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研究

  • 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变化

    王雁;孙涛;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76例接受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病例组)和63例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分别在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3 d、10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结果病例组术后3 d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0个月与术前比较,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3 d与术后10个月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术后3 d的注意力、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动脉狭窄置入术可最终改善注意力和延迟回忆功能。术后早期可出现暂时的、可逆的认知功能恶化,但认知功能在远期多会改善。

    2011年13期 v.31 2391-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老年女性心脏指数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相关性

    张亚平;葛淼;闫燕春;王欣;井静;向思亭;何进伟;

    目的探讨心脏指数和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心脏指数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全国44个市、县、区级医院和有关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2 135例正常健康老年女性心脏指数参考值,对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显著性分析,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中国健康正常老年女性的心脏指数与地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很显著,并且用BP网络得到的预测值有较高的精度,从而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精确的内插出中国老年女性心脏指数正常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结论 BP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模拟心脏指数和地理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也可以从地理分布图得到中国任何地方老年女性心脏指数的正常参考值。

    2011年13期 v.31 2394-2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东北成人血小板参考值的再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魏琪;石晓东;陶育纯;孙捷;

    目的探讨目前应用于科研与临床的血小板参数参考值的可靠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吉林省德惠市为抽样调查地。问卷资料6 043人,实际体检人数3 850人,符合标准的3 372人(其中男1 575人,女1 797人),检测该人群静脉血血小板各参数。结果①血小板参数95%参考值范围(2.5%~97.5%):血小板计数(147~362.68)×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6.8~10.5 fl,血小板压积(PCT)0.13%~0.29%,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5.5%~18.4%。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烟、饮酒、BMI、血压、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胆固醇(CHO)与其相关(P<0.05)。PLT、MPV、PCT女性高于男性,PDW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组与<35岁和35~50岁组比较,血小板各参数值有所不同(P<0.05)。CHO与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重新评价了目前应用的静脉血血小板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和TG、BMI、血压、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无明显关系,但性别和年龄间血小板的参考值范围不同;CHO对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2011年13期 v.31 2398-2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胰岛素抵抗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吴标良;王民登;韦华;何明杰;

    目的探讨老年胰岛素抵抗(IR)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根据HOMA-IR值分3组,通过测量踝臂指数(ABI)评价患者PAD情况,观察IR与PAD的相关性。结果随着HOMA-IR的升高,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逐渐升高,ABI逐渐降低(F=9.115、21.954、24.9、7.524,P<0.01);HOMA-IR与ABI呈负相关(r=-0.352,P<0.01),与SBP、LDL-C、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HbA1c呈正相关(r=0.346、0.532、0.222、0.534、0.376,P<0.05或P<0.01)。结论老年IR与PAD有强相关性,是发生PAD的高危因素。

    2011年13期 v.31 2400-2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决明子茶和运动双重干预对老年女性的减肥效果

    赖学鸿;

    目的探讨饮用决明子茶结合运动的双重干预对单纯性超重或肥胖老年女性身体形态与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招募某市老年活动中心60~69岁的老年女性并经病史询问和常规体检确定适宜本研究的23名单纯性超重或肥胖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名,对照组11名),实验组每人每天饮用一份决明子茶并练习36式太极柔力球40 min,对照组仅每天与实验组同时同地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结果饮用决明子茶结合运动的双重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女性的心率(P<0.01),改善血压水平(P<0.01),提升心肺功能(P<0.05),对老年女性的BMI、腰围、WHR、腹皮褶和腰皮褶的良性改善显著(P<0.01),可显著降低老年女性血清TC、LDL、ApoB含量(P<0.01),升高HDL、ApoA1水平(P<0.01)。结论饮用决明子茶结合运动的双重干预对老年女性身体形态与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优于仅采用运动干预的对照组,加之配方简单、价格低、药源广,又是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是老年女性控制体重、抑制和预防肥胖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1年13期 v.31 2402-2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白质疏松的MR弥散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的表现及参数变化

    张秀梅;李佳睿;袁婷婷;佟丹;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患者弥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的表现及各参数变化的临床评估。方法选取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后角、半卵圆中心作为感兴趣区,测量24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的CT值、ADC值、DCavg值及FA值。结果脑白质疏松患者与健康志愿组各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着LA分级越来越高,ADC、DCavg值呈逐渐升高趋势,CT值、FA值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脑白质微结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2011年13期 v.31 2405-2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刘刚;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2011年13期 v.31 2407-2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术中血浆cAMP、cGMP的变化

    杨云;汪小海;

    目的从不同基础值的角度出发,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术中血浆cAMP、cGMP、cAMP/cGMP的变化规律。方法经桡动脉采血,测定老年高血压病人全身麻醉前、全麻气管插管后5 min、手术开始前5 min、手术开始后5、20、45 min血浆cAMP、cGMP值,依据T1时点cGMP值的不同将20个病例重新分组,组1>7.0 pmol/ml(10例),组2<7.0 pmol/ml(10例)。记录T1至T6各时点ABP、HR和SpO2的变化,术中血压增高时使用尼卡地平2μg.kg-1.min-1静脉泵注后达到目标血压所需的时间,以及使用尼卡地平控制血压的总时间。结果 (1)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后其cAMP的变化一致,均高于基础值。(2)cGMP的变化存在差异,组1 cGMP在T2~T3时点呈下降趋势,于T4后显著上升,而组2 cGMP T2、T3时点呈上升趋势,T4后显著下降。(3)组1的cAMP/cGMP在T2、T3时点显著下降,组2在T2、T3时点显著上升,T4后两组均相对平稳。(4)T2、T3时点ABP、HR显著下降。(5)组1尼卡地平起效较慢,组2尼卡地平起效较快,麻醉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术中cAMP、cGMP的变化特点与其cGMP基础值的水平关系较密切,且cAMP、cGMP变化互相牵制。cAMP/cGMP可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病人全麻术中的循环稳定性。cAMP/cGMP异常时老年高血压病人循环较低靡,cAMP/cGMP正常时循环较稳定。cGMP基础值高于正常水平者其对尼卡地平的降压效果敏感性下降。

    2011年13期 v.31 2409-2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作刚;甘卉;宋晓环;高航;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及p53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及p53表达。结果 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甲状腺癌中TBX2及p53表达可为临床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同时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2011年13期 v.31 2411-2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比较铁剂和促红素两种方法对心衰合并贫血患者的影响

    刁增利;李海涛;葛庆峰;闫杰;

    目的在心衰合并贫血患者中,比较铁剂、促红素(EPO)两种纠正贫血方法的优劣。方法在心衰合并贫血患者中,根据患者是否缺铁,将其分为铁剂治疗组和EPO治疗组,随访半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NYHA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两组患者因心衰恶化而再住院次数。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CRP、EF值、NYHA分级、6MWT等均得到改善(P<0.05),再住院次数两组无差异,血压较随访前显著降低,而且EPO组中,SOD、MDA显著改善,而铁剂组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根据患者体内是否缺铁,分别予以铁剂或EPO治疗,可使患者临床同等获益,但在抗氧化应激这方面,EPO要优于铁剂。

    2011年13期 v.31 2413-2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遗症老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徐卫刚;浦裕美;徐伟民;沈渝;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遗症老人易患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危险因素。方法按有无HAP进行分组,以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8~2009年出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吞咽障碍、鼻饲、低蛋白血症、脑卒中次数、老年期痴呆、多基础疾病是脑卒中后遗症老人易患HAP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脑卒中次数、老年期痴呆、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遗症老人易患H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老人继发HAP受多方面危险因素影响。

    2011年13期 v.31 2415-2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

    李亚刚;张萌萌;毛未贤;马倩倩;高远;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BMD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吸烟、嗜酒、低BMI、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2011年13期 v.31 2417-2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锻炼行为改变的干预

    孟共林;邓雨云;陈红涛;周亮;

    目的探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尿病患者锻炼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选择某校附属医院糖尿病协会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针对病人的自我效能情况,采用集体和小组运动、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护理干预9个月,配合单位时间内中等强度运动对血糖影响的研究、心理研究及血糖监测;引导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谈运动过程中成功的感受,获取替代性经验效能信息;指导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和达到治疗目标,并定期根据目标评价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强化,自我调节等。对照组参加糖尿病协会组织的每月一次糖尿病知识学习及自行运动。结果实验组患者运动锻炼的意识、效能明显增强,在通常情况下能持之以恒天天坚持运动达100%,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明显控制,且降糖药物的剂量减少;运动疗法知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行为的干预,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使之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改变不良运动行为,从而坚持运动锻炼,并能达到控制血糖和推动糖尿病患者开展运动疗法的目的 。

    2011年13期 v.31 2419-2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的疗效

    丁巍;李金龙;姜义;曹宏;

    目的评估老年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低钙血症的效果。方法 63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21例行单纯行甲状腺全切术,术后没有应用口服药物预防低钙血症(A组);42例行甲状腺全切合并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随机分为口服钙剂(3 g/d)和维生素D(1 mg/d)组(B组,n=23)和没有药物组(C组,n=19)。比较各组之间低血钙症状、血清钙水平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C组患者症状明显增多(26.3%vs 14.3%;P<0.05),低钙血症发生率高(52.6%vs 19.0%;P<0.05)。在B组,低钙症状和低钙血症发生率(均为4.3%)明显减少。大多数患者术后血清钙水平降低,但是B组早期即得到恢复,没有发生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抑制。结论老年甲状腺癌患者中,与单纯行甲状腺全切术相比,改良颈部淋巴结清扫显著增加术后低血钙发生率,但可以通过常规术后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

    2011年13期 v.31 2422-2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

    田银君;刘前桂;赵黎;李金红;赵双燕;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IR)及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60例,按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稳定期,在不同时期测定血浆脂联素、CRP、FPG、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临床稳定期血浆脂联素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临床稳定期血浆脂联素较急性加重期进一步升高(P<0.01);COPD急性加重期CRP、FPG、FINS、HOMA-IR显著高于临床稳定期及对照组(P<0.01);COPD临床稳定期FINS、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脂联素与CRP、FPG、FINS、HOMA-IR、BMI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老年COPD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并伴一定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在COPD稳定期进一步抬高,脂联素与CRP、FPG、IR及肥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1年13期 v.31 2424-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8例

    高宇;迟鲁梅;毛颖;南光贤;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8例脑梗死患者于手术室无菌操作下双侧髂前上棘骨髓穿刺提取自体骨髓液,于无菌实验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腰穿或神经介入导管回输体内。术后1年对患者定期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语言或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11年13期 v.31 2426-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

    祁学成;曾瑞兰;唐建平;

    目的探讨血脂康、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治疗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162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应用血脂康0.6 g,2次/d,泰嘉50 mg,1次/d;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76例,仅给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共随访18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18个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详细记录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2、18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C,TG,LDL-C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HDL-C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率为9.3%,与对照组复发率(28.9%)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用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2011年13期 v.31 2428-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256层螺旋CT老年肝脏多期扫描中降低射线剂量的可行性

    崔虎永;信瑞;刘建华;弓婷婷;郭丽艳;李波;

    目的探讨应用自动管电流模式降低256排螺旋CT腹部扫描中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66例怀疑肝脏疾病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成像,将患者分为常规管电流扫描组和自动管电流扫描组,每组33例。常规组采用300 mAs管电流扫描,自动组采用自动管电流扫描。然后对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和有效剂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14.21±2.18)和(14.05±2.40),无统计学差异(P=0.78)。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6.28±1.07)和(6.31±1.22),无统计学差异(P=0.92)。两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6.98±0.42)mSv×cm和(6.41±0.41)mSv×cm,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与常规管电流比较,自动管电流模式腹部CT增强扫描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8.2%。

    2011年13期 v.31 2430-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对膀胱肿瘤诊断的意义

    曾祥麒;陈晓露;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经治的35例膀胱肿瘤患者(试验组)和3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对照组)的尿液,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并观察两组对象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肿瘤患者的3、7、17号染色体畸变数与正常人的染色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7、17三种探针的阳性率分别为31.43%、45.71%、40.00%,而联合三种探针的阳性率为62.86%,与单独一种探针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作为膀胱肿瘤诊断的一项常规检查方法,无创、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3期 v.31 2432-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王嘉莉;柯元南;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抵抗(CR)的发生率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血小板聚集抑制率(DPAI)及CR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半抵抗组和抵抗组,分析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血压、血脂、血糖、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等与其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07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平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DPAI)(24.4±23.3)%(0~85%),CR的发生率为33.6%。并未发现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与CR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中CR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危险因素与CR可能无关。

    2011年13期 v.31 2434-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与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张禾伟;牟凤群;赵国玉;陈红;庞红梅;王原;陈通;

    目的检测白细胞黏附分子PSGL-1在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评价该黏附分子能否成为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性指标。方法选择25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1年内没有脑卒中临床证据的年龄、性别配对的单纯糖尿病患者25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GSL-1表达情况,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中PGSL-1水平。结果 PGSL-1水平变化与健康对照组(33.2±3.9)比较,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4.7±5.8,P<0.01)和单纯糖尿病患者(41.2±4.4,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PGSL-1表达的荧光强度较健康体检人群明显增加。结论老年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GL-1显著增高,PSGL-1高度表达可能是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2011年13期 v.31 2436-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AE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的疗效

    陈军红;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 iPAP治疗,监测各个阶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神志等变化。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8例(87.5%)。28例经无创通气抢救成功的患者中,患者心率下降、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血压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肯定疗效,值得临床尝试。

    2011年13期 v.31 2437-2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

    于海波;王冬梅;梁延春;王祖禄;陈蕾;韩雅玲;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4~2007年109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既往无冠心病病史,无心绞痛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平均年龄(72.58±7.02)岁;病窦(SSS)51例,房室传导阻滞(AVB)39例,持续性房颤长间歇15例,双结病变4例;共植入VVI单腔起搏器24例,双腔起搏器85例。起搏器术前根据Jud ings方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109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81例(74%),冠脉狭窄≥50%即通过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8例(26%)。其中50%≤冠脉狭窄<70%患者7例(25%),狭窄程度≥70%21例(75%)。单支血管病变15例(占冠心病患者54%),双支血管病变5例(18%),三支血管病变8例(28%)。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分析发现,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即使无心绞痛症状,高龄男性患者存在冠心病的可能性高。结论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即使无心绞痛表现亦要积极注意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对拟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的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尤其针对高龄男性患者。

    2011年13期 v.31 2439-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p53蛋白在颊黏膜下纤维性变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

    徐雅娟;金志威;隋春波;

    目的探讨p53蛋白在颊黏膜下纤维性变和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颊黏膜下纤维性变组织、30例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织及20例正常颊黏膜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颊黏膜中强阳性表达,在颊黏膜下纤维性变及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组显著低于颊黏膜下纤维性变组(P<0.05)。结论 p53蛋白表达下调和缺失可能在颊黏膜下纤维性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441-2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王红;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方法选取2006年与2009年该院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301例为研究对象,共做手术325眼,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 325眼共有53眼出现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发生角膜水肿20眼,发生率为9.2%(20/217);Ⅰ~Ⅱ级核发生角膜水肿8眼,发生率为6.7%(8/116);Ⅲ~Ⅴ级核发生角膜水肿40眼,发生率为21.53%(45/2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角膜水肿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控制发病因素,以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2011年13期 v.31 2442-2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肝素与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对比分析

    刘静;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与低分子肝素钠静滴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3期 v.31 24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前应用左卡尼汀的心肌保护作用

    冯旭;周华富;覃家锦;何巍;郑宝石;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手术前应用左卡尼汀(雷卡)的心肌保护价值。方法 40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手术前应用左卡尼汀)与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每组20例。CPB术中、术后于5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两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两组CPB期间与CPB前比较E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多;试验组与对照组ET在CPB中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B期间与CPB前比较CG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试验组升高更多,试验组与对照组CGRP在CPB中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心脏不停跳手术前应用左卡尼汀能起到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445-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强肝胶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刘艳红;章秀丽;陈少文;张舵舵;赵燕颖;

    目的观察比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单用和联合强肝胶囊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6例乙型肝炎并有肝纤维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31例联合组接受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联合强肝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等。结果两组在肝功能改善和病毒载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联合组52 w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较单独抗病毒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强肝胶囊有可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2011年13期 v.31 2447-2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

    谭焕源;

    目的探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和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8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另选10例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仅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时的低血压发生率、超滤量、透析中的最低收缩压和最低舒张压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浓度及血肌酐浓度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治疗,能有效防止因低血压而补充血容量致容量负荷过多,避免因严重低血压终止透析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2011年13期 v.31 2449-2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

    周慧;王长连;陈惠兰;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应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采用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并与盐酸溴己新片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症状、成本-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的改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平均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从成本-效果比上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用药更经济实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确切,成本-效果较佳,且安全性也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13期 v.31 2450-2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宋春伶;姚建华;南善姬;杨鑫;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理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15例,给予0.9%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40 ml每日1次静点,且在入院时及药物治疗后2 w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抗体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IL-1、IL-6、TNF-α血清含量变化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从抗炎症反应的角度,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452-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严重冠脉狭窄患者血清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游咏;莫靓;桂庆军;尹凯;李熠;李传昶;杨天伦;

    目的探讨严重冠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与否与血清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收集主要冠脉至少有一支狭窄程度在95%以上的123例冠心病患者,测定其血清ADMA浓度。采用Rentrop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为侧支循环未形成组(n=63),1~3级为侧支循环形成组(n=60)。结果侧支循环未形成组血清ADMA浓度(2.43±0.78)μmol/L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组(1.95±0.72)μmol/L(P<0.01)。结论严重冠脉狭窄患者血清ADMA浓度与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2011年13期 v.31 2454-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关巍;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血小板及D-二聚体等指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血小板降低,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改善AECOPD血栓前状态有效且安全。

    2011年13期 v.31 2455-2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移植静脉外膜增生与兔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

    厉泉;曲虹;张凯伦;李培杰;王东;李军;李敏;张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外膜增生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构建20例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术后当日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移植静脉的通畅性。术后30 d,取出移植静脉,组织病理标本切片、HE染色,测量外膜面积和管腔面积。用统计软件分析外膜面积与管腔面积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当日,血管多普勒证明,所有20例模型移植静脉全部通畅。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移植静脉外膜面积与管腔面积成直线关系。结论移植静脉外膜增生与血管管腔再狭窄有相关性。移植静脉外膜增生越重,管腔越狭窄。

    2011年13期 v.31 2457-2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丝胶预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生殖细胞的保护作用

    宋成军;付文亮;陈志宏;

    目的研究丝胶预处理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生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预处理组,每组12只。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丝胶预处理组大鼠于注射STZ前给予丝胶(2.4 g.kg-1.d-1)灌胃35 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法检测睾丸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睾丸PCNA和c-fos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丝胶预处理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睾丸PCNA和c-fos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大鼠(P<0.01,P<0.05)。结论丝胶预处理可通过上调睾丸PCNA和c-fos的表达,提高生精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精子发生及睾酮分泌,从而防止糖尿病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下降,对糖尿病生殖功能障碍具有预防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459-2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

    邱炯;李法琦;李万玉;周平;赵玉伟;黄妍;张彬;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缺血及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将24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1)假手术组,以6-0号丝线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过,不予以结扎;(2)I/R组,以6-0号丝线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过,并结扎,在结扎线中埋置松解线,45 min后,松解结扎线,实现再灌注24 h;(3)EPO组,手术过程同I/R组,在再灌注开始即刻,给大鼠腹腔内注射重组人EPO(rhEPO),5 000 U/kg。再灌注24 h后用伊文蓝和氯化四唑(TTC)进行心肌染色,测量心肌缺血范围和梗死范围;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W 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caspase-3蛋白p17亚基的表达。结果经过45 min缺血和24 h再灌注:心肌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心肌无缺血区和梗死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心肌有明显缺血区和梗死区,其缺血范围和梗死范围均显著增大(P<0.01);与I/R组比较,EPO组缺血范围略为缩小,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梗死范围显著缩小(P<0.01)。TUNEL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与I/R组比较,EPO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W 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caspase-3蛋白p17亚基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EPO组caspase-3蛋白p17亚基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EPO显著缩小I/R大鼠心肌缺血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I/R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相关。

    2011年13期 v.31 2462-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复合型物理刺激因素在糖尿病证候大鼠模型中的应用

    黄忠亨;周永红;李桥江;梁世杰;林春梅;蔡兰花;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模拟中医证候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0.5 ml猪油灌胃的同时,综合选取5种物理刺激因素,对24只SD大鼠进行为期30 d的随机实验刺激,观察大鼠体重和血糖变化。造模后利用冰冻切片技术制作胰岛切片,观察其胰岛细胞变化。结果 SD大鼠体重生长变缓慢,空腹血糖增高,体态特征明显变化,镜下观察胰腺细胞的改变符合糖尿病临床病理表现。结论利用复合型物理刺激因素初步建立一种模拟糖尿病临床证候的实验动物模型。

    2011年13期 v.31 2465-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桂琳;董群;刘辉;陈京;周小楠;

    目的研究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进行灌胃30 d后,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用MTT法检测小鼠脾T、B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用中性红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用ELISA法检测IL-2的水平。结果 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中、高剂量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2水平(P<0.01);高剂量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脾T、B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P<0.01)。结论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467-2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酒精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

    邹丽宜;吴铁;崔燎;尤婷婷;许碧连;张新乐;刘钰瑜;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S)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喂养,高剂量模型(HM)组和低剂量模型(LM)组每天按照5 g/kg体重对大鼠灌胃浓度为60%(V/V)和30%(V/V)的乙醇和按照5 ml/kg灌胃脂肪乳剂的方法,连续3 w,分别在第2周末和第3周末随机选取各组大鼠10只,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造模2 w可见轻度的肝脂肪变。造模3 w后,模型组大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糖和透明质酸(HA)变化不大(P>0.05)。结论本造模方法与人类脂肪肝病变类似,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模型稳定可靠。

    2011年13期 v.31 2469-2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影响

    杨冬花;付蓉;罗建华;袁志柳;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早期心力衰竭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阿霉素尾静脉注射造模;超声检测评价其心功能、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ngⅡ、ALD浓度、以RT-PCR法及W estern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心室重构的形成,模型大鼠AngⅡ、ALD含量进行性升高,而PPARγ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则进性降低。益气温阳活血方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即可减少AngⅡ、ALD含量及上调PPARγ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论 AngⅡ、ALD可作为早期心力衰竭预警标志物;益气温阳活血方在心力衰竭早期可通过PPARγ信号通路调节AngⅡ、ALD的表达,防止心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

    2011年13期 v.31 2472-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洛伐他汀对THP-1细胞分化成泡沫细胞过程中清道夫受体A表达及MCP-1、TNF-α水平的影响

    苟连平;吕湛;胡厚祥;张俊;陈丽;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THP-1细胞株分化成泡沫细胞过程中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及MCP-1和TNF-α的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THP-1细胞,佛波脂(PAM)使之巨噬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使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将其分为巨噬细胞组(对照组)、泡沫细胞组、泡沫细胞+洛伐他汀组,各组细胞孵育24 h,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MCP-1、TNF-α水平。将SRA特异性配体D iI-Ac-LDL与细胞孵育6 h,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SRA的表达。结果 THP-1细胞经佛波脂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后,有大量泡沫细胞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泡沫细胞组,SRA蛋白活性及MCP-1、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洛伐他汀干预后,其水平较泡沫细胞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SRA、MCP-1及TNF-α在THP-1细胞分化成泡沫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洛伐他汀可抑制SRA、MCP-1及TNF-α的表达,这可能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2011年13期 v.31 2475-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茵陈蒿汤化裁方对高脂饮食小鼠肝组织肝脂酶活性及mRNA转录的影响

    施文荣;施红;刘艳;洪佳祝;陈继承;张文杰;范晓丛;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化裁方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调节作用及肝组织肝脂酶(HL)活性及其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饲养小鼠6 w,并设普食对照、模型对照、茵陈蒿汤化裁方高、低剂量组。药物干预4 w后,生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张蓉法测定肝组织匀浆HL活性,RT-PCR法检测HL mRNA转录水平。结果茵陈蒿汤化裁方可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P<0.01),提高肝组织匀浆HL活性(P>0.01),而对肝组织HL mRNA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增强肝组织HL活性是茵陈蒿汤化裁方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理学机制之一,该方在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中医药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1年13期 v.31 2477-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黄新武;李国春;李华;张红;章卓;秦大莲;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和氯沙坦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分析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时间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灌胃给药4 w观察学习记忆能力后,测定脑组织SOD活性、MDA、NO含量及NOS活力的变化。结果卡托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均可拮抗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SOD活性的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能明显抑制脑组织NOS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均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影响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2011年13期 v.31 2480-2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张艳波;王军;王勇;王凌宇;李爽;周国庆;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以及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低、高剂量组(50,150 mg.kg-1.d-1)、假手术组(持续给药7 d,每日1次灌胃给药),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在再灌注后3和24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采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Bcl-2、Caspase-3表达的部位及数量。结果小檗碱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缩小。小檗碱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小檗碱高剂量组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数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檗碱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行为障碍,缩小梗死体积。可能通过上调皮质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482-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俸军林;李浩;吴岚;李清华;郭萃蓉;刘开祥;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采用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比较,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降低(均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其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程度更小。结论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NO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2011年13期 v.31 2484-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氟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Fas蛋白表达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吴志勇;漆红梅;盛国太;葛郁芝;李华泰;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后鼠心肌细胞Fas基因表达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氟伐他汀组。8 w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采用Masson染色法分别检测心肌梗死后胶原成分来评估心室重塑情况,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以衡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8 w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增加,而氟伐他汀组相应部分的胶原纤维数量减少,差异显著(P<0.05)。氟伐他汀组Fas蛋白阳性表达的细胞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氟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通过Fas/FasL系统抑制梗死后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并阻止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抑制心室重塑。

    2011年13期 v.31 2487-2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力竭性跑台运动对大鼠滑膜组织MMP-3及IL-1β表达的影响

    白伦浩;王瑜;贺明;

    目的探讨力竭性跑台运动对大鼠滑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力竭性运动组,每组15只。力竭性运动组进行6 w力竭性跑台运动后,取两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P-3及IL-1β在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力竭性运动组大鼠滑膜组织中MMP-3及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力竭性跑步运动能够增加滑膜组织MMP-3及IL-1β的表达,这种异常表达可能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并增加发生骨性关节炎的危险性。

    2011年13期 v.31 2489-2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清介质对体外培养L929系小鼠成纤维细胞表达产物Ⅰ、Ⅲ型胶原及其比值的影响

    董萍;杨永鹏;丁克祥;刘敏;罗迎霞;丁宇;左夏林;韩晋云;杨方应;丁振华;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血清、不同体外培养时间对L929系小鼠成纤维细胞表达产物Ⅰ、Ⅲ型胶原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并同时计算出Ⅰ/Ⅲ型胶原的比值。结果除0%血清浓度组的Ⅰ、Ⅲ型胶原呈现无明显变化的微弱升高趋势外,其余各血清浓度组的Ⅰ、Ⅲ型胶原均处于增加状态,且在6~8 d时增加最为明显;另外,Ⅰ/Ⅲ型胶原比值随着血清浓度和细胞生长时间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20%和40%血清浓度组随着培养细胞生长时间延长,Ⅰ/Ⅲ型胶原比值逐渐增加;而其他血清浓度组,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Ⅰ/Ⅲ型胶原比值增加并不明显。结论 L929细胞在不同体外培养时间和不同浓度血清下其表达产物Ⅰ、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有一定变化,为今后优化体外细胞培养条件提供了相关的实验数据。

    2011年13期 v.31 2491-2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付德才;张炜婷;樊丽萍;孙钰玮;

    目的观察甲珠对肝纤维化大鼠氧化应激指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机制。方法采用40%CC l4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并以甲珠不同剂量干预,测定肝Hyp、MDA、SOD水平,并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甲珠各组较模型组肝组织中Hyp、MDA显著降低;总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氧化损伤程度明显改善(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改善(P<0.05)。结论甲珠对CC 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494-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透明质酸钠预防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效果

    吴志民;伦志军;刘迎春;刘国辉;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HA)预防术后腹膜粘连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A、B两2组,每组30只,制成腹膜粘连模型后将创面分别置入生理盐水、HA各3 ml,分别于术后3、7和14 d观察腹腔粘连情况。结果术后3 d于光镜下可见,A组和B组相比,B组大鼠肠壁纤维细胞增生较轻,胶原纤维排列较疏松。术后14 d,B组大鼠腹膜粘连程度明显轻于A组(P<0.01)。结论 HA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粘连。

    2011年13期 v.31 2497-2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灯盏花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

    谢雄根;吴群;孙学雄;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治疗组和他克林治疗组4组,采用用Morris试验如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试验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观察造模后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试验的跨越平台次数减少,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灯盏花素治疗后,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空间探索试验的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明显改善VD大鼠的空间记忆,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而发挥作用的。

    2011年13期 v.31 2498-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20(S)-原人参二醇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作用机制

    冷吉燕;李修英;张婧;秦俊杰;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检测20(S)-原人参二醇(Ppd)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的基因表达情况,从基因水平上探讨Ppd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SGC-7901细胞经不同浓度Ppd处理48 h,倒置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然后提取总RNA,逆转录生成cDNA,cDNA与基因芯片杂交,扫描仪检测杂交结果。结果扫描信号分析数据显示10条基因表达有差异,p21、chk1表达上调,cyclinB1、cyclinE1、E2F1、DNA 2PK、hTERT、bcl22、jnk、VEGF表达下调。结论 Ppd可以抑制SGC-9017细胞增殖,作用机制与改变细胞周期某些调控物质的基因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2011年13期 v.31 2500-2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山楂叶总黄酮对AS模型大鼠PPARα、LXR、ABCA1 mRNA表达的影响

    高英英;欧芹;魏晓东;马雷;

    目的探讨PPARα活化后对肝脏X受体(L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AS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饮食配合维生素D3注射建立Wistar大鼠AS模型,并设立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脉壁中PPARα、LXR和ABCA1基因的表达,采用血清生物化学检测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LDL-C、HDL-C及TC/HDL的含量。结果 AS模型组大鼠血清TG高于对照组(P<0.05)、TC、LDL-C、TC/HDL-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有降低(P>0.05)。给药组大鼠血清TG、TC、LDL-C均较AS模型大鼠降低(P<0.05),TC/HDL-C较AS模型大鼠明显降低(P<0.01),但HDL-C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PPARα、LXR、ABCA1基因表达含量降低(P<0.05)。与AS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PAR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XR、ABCA1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激活PPARα提高LXR和ABCA1的表达促进TC的逆向转运,降低TC的负荷,从而达到防止AS发生的危险。

    2011年13期 v.31 2502-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 ]
  • 白藜芦醇对亚急性衰老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作用

    李泫;姚新梅;田雪梅;

    目的探讨一定剂量的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生殖系统的作用。方法将3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NS);DMSO溶剂对照组(DMSO);D-半乳糖模型组(D-gal);低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RES-L);高剂量白藜芦醇处理组(RES-H);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VC)。给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和白藜芦醇灌胃后观察小鼠睾丸脏器指数,精子质量(包括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以及血清SOD、MDA和血清睾酮水平(T)的变化及睾丸石蜡切片的HE染色和p53免疫组化。结果各组之间睾丸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与D-gal组相比较,RES-H组小鼠精子密度升高,精子活率增加,精子活力增加,精子畸形率降低,小鼠血清T水平升高,血清SOD活力升高,血清MDA降低;睾丸石蜡切片HE染色见生精细胞减少,p53阳性细胞增加。结论白藜芦醇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生殖系统功能有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504-2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人肾细胞癌中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钟加滕;衣豪伟;崔爱;于春艳;李晓宁;孙连坤;

    目的探讨人肾细胞癌中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水平及其信号通路分子与人肾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手术方法获得肾细胞癌组织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肾细胞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分子NF-κB p65、NF-κB p50以及p-IκB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较,肾细胞癌组织中NF-κB p65和NF-κB p5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相对于癌旁组织,p-IκB表达水平却明显下降。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分子与人肾细胞癌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11年13期 v.31 2507-2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p21和PCNA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氟伐他汀对其表达的调节

    田蕾;孙洞箫;

    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氟伐他汀(Fluvastatin)对p21和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Fluvastatin治疗组(Flu组),每组30只。术前3 d给予Fluvastatin(2 mg/kg)灌胃。用微血管夹夹闭双侧肾血管,一小时后松开,造成缺血再灌注肾病模型,术后0、24、48、72 h、5 d和7 d处死大鼠,取肾脏做组织学检查,检测p21和PCNA在肾组织内表达的部位、程度。结果 (1)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Flu组各时间点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均低于IRI组(P<0.05)。组织学检查Flu组有所减轻。(2)PCNA在IRI组72 h表达最强,此后逐渐下降,7 d最低;Flu组PCNA表达在24、48 h少于IRI组(P<0.05),72 h、5 d、7 d PCNA的表达与IR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p21在Sham组低表达;IRI组24 h表达开始升高,72 h开始下降(P<0.05)。Flu组24 h、48 h表达比IRI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p21和PCNA两者的动态平衡与肾小管上皮细胞DNA的复制和修复密切相关。氟伐他汀可以进一步增强p21的表达,并使PCNA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509-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缺血-再灌注时肝脏损伤的形态变化及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

    范红斌;邱丽颖;李英;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的形态变化及阿司匹林(ASA)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脑缺血2 h、再灌24 h后肝脏的形态学改变及血中前列腺素(PG I2)、血栓素(TXA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探讨ASA 6和60 mg/kg剂量的保护作用。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呈现重度变性坏死。ASA 6和60 mg/kg均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对肝脏的损害作用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ASA可显著提高血中PG I2/TXA2比值,以60 mg/kg剂量组为显著;6 mg/kg剂量组则显著降低血中NO,升高ET浓度。结论脑缺血-再灌时,肝脏出现重度损伤。ASA可通过提高血中PG I2/TXA2和降低NO活性发挥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513-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的构建

    李晓辕;杨晓琳;彭丽萍;

    目的构建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为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的拯救做铺垫。方法将H4和N6基因克隆到phw2008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与已经构建好的phw2008-PA、phw2008-PB2、phw2008-PB1、phw2008-NP、phw2008-NS、phw2008-M,组成8质粒拯救系统。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切割PGH-H4、PGH-N6,得到两条条带,大小分别为1 700 bp、1 500 bp。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酶切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8,电泳后得到1条为2 980 bp的条带。将酶切鉴定phw2008-H4、phw2008-N6,得到两条大小为2 800和1 800 bp的条带。结论本实验成功获取了目的基因片段H4及N6,并且成功的连接到双向表达载体上,与现有的其他6质粒构成了经典的拯救系统,为了以后病毒拯救创立了有利的条件。

    2011年13期 v.31 2515-2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转录因子-κB对β-淀粉样肽25-35诱导下PC12细胞周期的影响

    李玉梅;任思军;邓永萍;李海员;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肽段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异常中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及W estern印迹方法,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检测NF-κB的活性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周期蛋白A(cyclin A)、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蛋白E(cyclin E)、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KD2)、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KD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KD6)表达量的变化。分别将PC12同步化于G0期和S期,再检测Aβ25-35诱导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抑制NF-κB活性后,进一步检测上述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Aβ25-35诱导下的变化。结果 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NF-κB活性增加(P<0.05),同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量升高;细胞同步化于G0期,Aβ25-35处理PC12细胞,细胞凋亡率下降,NF-κB活性的增加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量升高均受抑制;而同步化于S期,则细胞凋亡率、NF-κB活性的增加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量升高均无显著性变化;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抑制NF-κB活性则会引起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受抑制。结论 NF-κB主导了Aβ25-35诱导PC12细胞周期的异常变化,异常发生在G0期到G1期的过渡以及G1期到S期过渡,而不是S期到G2期以及G2期到M期的过渡。

    2011年13期 v.31 2517-2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20和EPO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

    周洁;王建明;王岚;曾晓云;熊玲;罗志秀;刘正芳;

    目的观察沙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注后,HSP20与E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和保护机制,并评估它们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45只健康雄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其中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4个亚组:6 h组,1 d组,3 d组和7 d组。予以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再通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沙鼠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20和EPO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正常对照组和各假手术组的沙鼠前脑组织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和细胞间质水肿,神经元坏死。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0及EPO的表达均上调,于第三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至7 d时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且两者的表达趋势相同呈正相关(r=0.777,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的沙鼠脑组织中HSP20及EPO表达均升高并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脑损伤。

    2011年13期 v.31 2519-2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Aβ42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星;耿杰峰;卜宪章;马传根;

    目的探讨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Aβ42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体外培养胎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用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用化学法合成姜黄素及其衍生物,以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结构。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用5μmol/L Aβ42,同时分别加入1μg/ml姜黄素以及衍生物作用24 h后,MTT法分析Aβ42对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和姜黄素以及衍生物对Aβ42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证实成功合成了母体姜黄素(P2)及3种姜黄素衍生物(P1、P3、P4)。用10、5、2.5、1.25和0.625μmol/L Aβ42处理后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38%、63%、72%、79%和82%,而姜黄素(P1)及其衍生物(P3)能对抗Aβ42(5μmol/L)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分别使神经元的存活率上升22%,26%。结论 Aβ42对海马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Aβ42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011年13期 v.31 2522-2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热疗联合表柔比星对胃癌MGC803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

    魏素菊;张祎;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EPI)温热化疗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甲唑蓝(MTT)法确定作用48 h抑制率为50%的药物浓度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以48 h的IC50的药物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的联合,热疗选择温度为43℃,体外作用于MGC803细胞,实验分四组:对照组(C)、热疗组(H)、化疗组(D)、热化疗组(HD)。MTT法检测各处理组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RT-PCR观察各处理组诱导MGC803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Caspase-3和Bcl-2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单纯热疗和化疗对MGC803细胞系均有抑制作用(P<0.05);EPI温热化疗可明显增强EPI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热疗组、化疗组及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组之间均有差异(P<0.05);Bcl-2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各组之间均有差异(P<0.05)。Caspase-3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990,n=12),细胞凋亡率与Bcl-2蛋白表达负相关(r=-0.924,n=12),而与Caspase-3蛋白表达正相关(r=0.891,n=12)。结论 EPI联合热疗能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Caspase-3的表达及二者相互作用有关。

    2011年13期 v.31 2524-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原代乳腺癌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

    刘梦虹;宋向巍;刘学文;

    目的探讨手术过程中取乳腺癌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指导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四种抗癌药物对原代乳腺癌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MTT比色法检测原代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 5-FU、MTX对原代乳腺癌细胞敏感性强,对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结论化疗前进行肿瘤细胞敏感性试验,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避免多药耐药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13期 v.31 2527-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李军;杨慧玲;

    目的探讨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人淋巴瘤Raji细胞在不同浓度夏枯草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检测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的变化及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夏枯草作用于人淋巴瘤Raji细胞后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并出现Bcl-2蛋白表达抑制,p5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夏枯草可能通过激活p53、抑制BcI-2来诱导Raji细胞凋亡。

    2011年13期 v.31 2528-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徐建伟;施小明;陈亮;翟屹;殷召雪;柳玉芝;曾毅;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个中国长寿之乡的所有百岁老人,以及在该地区按百岁老人编码尾数随机选取的40~、60~、80~和9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KD的影响因素。结果在资料完整的363名百岁老人中,CKD患病率为50.41%(95%CI45.27%~55.5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间比较,女性CKD患病率都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的CK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龄和高血压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CKD患病率为50.41%,CKD的危险因素为高尿酸血症、高TG、女性、贫血、增年和高血压。

    2011年13期 v.31 2530-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现状

    王福兴;徐菲菲;李卉;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52名老年人进行访谈式的问卷调查。结果①男性老年人在主观幸福感上显著高于女性,而孤独感低于女性。②相比于初中、小学以及文盲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大学学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高,而孤独感较低。③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人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的老人感到更幸福,孤独感更低。④有偶同居老人与其他婚姻状况的老人相比,主观幸福感更高,孤独感更低。⑤拥有退休金的老人较少感到孤独,主观幸福感较高。⑥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性别、受教育程度、养老方式、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来源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孤独感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呈反向关系。

    2011年13期 v.31 2533-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7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亚健康状况

    高玉霞;杨贵珍;王桂茹;

    目的调查城市运动与不运动老年人亚健康状况。方法使用亚健康评定量表对运动组与不运动组老年人进行测评。结果两组老年人健康状况(F=3.69,P<0.05)、亚健康状况(F=4.1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运动降低或改善老年亚健康现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建议重视老年人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与投入,为促进老年人参与运动提供更多的方便与场所。

    2011年13期 v.31 2536-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李永红;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16名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水平和WHOQOL-BREF生活质量量表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健康教育知识总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男性(P<0.05);老年人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基本上与文化程度呈正关;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呈线性相关。结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呈现正相关。

    2011年13期 v.31 2537-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的关系

    廖红;

    目的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的现状,分析老年ADL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对111名老年人进行测查。结果 85.4%的老年人ADL完全正常,14.4%的老年人出现功能下降,没有功能明显障碍者;男女受损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增高导致ADL下降,75岁以上组与50~55岁和60~64岁组显著差异;抑郁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S)关系显著,抑郁可预测ADL,IADLS可预测抑郁。结论老年人ADL较好,女性ADL受损低于男性,年龄越高ADL受损越严重,65岁是ADL下降的转折年龄;抑郁程度的加重会导致IADLS受损增多,IADLS受损也会导致抑郁程度的加重;抑郁与ADL有较弱的稳定关系。

    2011年13期 v.31 2539-2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分析

    李文君;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现况。方法对洛阳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结论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2011年13期 v.31 2541-2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2 ] |[阅读次数:0 ]
  • 长春市城区老年人参与秧歌舞对抑郁和焦虑指数的影响

    王永波;任振坤;倪维广;李欣欣;

    目的探讨秧歌舞对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编老年参与秧歌舞锻炼情况调查表、抑郁量表及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测试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经常参与秧歌舞的老年人与不经常参与秧歌舞的老年人的抑郁指数和焦虑指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秧歌舞对老年人的焦虑指数和抑郁指数有明显正向影响。

    2011年13期 v.31 2543-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重庆市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孔令娜;周颖清;

    目的探讨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和九龙坡区345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第二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问卷(SCSQ)。结果 SF-36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和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394~0.814,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55~-0.529,P<0.01)。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指导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2011年13期 v.31 2545-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杨支兰;孙建萍;孙自红;姚太平;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的因素和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例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不佳者占88%,主要与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感水平、尿失禁严重程度、文化程度、自身因素、社会家庭因素、知识程度等有关。结论需针对影响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的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1年13期 v.31 2547-2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韩猛;程智勇;张铁;任佳;

    <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乳腺癌发生每年递增0.2~0.3%,每3 min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癌,每13 min就有一名患者死于乳癌。乳癌发病率在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寻求简单而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迁移率蛋白A(HMGA2)和

    2011年13期 v.31 2548-2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脂康干预治疗空腹血糖受损并血脂异常的疗效

    覃香;

    <正>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调节受损(IGR)的一种,为糖尿病前期的一个阶段。生活方式干预可阻断IGR向糖尿病转化,但很难持久,疗效欠佳〔1〕。本文对空腹血糖受损并血脂异常患者给予血脂康干预治疗,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健康体检和门诊发现的IFG并血脂异常初诊患者94例,男56例,女38例;平均年龄(50.6±9.2)岁;体质正常或偏瘦。高胆固醇血

    2011年13期 v.31 2550-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老年壶腹部癌切除术后29例生存因素分析

    赵耀;唐晓军;庞利群;

    <正>壶腹部癌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大约占整个消化道肿瘤的4%。壶腹部癌包括壶腹癌、十二指肠癌和胆总管下端癌三种。在临床上与胰头癌有很多共同点,故统称之为壶腹部周围癌〔1〕。其恶性程度明显低于胰头癌,故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明显高于胰头癌。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20%~35%〔2〕。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关于其预后因素分析的研究很少,单独进行壶腹部癌病例研究的文献则更少。因此,本研究收集了我院近10多年来的壶腹部癌病例,着重就其切除术后

    2011年13期 v.31 2551-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静脉补钾所致局部疼痛的疗效观察

    陈玉梅;武婷;温冬兰;马德强;岳江涛;

    <正>氯化钾静脉滴注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机体代谢,为纠正患者因手术禁食;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呕吐、持续胃肠减压等原因造成的低血钾〔1〕,在输液时常规加入10%氯化钾,而静脉滴注氯化钾常可导致局部疼痛,严重时可引起静脉炎,针对这一问题,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预防静脉损伤的发生,本文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输液时对疼痛的患者应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涂擦后湿敷疼痛局部20~30 min进行临床研究,效果满意。

    2011年13期 v.31 2553-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源CT血管成像与核素心肌显像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高建步;李玉东;杨守忠;

    <正>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冠心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临床上目前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且老年人较年轻人具有较高的导管相关性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检查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因此,寻找简单、安全、有效,而又无创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一直是广大临床工作者努力的目标。近年来64排双螺旋

    2011年13期 v.31 2554-2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耳后皮下潜行隧道在脑室外引流术中的临床运用

    朱吉祥;陈发军;李贵福;罗望池;胡采霞;尤劲松;石尧;马朝晖;张佛明;

    <正>侧脑室外引流在神经内外科应用相当广泛,然而引流后并发颅内感染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如何保证有效引流以及预防其后感染等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所采取的方法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神经三科住

    2011年13期 v.31 2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热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胸腔注射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36例

    史桂兰;赵兵;

    <正>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减低,大量胸腔积液压迫肺组织,使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甚至呼吸衰竭死亡。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总体的治疗方法大致相同,均为排液后腔内药物注射,但白介素、化疗药、中药剂化疗药物等药物副作用较大,老年患者因身体一般状态差,各个器官功能相对减弱,故对于

    2011年13期 v.31 2557-2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的对比

    胡少东;郝恒剑;许骥;李博宇;刘志;夏经钢;

    <正>股动脉途径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近年来桡动脉途径渐为介入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桡动脉途径适宜于股动脉迂曲、狭窄及闭塞者,且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自由行走,无卧床痛苦,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外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1,2〕,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硬化较重,穿刺较困难,需要较为熟练的穿刺技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冠心

    2011年13期 v.31 2558-2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16例

    王刃;李悦萌;赵旭;马杰;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56~82〔平均(69±12.6)〕岁。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其中左侧10例,右侧6例,伴有同侧无名动脉或颈内动脉病变6例,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5例为介入治疗后再闭塞。临床表现患肢有缺血症状16例,同时伴有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者9例。所有病人远侧端动脉(尺,桡动脉)均消失,

    2011年13期 v.31 2560-2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检测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宇;张璐;朱红灿;魏建科;谈颂;罗志毅;

    <正>老年期痴呆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在两者鉴别中的价值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2〕。但早期诊断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最佳敏感性与特异性的脑脊液标记物还不确定。本研究拟检测早期AD

    2011年13期 v.31 2561-2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早期整形手术对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价值

    马启海;

    <正>烧伤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比较常见,特别是电烧伤、热压伤及撕脱伤等涉及深部的组织损伤有可能损伤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感觉和运动障碍。由于患者疼痛肢体活动不便,临床极易漏诊,延误治疗时机。特别是老年患者,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更容易漏诊〔1,2〕。自2007年以来,笔者采用早期整形手术治疗老年烧伤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

    2011年13期 v.31 2563-2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胃癌手术158例并发症多因素分析

    梁绍诚;吴鸿根;

    <正>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其中老年胃癌占相当大的比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根治方式,但是,老年胃癌患者因癌肿负荷引起代谢失常、免疫力降低、贫血,加上多有重要并存病,一般状况欠佳〔1〕。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应对措

    2011年13期 v.31 2564-2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老年女性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张凯;

    <正>绝经后阴道出血(PMB)主要指的是45~55岁以上的妇女停经大约1年之后出现阴道出血〔1〕,包括外阴、阴道、子宫出血等,是中老年妇女妇科病中最为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同时也是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2〕。本文旨在了解PMB与老年女性恶性肿瘤之间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PMB患

    2011年13期 v.31 256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老年TOS的病因特点和临床分析

    李玉祥;杨光;王雪睿;王玉发;

    <正>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临床上对TOS的逐渐了解,老年人TOS的诊断率逐年提高,老年人TOS在病因病理、鉴别诊断等方面都存在其自身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女3例,男5例;年龄52~71〔平均(59.2±6.7)〕岁。其中6例患者合并颈椎病。卡压因素:第七颈椎横突较长合并前斜角肌止点过宽1例,前斜角肌

    2011年13期 v.31 2567-2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

    韩立坤;孙洪涛;常宏;

    <正>氧化应激目前认为是糖尿病肾病(DN)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1~3〕,活性氧过多是造成DN各种损害的共同机制〔4〕。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抗氧化功能严重失衡,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病理性加剧,其DN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其分子中的巯基容易失氢氧化,可以消除体内的活性氧,减轻体内氧化应激的压力。因此,GSH在理论上可以延缓DN的发展,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GSH在临床中主要用于保肝解毒,对于DN的治疗临床研究

    2011年13期 v.31 2568-2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改良后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对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薛艳秋;高金莹;李晓辕;彭丽萍;

    <正>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镜下常表现为大致正常或非特异性炎症,造成支气管镜下活检及刷检取材定位困难,影响总体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本院自2010年3月采用改良后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IBAL),通过延长灌洗液与远端病变作用时间,提高所收集灌洗液的阳性率,希望提高对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敏感度。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肺癌

    2011年13期 v.31 2570-2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心脏卵圆孔未闭伴反常栓塞1例

    杨海燕;王春;

    <正>心脏卵圆孔未闭(PFO)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检出率较低,PFO与缺血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伴有PFO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1〕,其机制与反常栓塞相关,本文就1例心脏PFO伴反常栓塞患者的病情,结合文献,进行相关探讨。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79岁,因"口齿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2 d"就诊。既往身体可,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有2型糖尿病史30余年,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佳;无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房颤等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

    2011年13期 v.31 2571-2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老年瓣膜置换患者SOD、MDA的影响

    龚兴瑞;张炳东;

    <正>心脏手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机体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系统损伤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本身抗氧化系统衰退,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大大减弱,导致组织更易受氧化性损伤〔1〕。传统停跳下心脏手术,由于存在主动脉阻断,灌注心肌停跳液,复跳、体外循环时间长等导致机体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较重。近年来兴起的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具有不阻断主动脉,体外循环时间短等优点,这类手术逐渐增多〔2〕。心脏跳动下手术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好的选

    2011年13期 v.31 2572-2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Apaf-1和Caspase-9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时胜武;谭斌;

    <正>喉癌是头颈部常见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排列为第6位〔1〕。在我国东北地区高发,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主要以鳞癌为主,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复发率及病死率高。临床认为凋亡是肿瘤耐药及产生化疗、放疗副作用的重要原因。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人结合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9(caspase-9)是JNK

    2011年13期 v.31 2574-2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陆敬民;卢玉振;

    <正>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首位致残因素,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ACI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葛根素(puera-rin)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中提取得到的一种黄酮苷,对脑梗死有明确保护作用〔1〕,文中观察了葛根素注射液对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测定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内皮素(ET),以探索葛根素可能的作用机制。

    2011年13期 v.31 2575-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甲亢患者47例临床分析

    成静;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甲亢)多见于育龄期妇女,但老年人亦不少见且有增加趋势〔1〕。由于老年人甲状腺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和萎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解速度减慢,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性也发生改变,这造成了老年甲亢常无典型甲亢症状或其症状与典型甲亢相反,主要表现为消瘦、神情抑郁,缺乏其他高代谢症候群及神经应激性增高症状,故易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7例老年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

    2011年13期 v.31 2577-2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乌司他汀对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韩林;熊滨;庞静;

    <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高代谢状态和多种炎性介质的失控释放,最终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老年SIRS患者由于免疫力差和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产生的各种内、外源性炎症介质容易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或称"瀑布效应",进而引起MODS〔2〕。乌司他汀(UTI)是从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具有稳定溶酶体膜、清除自由基、抑制溶酶体释放及多种蛋白酶活性、减少

    2011年13期 v.31 2578-2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老年人TC、LDL-C、HDL-C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

    文治成;鲁远君;

    <正>血清胆固醇(T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确切的结论,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1~3〕。本文就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进行探讨,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2011年13期 v.31 2580-2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内科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锐;杨志强;任剑羽;张梅;付晓华;

    <正>脑梗死患者由于年龄偏大、长久卧床、长时间住院、多种侵袭性导管保留等原因,易并发医院感染,而肺部感染最常见且最严重。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30 d内病死率是无感染患者的3倍〔1〕。因此对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及时了解本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对控制耐药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住

    2011年13期 v.31 2581-2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外敷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疗效

    闫宛春;张文昭;高奎山;王钦钰;韩建英;吴曦;王银志;牟正龙;

    <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VD)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大血管病变之一〔1〕。潘长玉等〔2〕报道,国内90%的病程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约有一半的患者合并重度的下肢动脉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严重者可导致肢体坏疽。我们应用自制中药红花祛瘀汤外敷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静滴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1年13期 v.31 2583-2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肌酐正常的老年人肾功能再评估

    徐辉文;张娟;陶海莉;

    <正>血肌酐(SCr)水平是临床上评价肾功能的最常用指标。许多临床医生认为,血肌酐正常即表示肾功能基本正常。但这种认识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来说则是一个重大误区,以至于临床上所谓"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肾功能急剧下降的病例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对老年人肾功能状况的进一步认识,本文对2 700例SCr正常的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估算,以探讨该类人群的肾功能真实状况。

    2011年13期 v.31 2584-2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博野县4748例城镇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李娜;闫杏娜;谷淑芬;李萍;

    <正>国内对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仅限于大中城市,而县城脂肪肝患者的发病情况缺乏数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8年5月26日至2008年9月3日本院健康体检的城镇职工4 748例,其中男2 813例,女1 935例。1.2方法受检者常规测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抽取空腹

    2011年13期 v.31 2585-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

    陈曦;何海涛;李丹;

    <正>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价格昂贵影响了广泛应用。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微侵袭性检查手段,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CDFI)开创了颈动脉检查的新方法。本文选取CTA和TCD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探讨两者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2011年13期 v.31 2587-2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刘宇鹏;李军良;郑福禄;

    <正>百草枯对人体毒性极强,病死率高,无特效解毒药,发病特征是多脏器损伤和衰竭,最常见为肾、肝和肺损伤,死亡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瘦素(leptin)是细胞因子样激素,大量的研究显示瘦素在代谢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参与调节代谢和神经内分泌功能〔1〕。本文通过观察老年与非老年人百草枯中毒后体内瘦素表达水平,探讨百草枯中毒及中毒后的多脏器衰竭治疗的新方法。

    2011年13期 v.31 2588-2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与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

    张雪玲;齐晓岚;单可人;官志忠;

    <正>β淀粉样蛋白(Aβ)与AD密切相关。细胞的生命活动与基因的表达及活化有密切的关系。在细胞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信息传递链,它们将细胞外部的种种调节信号传递到核内基因,引起细胞生理活动的相应变化。这些蛋白质信息传递链被称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其中一条主要的基本信息传递链,它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均有密切联系〔1〕。MAPKs信号转导通

    2011年13期 v.31 2589-2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哮喘研究的新进展

    李有香;

    <正>老年哮喘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老年哮喘为年龄在60岁以上,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而狭义的老年哮喘为≥60岁新发生的哮喘(称晚发老年哮喘)〔1〕。老年期是继青少年期后的第二个哮喘发病高峰期〔2〕。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耐受性的差异,老年哮喘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很多特殊性。故哮喘患者的并发症多、对气流阻塞的感觉迟钝,老年哮喘的误诊率、漏诊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因此提高对老年哮喘的认识,积极正

    2011年13期 v.31 2592-2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朱秀敏;

    <正>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此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和调控。凋亡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主动死亡过程,并不是病理条件下的损伤。核酸内切酶反应是凋亡分子(APO)的重要步骤。目前,人们对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这对重新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细胞凋亡的特征1.1形态学特征根据形态学变化可将细胞凋亡分为3个阶

    2011年13期 v.31 2595-2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震;梅晓冬;

    <正>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高度保守的核蛋白,主要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垂体细胞等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主动释放,也可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参与DNA的转录、复制、修复以及炎症反应等。在呼吸系统中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核、胞质及胞膜均可见。正常情况下,人类和大鼠气道内即有一定水平HMGB1表达,对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HMGB1释放晚,维持时间长,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均具有调控作用〔1〕。HMGB1与肺损伤、肺癌、肺纤维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

    2011年13期 v.31 2597-2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建;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UN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以上腹部痛或不适、餐后饱胀、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灼痛、恶心、呕吐、反胃、胸骨后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上述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且经胃镜、腹部B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以及化验证实排除器质性病变,确定为FD〔1〕。有研究指出〔2〕,FD约占内科患者的2%~3%,占胃肠疾病患者的20%~30%。国内有研究〔3〕称,FD约占正常人群的18.9%,占消化内科患者的40%,略低于国外患者比例。

    2011年13期 v.31 2599-2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抗衰老力量训练设计研究进展

    唐玉成;吴卅;

    <正>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有2亿多老龄人口〔1〕。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带来如健康之类的诸多问题。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从力量训练抗衰老的角度出发,综述骨骼肌质量与力量丢失的相关理论,力量训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以及力量训练设计各要素的应用现状,并指出抗衰老力量训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2011年13期 v.31 2601-2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正>《中国老年学杂志》被评为第二届北方期刊优秀期刊,吉林省双十佳期刊,以国家重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基础研究栏目被评为吉林省学术期刊名栏,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列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北大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2011年13期 v.31 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重声明

    <正>目前,某些编辑部发现网络上因有人非法盗取电子信箱中的稿件,并假借编辑部名义骗取作者的论文刊发费用。鉴于此情况,《中国老年学杂志》编辑部提醒广大读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本刊绝无以个人账户名义收款。本刊仅有两种方式收取论文刊发费用:一种为银行转账方式(收款单位:吉林省医学期刊社,开户行:中国工商行长春市人民广场办事处,账号:

    2011年13期 v.31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