋白(PRO)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sson和PAS染色对各组肾脏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和肾间质纤维化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肾脏组织的胶原蛋白(Col)Ⅰ、Ⅳ、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TGF-β1阳性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肾脏组织ColⅠ、Ⅳ、α-SMA和TGF-β1相对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人肾组织相比,DKD患者LncRNA-XIST、TGF-β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CON组比较,DKD组LncRNA-XIST和TGF-β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DKD组比较,KD-XIST组、GPP组LncRNA-XIST、TGF-β1 mRNA表达、FBG、BUN、CysC、SCr和PRO水平明显降低,肾脏结构损伤和胶原纤维化沉积明显减轻,肾脏组织ColⅠ、Ⅳ、α-SMA和TGF-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GPP可能通过抑制LncRNA-XIST/TGF-β1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延缓DKD间质纤维化进程。

    2025年18期 v.45 4498-4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甲苷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及其作用机制

    张家恺;井淑艳;刘丹;田佩;张睿;姜磊;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来构建。实验分为模型组、AS-Ⅳ组及假手术组,每组6只。在完成造模过程后,AS-Ⅳ组以20 mg/kg的剂量灌胃AS-Ⅳ,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则灌胃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实验初始阶段及STZ注射6 w时,分别对大鼠的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BG)进行一次测量。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试剂盒检测各组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突触泡蛋白(SYP)和突触后密度蛋白(PSD)-95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磷酸化(p)-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FBG升高,体质量降低,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长及穿越平台的次数降低,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减少,PSD-95和SYP蛋白表达下降,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caspase-3和p-JNK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AS-Ⅳ组FBG减低,体质量升高,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长及穿越平台的次数增加,SOD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加,PSD-95和SYP蛋白表达增加,Bax、caspase-3和p-JNK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S-Ⅳ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通过抑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激活降低海马氧化应激损伤,提高海马突触可塑性,并抑制细胞凋亡。

    2025年18期 v.45 4505-4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橘皮素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焦亡的影响

    胡曼莉;陈杰;刘小婷;王媛;

    目的 探究橘皮素(TANG)调节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DN模型(Model)组、低、高剂量TANG组(TANG-L、H组,12.5、25.0 mg/kg TANG)和高剂量TANG+STING激活剂DMXAA组(TANG-H+DMXAA组,25 mg/kg TANG+25 mg/kg DMXAA)各12只。分别采用考马斯亮蓝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糖仪、苏木素-伊红(HE)染色、TUNEL染色、Western印迹检测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空腹血糖(FBG)、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足细胞DNA损伤及突触足蛋白(Synaptopodin)、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1、焦孔素(GSDM)D蛋白表达。结果 Model组较Control组24 h尿蛋白、Scr、BUN、FBG、IL-1β、IL-18水平、肾组织足细胞阳性细胞率、肾组织cGAS、STING、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肾小球出现严重的系膜细胞增生,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Model组相比,TANG-H组相关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差异显著(P<0.05)。STING激活剂DMXAA明显减弱了TANG对肾组织足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TANG可能通过下调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DN大鼠足细胞焦亡。

    2025年18期 v.45 4510-4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出血小鼠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严美茹;张燕平;王思媛;武雨幸;李袆;岳晓晴;

    目的 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脑出血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5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中风星蒌通腑胶囊组。脑出血组、中风星蒌通腑胶囊组通过胶原酶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中风星蒌通腑组予以1 ml/100 g进行灌胃,其余各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水平;16 S rDNA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脑出血组相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组NDS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功能改善(P<0.05);细胞水肿程度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所恢复;炎症因子TNF-α、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脑出血组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减少,其有益菌的丰富度下降,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的丰富度增高,经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干预后,有益菌丰富度升高,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丰富度下降。结论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能够调节小鼠脑出血后肠道菌群的分布,增加保护性微生物的含量,同时,能够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

    2025年18期 v.45 4514-4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槲皮素通过Nrf2逆转棕榈酸钠介导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张丹;宋文潇;马昕跃;孙梦泽;李相军;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通过核因子(红细胞衍生2)相关因子(Nrf)2促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其迁移及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对照(Ctrl)组、棕榈酸钠(PA)组和QU低、中、高组,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油红O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脂质吞噬能力,划痕实验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Nrf2蛋白表达;筛选出合适的si-Nrf2后,将培养细胞分为空载体组、si-Nrf2组、si-Nrf2+PA组和si-Nrf2+QU组,检测其增殖活力及上述蛋白表达。结果 与Ctrl组比较,PA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DCF荧光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培养上清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油红O阳性率明显增加,α-SM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vimentin蛋白表达、vimentin/α-SMA明显增加(P<0.01);与PA组比较,QU高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DCF荧光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培养上清MDA含量明显下降,油红O阳性率明显降低,vimentin/α-SMA明显下降,Nrf2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不同剂量QU组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制Nrf2表达后,与空载体组比较,si-Nrf2+PA组细胞Nrf2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vimentin/α-SMA明显增加(P<0.01,P<0.05);与si-Nrf2+PA组比较,si-Nrf2+QU组细胞增殖活力及vimentin/α-SM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rf2是VSMC增殖、迁移及转化有关的关键因子,QU可通过升高其表达水平对抗由棕榈酸钠引起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抑制增殖、加速迁移及转分化能力。

    2025年18期 v.45 4520-4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仁汤调控Nrf-2/HO-1轴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辛燕;姚建明;侯雪梅;宋阳;

    目的 探讨三仁汤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轴的影响。方法 构建DN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仁汤低、高剂量组、三仁汤高剂量+Nrf-2抑制剂组(三仁汤高剂量+ML385);检测各组尿液中24 h尿蛋白量及血清中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ys)C、尿素氮(BUN)含量;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G)及血清脂质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Nrf-2、HO-1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内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变性,水肿明显,肾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4 h尿蛋白量、Scr、CysC、BUN、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ROS水平、细胞凋亡率、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HDL-C、GSH-Px、SOD水平、Bcl-2、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三仁汤低、高剂量组肾小管形态逐渐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减轻,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24 h尿蛋白量、Scr、CysC、BUN、FBG、TC、TG、LDL-C、MDA、ROS水平、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HDL-C、GSH-Px、SOD水平、Bcl-2、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显著(P<0.05);与三仁汤高剂量组相比,三仁汤高剂量+ML385组肾小管形态异常,上皮细胞变性且水肿明显,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多,24 h尿蛋白量、Scr、CysC、BUN、FBG、TC、TG、LDL-C、MDA、ROS水平、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HDL-C、GSH-Px、SOD水平、Bcl-2、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三仁汤可以通过激活Nrf-2/HO-1轴抑制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2025年18期 v.45 4524-4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103靶向调节PTEN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梁殿迅;李和丽;朱军义;许静;郭哲;孙慧霞;吕红珂;

    目的 探究miR-103靶向调节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对卵巢癌(O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卵巢细胞KGN及卵巢癌细胞SW-626、COC1、OVCA432、A2780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KGN、SW-626、COC1、OVCA432、A2780中的miR-103表达量。将SW-626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miR-103 mimics组、miR-103 mimics+pcDNA3.1组、miR-103 mimics+pcDNA 3.1-PTEN组和对照组,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03与PTEN的靶向关系,Western印迹检测PTEN、增殖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及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KGN相比,SW-626、COC1、OVCA432、A2780细胞中miR-103显著高表达(P<0.05),SW-626细胞中miR-103相对较高;与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03 mimics组SW-626细胞miR-103表达水平、增殖能力、ki-67、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TEN表达水平、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iR-103 mimics组和miR-103 mimics+pcDNA3.1组相比,miR-103 mimics+pcDNA3.1-PTEN组SW-626细胞增殖能力、ki-67、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TEN表达水平、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TEN是miR-103的直接靶点,miR-103负调控PTEN表达(P<0.05)。结论 miR-103在SW-626细胞中高表达,可以促进SW-626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可能作用机制是靶向调控PTEN,为OC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18期 v.45 4529-4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贝母素乙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王龙飞;冯靖;武颖;

    目的 探讨贝母素乙(PM2)调节环状鸟苷酸-腺苷酸(GMP-AMP)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对肺炎链球菌(Spn)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随机取12只SD大鼠为正常组,其余大鼠气管滴加Spn诱导肺炎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PM2组(5 mg/kg)、通路激活剂(SR-717)组(3 mg/kg)、PM2+SR-717组(5 mg/kg+3 mg/kg)各12只。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给药1次,连续治疗14 d。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评估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相比正常组,模型组肺组织表现为肺泡壁增厚,肺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塌陷及血管周围和支气管周围水肿,肺湿/干重比、损伤评分、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IL)-17、IL-4、IL-5及IL-13水平、cGAS、STING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PM2组肺组织肺泡壁增厚减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湿/干重比、损伤评分、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百分比、IL-17、IL-4、IL-5及IL-13水平、cGAS、STING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而SR-717组各指标趋势与PM2组明显相反(P<0.05);SR-717明显消除了PM2对Spn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改善效果(P<0.05)。结论 PM2可能通过下调cGAS/STING信号通路对Spn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起到治疗效果。

    2025年18期 v.45 4533-4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ncRNA OIP5-AS1靶向miR-150-5p调节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机制

    杜新茹;王静;刘亚飞;郑素粉;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pa相互作用蛋白5反义转录物(OIP5-AS)1靶向微小RNA(miR)-150-5p调节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析H_2O_2诱导与不诱导的HLE-B3细胞中LncRNA OIP5-AS1和miR-150-5p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RNA OIP5-AS1与miR-150-5p的靶向关系。将转染后的HLE-B3细胞H_2O_2诱导依次分为H_2O_2组、H_2O_2+si-NC组、H_2O_2+si-OIP5-AS1组、H_2O_2+si-OIP5-AS1+anti-NC组、H_2O_2+si-OIP5-AS1+anti-miR-150-5p组。噻唑蓝(MTT)该检测各组HLE-B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LE-B3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HLE-B3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 在H_2O_2诱导的HLE-B3细胞中LncRNA OIP5-AS1表达明显上调,miR-150-5p表达明显下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LncRNA OIP5-AS1靶向负调控miR-150-5p表达。抑制LncRNA OIP5-AS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HLE-B3细胞凋亡,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P<0.05)。抑制miR-150-5p表达可以明显逆转抑制LncRNA OIP5-AS1对H_2O_2诱导的HLE-B3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LncRNA OIP5-AS1在H_2O_2诱导的HLE-B3中上调表达,抑制LncRNA OIP5-AS1表达,可明显上调miR-150-5p表达,从而抑制H_2O_2诱导的HLE-B3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

    2025年18期 v.45 4537-4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LRs/MYD88信号通路探讨金樱子乙醇提取物对慢性肾炎大鼠肾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汤舒;邹吉利;安靖;白丽娟;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TLRs)/人髓样分化因子(MYD)88信号通路探讨金樱子乙醇提取物对慢性肾炎大鼠肾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65只SD大鼠,1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50只建立慢性肾炎模型,最终将建模完成的45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低、高剂量金樱子乙醇组各15只。建模成功后开始灌喂,对照组、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5 ml)进行灌服,低剂量金樱子乙醇组给予生理盐水+4 mg/kg金樱子乙醇提取物进行灌胃,高剂量金樱子乙醇组给予生理盐水+8 mg/kg金樱子乙醇提取物进行灌胃,并观察各组尿蛋白及肾功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炎性因子及TLR2、TLR4、MyD88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高剂量金樱子乙醇组给药前尿蛋白含量、给药后尿蛋白含量、血肌酐(CRE)、CD8~+、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细胞介素(IL)-6水平、TLR2、TLR4、MYD88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尿素氮(BUN)、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金樱子乙醇组BUN、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给药前尿蛋白含量、给药后尿蛋白含量、CRE、CD8~+、ICAM-1、TGF-β1、IL-6水平及TLR2、TLR4、MYD8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低剂量金樱子乙醇组对比,高剂量金樱子乙醇组BUN、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给药前尿蛋白含量、给药后尿蛋白含量、CRE、CD8~+、ICAM-1、TGF-β1、IL-6水平及TLR2、TLR4、MYD8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金樱子乙醇提取物可有效改善慢性肾炎大鼠的肾功能,降低炎性因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s/MYD88信号通路相关。

    2025年18期 v.45 4542-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RPV4通路探讨针刀治疗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大鼠的影响

    熊伟;程凌;叶晓波;邓昌茂;邓小玲;朱青元;侯新聚;

    目的 探讨针刀治疗对椎间盘源性腰痛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针刀治疗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与针刀治疗组通过L4~5和L5~6椎间盘穿刺构建椎间盘源性腰痛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显露椎间盘,不进行穿刺。针刀治疗组定位横突旁,刺入大鼠皮肤后针刀刀刃与脊柱纵轴一致,松解棘突旁后,退至浅层,倾斜刃口,呈八字形松解表层,稍加松解,拔出针刀,按压止血。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使用圆木棒代替针刀进行操作,部位同上,但木棒不刺入皮肤。干预14 d。记录各组一般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技术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利用TUNEL染色方法评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细胞凋亡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定量分析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印迹检测椎间盘髓核组织中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V4通路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在假手术组中,椎间盘组织结构呈现出完整形态,纤维环与髓核组织排列井然有序,未见显著异常变化。模型组椎间盘组织则发生了明显破裂与形态变形,纤维环与髓核组织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排列状态显著紊乱,同时髓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针刀治疗组椎间盘组织结构改善,纤维环和髓核组织边缘轻度模糊,排列较模型组整齐,仅轻度紊乱。假手术组存在少数椎间盘髓核组织细胞凋亡;模型组可能见大量椎间盘髓核组织细胞凋亡,呈现片状;针刀治疗组仅见散在椎间盘髓核组织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椎间盘髓核组织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及TRPV4、胱天蛋白酶(Caspase)-3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针刀治疗组与模型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大鼠模型能够改善其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椎间盘髓核组织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通过抑制TRPV4信号通路调控TRPV4、Caspase-3表达来实现的。

    2025年18期 v.45 4546-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针足三里调控线粒体功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唐雷;黄琪;游菲;王艳富;马朝阳;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调节线粒体功能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规则饮食配合夹尾刺激法构建FD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进行电针干预。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并观察大鼠一般行为,检测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收集胃窦和小肠组织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TUNEL检测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动力相关蛋白(DRP)-1和微管相关轻链蛋白(LC)3-Ⅱ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胃窦组织中线粒体分裂基因DRP-1、融合基因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苄氯素(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P<0.05);病理损伤加重,细胞凋亡增加;胃肠组织中DRP-1和LC3-Ⅱ表达明显增加,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增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明显上升;病理损伤减轻,细胞凋亡减少;胃肠组织中DRP-1和LC3-Ⅱ表达明显下降,SOD含量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干预治疗调节FD大鼠体内线粒体自噬,改善氧化应激反应,缓解FD大鼠胃肠功能障碍。

    2025年18期 v.45 4550-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列地尔联合鹅去氧胆酸对急性肾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ICAM-1及肾功能的影响

    左志瑶;刘彦灵;杨莎;王永军;吕红根;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鹅去氧胆酸(CDCA)对急性肾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地尔组、CDCA组及联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前列地尔组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CDCA组灌胃鹅去氧胆酸钠,联合组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灌胃鹅去氧胆酸钠,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比较各组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病理形态、ICAM-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及24 h尿蛋白(UP24)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组织病变评分、ICAM-1、TGF-β1、Smad3水平明显升高,肾静脉压(RVP)及肾脏组织血流量(RBF)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前列地尔组、CDCA组及联合组BUN、Cr及UP24水平、SBP、DBP、肾组织病变评分、ICAM-1、TGF-β1、Smad3水平明显降低,RVP及RBF明显升高(P<0.05);前列地尔组与CDCA组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DCA组相比,联合组BUN、Cr及UP24水平、SBP、DBP、肾组织病变评分、ICAM-1、TGF-β1、Smad3水平明显升高,RVP及RBF明显降低(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CDCA可显著改善急性肾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同时可抑制ICAM-1表达改善肾损伤,这与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

    2025年18期 v.45 4555-4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黄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张文强;刘腊梅;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骨质疏松(OP)大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姜黄素各10只。应用卵巢切除术构建OP模型,然后行髓腔内固定术,即构建骨折模型。构建骨折模型后1 d,姜黄素组予以姜黄素(2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与模型组则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干预,1次/d,连续8 w。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检测股骨的骨密度(BMD)、生物力学参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和骨性碱性磷酸酶(BAP)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测定,并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核因子(NF)-κB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存在清晰可见的骨折线,骨折处有些许骨痂,骨小梁结构紊乱,间距增大;相比对照组,模型组BMD、股骨最大负荷及刚度均明显下降(P<0.05);姜黄素组骨折线变模糊,骨小梁结构排列较为整齐,间距也变小;相比模型组,姜黄素组BMD、股骨最大负荷及刚度显著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BAP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TX-Ⅰ、IL-6、TNF-α水平和股骨组织STING、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相比模型组,姜黄素组血清BAP水平明显提升,血清CTX-Ⅰ、IL-6、TNF-α和股骨组织STING、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STING/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OP性骨折大鼠骨折愈合。

    2025年18期 v.45 4559-4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调节SHH/GLI1信号通路对口腔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化疗耐药性的影响

    闫娜;张玲玲;胡志伟;王彭议;张中月;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对口腔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化疗耐药性的作用及对Sonic刺猬信号通路(SHH)/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GLI)1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培养人口腔癌细胞KB并随机分为KB组、Dex低、中、高浓度(Dex-L、-M、-H)组和Dex-H+SHH/GLI1通路激活剂(Dex-H+PM)组,并建立KB/DDP耐药细胞株,将KB/DDP耐药细胞分为KB/DDP组、Dex-L+KB/DDP组、Dex-M+KB/DDP、Dex-H+KB/DDP组及Dex-H+KB/DDP+PM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SHH/GLI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KB组相比,Dex-L组、Dex-M组和Dex-H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数量、迁移细胞数量及细胞中SHH、GLI1、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SHH/GLI1信号通路激活剂PM的添加明显逆转了Dex对KB细胞增殖、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并且细胞中SHH和GLI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KB/DDP组相比,Dex-L+KB/DDP组、Dex-M+KB/DDP和Dex-H+KB/DDP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在高浓度Dex的基础上添加PM同样明显逆转了Dex对KB/DDP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作用(P<0.05)。结论 Dex能够抑制口腔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并降低其化疗耐药性,这可能与SHH/GLI1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2025年18期 v.45 4563-4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phK1/S1P信号通路探讨梓醇对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田辉;付桃利;王丽梅;黄胤;

    目的 探讨梓醇(Cat)对肺纤维化(PF)大鼠的改善作用及相关1-磷酸鞘氨醇(S1P)/鞘氨醇激酶(SphK)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构建PF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对照组、PF模型组(PF组)、Cat低、高剂量组(Cat-L、-H组)、Cat+SphK1激动剂(PMA)组;给药结束后,观察一般状况,测定体质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特征,Masson染色评估肺间质纤维化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E-钙黏蛋白(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SphK1、S1P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F组饮食减少,行动迟缓,呼吸急促,咳喘,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胶原纤维沉积,体质量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α-SMA、IL-1β、IL-6、TNF-α及SphK1、S1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PF组比较,Cat-L组、Cat-H组饮食、行动逐渐恢复,咳喘减少,病理损伤及胶原纤维沉积减少,体质量和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α-SMA、IL-1β、IL-6、TNF-α及SphK1、S1P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Cat-H组比较,Cat+PMA组饮食不佳,呼吸急促,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胶原纤维沉积,体质量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α-SMA、IL-1β、IL-6、TNF-α及SphK1、S1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Cat可能通过抑制SphK1/S1P信号通路发挥对PF大鼠的改善作用。

    2025年18期 v.45 4567-4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lncRNA TTTY15靶向调控miR-942-5p表达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段文娟;任保军;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睾丸特异性转录Y链接(TTTY)15靶向调控微小RNA(miR)-942-5p表达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心肌细胞AC16,构建缺氧/复氧(H/R)诱导细胞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对照(Con)组、模型(H/R)组、H/R+si-NC组、H/R+si-TTTY15组、H/R+miR-NC组、H/R+miR-942-5p组、H/R+si-TTTY15+anti-miR-NC组及H/R+si-TTTY15+anti-miR-942-5p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TTTY15、miR-942-5p相对表达量;Western印迹检测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TTTY15、miR-942-5p靶向结合位点,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结果 与Con组相比,H/R细胞中TTTY15相对表达量、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IL-6、IL-1β、TNF-α含量升高,miR-942-5p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显著(P<0.05);干扰TTTY15或过表达miR-942-5p降低H/R诱导的心肌细胞中凋亡率、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IL-6、IL-1β、TNF-α含量,差异显著(P<0.05)。TTTY15调控miR-942-5p表达,miR-942-5p低表达明显缓解TTTY15沉默对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P<0.05)。结论 干扰TTTY15通过增加miR-942-5p表达减弱H/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

    2025年18期 v.45 4572-4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老年慢性病患者药物临床试验参与意愿的伦理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效果

    李越;付佳;张晶;夷欣;段楚杰;

    目的 构建老年慢性病患者药物临床试验参与意愿的伦理评估体系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慢性病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评估方法,观察组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预调查,构建伦理评估体系,比较两组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意愿、对临床试验的认知程度、对权益保障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参与意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试验目的、流程、风险、受益、个人权益、试验参与条件、退出试验的权利、伦理审查的重要性、试验数据的隐私保护、试验的法律责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权益保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老年慢性病患者药物临床试验参与意愿的伦理评估体系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参与意愿,增强其对临床试验的认知,提升权益保障满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2025年18期 v.45 4576-4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连云港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饮食习惯及死亡的影响因素

    李可欣;任素娟;卢妍;张静;王佳芹;顾志菊;

    目的 探究连云港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饮食习惯,并分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926例老年COPD患者根据随访结局分为存活组(n=818)与死亡组(n=108)。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信息,采用自制的问卷评估运动及饮食行为,以Logistic回归分析运动与饮食习惯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926例患者科学运动相关行为平均得分为(1.77±0.21)分、合理膳食相关行为平均得分为(2.58±1.12)分。存活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吸烟、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失能情况、共病指数(CCI)评分、科学运动行为、合理膳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文化程度、居住地、饮酒、COPD家族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1岁、性别、BMI、病程、吸烟、营养不良、肺部感染、CCI评分、失能、科学运动行为、合理膳食行为得分均是老年COPD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运动与饮食行为达标率还有待提升,通过科学运动与合理膳食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转归。

    2025年18期 v.45 4579-4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在脑缺血缺氧后作用的研究进展

    段彦哲;孙宇康;滑键林;王泽乾;但存燕;宋丽娟;闫玉清;马存根;

    <正>缺血性脑卒中(IS)占脑卒中总病例的70%~([1,2])。缺血/再灌注引起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相关事件是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IS常规治疗依旧是溶栓和取栓治疗,较短的时间窗和禁忌证的原因使得治疗受限,因此对于IS研究和治疗靶点的研究一直是全球的热门话题。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神经胶质细胞类型,主要为起支架支持作用、形成调节血脑屏障(BBB)、参与神经发育及损伤后修复、神经免疫调节、神经递质代谢、调节脑内代谢、调节离子稳态等~([3])。

    2025年18期 v.45 4583-4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组蛋白甲基化调控代谢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陈楚;杨简;黄萃园;刘丽;李文强;王伟;张静;

    <正>根据国际糖尿病(DM)联合会的预测,至2040年,将有大约5亿人患有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约6.42亿人将患2型DM(T2DM)~([1])。超重、IR和DM等人群更容易出现代谢性心肌病(MC),这已成为导致心肌障碍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2])。临床上将MC定义为以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3])。该疾病伴随着能量底物利用的变化、线粒体氧化应激、细胞内三酰甘油(TAG)及脂毒性副产物堆积。

    2025年18期 v.45 4588-4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进展及老年病重点问题分析——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为例

    余丹;李红旭;田振玮;杨小玉;赵杰;

    <正>常见多发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制定并发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重点专项,旨在以常见病多发病为突破口,加强综合防治,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科学防治,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1~3])。

    2025年18期 v.45 4593-4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部脂肪组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王优;王桂斌;徐保锋;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缺血性脑卒中(CIS)~([1])的重要病因,CAS不但会因为血管壁弹力板退化、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产生并逐渐发展增加斑块负荷而直接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2]),也会因为易损斑块突然破裂脱落或斑块内出血和血栓形成而继发性导致颈动脉和脑血管缺血~([3])。内脏脂肪及相关反应脂肪的人体测量指标与CAS的发生发展相关,颈部脂肪组织与内脏脂肪更相似,与CAS有着较强相关性~([2,4]),本文就颈部脂肪组织与CAS关系和可能机制展开综述。

    2025年18期 v.45 4598-4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内镜联合入路在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田昌硕;李英夫;于璐溪;任碧琦;丁佳新;苗智;

    <正>垂体瘤主要起源于腺垂体中分泌激素的上皮细胞,肿瘤很少发生转移,是一种鞍区良性肿瘤。2022年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将垂体腺瘤改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后,成为人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可高达16.7%~([1,2]),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其中恶性垂体瘤不及1%。

    2025年18期 v.45 4603-4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