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强;李宗信;黄小波;王芬;王宁群;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收集86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检查;对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的程度分组,比较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血清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颈动脉增厚患者在注意力和计算力及总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患者在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力、语言和总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血糖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糖与记忆力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力、语言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认知障碍表现为语言、记忆和计算能力下降等。
2009年13期 v.29 1593-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卜宏民;王连渠;闫拥军;焦志灵;徐国良;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癌组织MMP-2、MMP-9,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RT-PCR检测癌组织VEGF。结果肾癌组织中MMP-2、MMP-9和VEGF明显表达,随着病程的进展MMP-2、MMP-9和VEGF活性逐渐增高,以Ⅳ期晚期最明显,VEGF与MMP-2、MMP-9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MMP-2、MMP-9和VEGF参与了肾癌临床病情进展和发病机制。
2009年13期 v.29 1595-1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寿;陈文远;邢势;
目的探讨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最佳治疗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261例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142例得到3个月~8年随防,Harris评分优良率84.7%。结论早期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可以减少并发症及恢复功能活动。股骨颈骨折首选人工关节置换术,稳定型粗隆间骨折首选DHS内固定,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
2009年13期 v.29 1598-1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剑虹;张飞;张凡;张九鸿;刘军超;林媛媛;赵秀芳;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O6-甲基鸟嘌呤-ONA-甲基转移酶(MGMT)、谷胱甘胱-S-转移酶(GST-π)、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老年乳腺癌34例MGMT、GST-π、HIF-1α的表达,并与临床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GMT、GST-π、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6/34)、58%(19/34)、64%(22/34);MGMT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GST-π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无关(P>0.05);HIF-1α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密切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MGMT、HIF-1α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TNM分期、肿瘤组织类型及MGMT、HIF-1α可作为老年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
2009年13期 v.29 160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沈洁;董强;孙晓江;耿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功能与卒中复发及复发类型的关系。方法随访210名脑梗死患者2年,在给药前、给药后1d、1w、1、6、12、18个月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表达的百分率,同时监测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脑卒中复发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1w、1个月时血小板CD62p、CD63、CD41的阳性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段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脑卒中复发者中脑出血和脑梗死间血小板功能指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复发者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1w、1个月时血小板功能指标与疾病复发有相关性,但从数值变化趋势来看血小板活化的数值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示脑卒中复发及复发类型的指标。
2009年13期 v.29 1603-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莫宏强;赵凤芹;刘晶;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9例,常规胸腔穿刺,尽量抽净胸腔积液,观察组20例,胸腔内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今又生,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1012VP;对照组19例,胸腔内注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泉奇,IL-2)200万国际单位,均为每周1次,连用4w;观察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4w观察组总有效率(CR+PR)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为40.53%,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方面,两组均有改善,而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副作用方面,发热、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胸腔内注入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短期内应用可有效控制胸腔积液,改善生活质量。
2009年13期 v.29 1605-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闫晓光;张之农;张立春;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内皮功能间的相关性以及高尿酸血症引发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纳入108例未使用降压药物的ISH病例。根据老年ISH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3组:A组(n=36)血尿酸≤360μmol/L;B组(n=38)血尿酸>360但≤420μmol/L;C组(n=34)血尿酸>420μmol/L。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并测定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随着血尿酸的升高,C反应蛋白与肌酐水平也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组FMD分别为(11.29±2.44)%、(7.20±2.03)%、(4.42±2.71)%,随着血尿酸的升高FMD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MDA也随着血尿酸的升高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SOD先升后降,B组最高,C组最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B两组间NO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FMD与UA、BMI、Cr、FPG、CRP、MDA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MD与UA、CRP、NO是FMD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ISH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内皮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而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慢性炎症以及氧化应激可能是引发内皮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
2009年13期 v.29 1608-1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毅;苗玲;苏敏;蔡琰;
目的探讨硫辛酸在神经细胞老化过程中抗氧化损伤和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模型,设立不同浓度的硫辛酸作用组和不含硫辛酸的对照组,分别在培养至5、10、15d用MTT法分析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并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硫辛酸浓度自25~300μmol/L内能显著提高老化各阶段的细胞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中以100μmol/L的效果最大。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硫辛酸作用组能显著降低细胞内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力,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老化模型中,硫辛酸能显著降低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细胞的生存率,延缓老化的进程。
2009年13期 v.29 1611-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恒宇;孙建男;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老年人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大肠癌的患者行CTVE检查,评价CTVE对老年人大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CTVE成功检出56例患者的大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VE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56例行CTVE、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9.3%、62.5%和56.7%。结论CTVE技术在老年大肠癌的诊断中是安全有效,是纤维结肠镜的重要补充手段。
2009年13期 v.29 1613-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安丽荣;郭艳芹;金连弘;傅松斌;
目的研究丙酮酸对过氧化氢(H2O2)诱发小鼠嗜铬细胞瘤瘤细胞(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损伤组;保护组,在用H2O2处理前30min加入丙酮酸。通过细胞形态学方法,化学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MTT)含量,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丙酮酸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通过形态学方法,保护组细胞数显著比损伤组多,受损变圆的细胞数较少。保护组可明显降低细胞LDH释放量和细胞内的MDA含量(P<0.01);提高MTT测定值和SOD活性。结论丙酮酸对H2O2诱发PC12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2009年13期 v.29 1615-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景霞;徐辉;邓文伟;齐亚灵;李艳君;张辉;王淑英;李尧;李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其中3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滤泡状癌17例(其中3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及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VEGF-C及TNF-α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癌中VEGF-C及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乳头状癌中表达程度高于滤泡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较无转移的肿瘤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VEGF-C和TNF-α在PTC中的表达高于FTC,提示VEGF-C和TNF-α可促进PTC与FTC发生淋巴转移。
2009年13期 v.29 1617-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尧;陈宏;郭志刚;
目的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1日至2008年6月1日在我科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手术23例,气腹腹腔镜手术34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气腹腹腔镜相比,避免了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扩大了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指征,是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老年患者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2009年13期 v.29 1619-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郑国有;胡克邦;田静岩;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术中对尿道括约肌的保护在预防术后严重尿失禁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7月至2008年4月期间,对263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进行TVP,术中注重对尿道括约肌解剖标志的识别,认清精阜位置,避免超范围切割,在处理前列腺尖部时,减少切割功率,注意保护控尿神经。结果本组263例患者,仅3例发生暂时性急迫性尿失禁,余患者均控尿良好。结论通过严格遵循术中操作规范,TVP术中可有效保护尿道括约肌,避免术后严重完全性尿失禁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2009年13期 v.29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英;刘永铭;杨京港;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与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高脂血症患者50例,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21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D55、CD59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脂联素,血清抵抗素浓度,分析CD55、CD59和脂肪细胞因子在高脂血症中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高脂血症患者CD55阳性淋巴细胞平均荧光强度(MFI)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瘦素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脂联素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CD55阳性淋巴细胞MFI与腰围、腰臀比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表达下调,可能与腹部脂肪分布、脂联素有关,脂联素可能影响补体调节蛋白CD55的表达。
2009年13期 v.29 1622-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周珩;杨光远;白焱;张洪亮;孔繁和;牟春平;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结合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价值。方法72例冠心病病人通过64层螺旋CT(MSCT)筛选,根据CT值将斑块分为三类: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另取对照组24例。检测各组血清sCD40L、Hcy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与斑块的关系。结果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sCD40L、Hcy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MSCT冠状动脉斑块检查结合sCD40L和Hcy检测更有益于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可作为老年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2009年13期 v.29 1624-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玉洁;柳燕;
目的观察益肾解毒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益肾解毒通络汤,对照组给予口服爱西特,以8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结论益肾解毒通络汤能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氮质血症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2009年13期 v.29 1626-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隋志甫;魏壮;李文;刘飙;
目的探讨烧伤后创面组织原癌基因c-fos和c-myc的表达顺序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8例烧伤患者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中c-fos和c-myc原癌基因表达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结果烧伤创面愈合中c-fos、c-myc原癌基因有明显的规律性表达变化,但两者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正常皮肤即有c-fos表达,伤后3h达峰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细胞胞浆及真皮成纤维细胞的胞核内。c-myc表达在伤后4d达最高值,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真皮层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结论烧伤可以诱导皮肤创面组织原癌基因c-fos、c-myc表达,其表达具有时相与部位分布特征。这表明c-fos和c-myc作为调控因子参与了临床创面修复过程,合理调控其表达有助于临床创面修复。
2009年13期 v.29 1628-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顾苗;尤易文;周维镕;
目的探索老年聋的听力学特征,研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监测和早期发现老年聋方面的价值。方法将受试者分为青年组(健康青年人,22名)、准老年组(纯音听阈正常的老年前期受试者,29名)、老年A组(纯音听阈正常老年人,30名)、老年B组(纯音听阈异常老年人,42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DPOAE等听力学测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准老年组各频率点的DPOAE幅值较青年组明显下降,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准老年组相比较,老年A组在2kHz以上频率点的DPOAE幅值明显下降(P<0.05),在0.5、0.7、1、2、3、4、6、8kHz频率点的阈值升高(P<0.05)。老年B组各频率点DPOAE幅值较老年A组明显下降,阈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DPOAE可以客观监测和早期发现老年人听功能衰退,为早期诊断和防治老年聋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009年13期 v.29 1630-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殷松江;杜亚平;
目的探寻冠心病社区防治的绩效管理项目及其考核指标。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就冠心病及其管理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及其分值等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冠心病(70.0%)已成为仅次于高血压(96.8%)和糖尿病(96.6%)后第3位的社区重大慢性病。②冠心病的各项管理指标赞同率:建档率(75.6%)>随访率(74.0%)>检出率(70.0%)>登记率(63.9%)>健康教育(61.8%)>治疗率(60.5%),除登记率外以上各项管理指标实际值与实际控制率的相关性在(0.637~0.559)之间。③待选绩效考核指标工作量与其绩效分值的相关函数: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0.743)>健康教育(0.741)>登记建档(0.707)>随访(0.681)>治疗(0.617)。结论冠心病登记建档率、随访率、健康教育、检出率及治疗率是冠心病社区管理的主要指标,而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登记建档案、健康教育、治疗及随访工作是冠心病社区管理绩效考核的重点。
2009年13期 v.29 1632-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苏丹红;欧阳萍;陈怀玉;赖雪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社区干预思路。方法将社区确诊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特殊干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等生物学指标和糖尿病生活质量指标。结果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生物学指标与糖尿病生活质量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以促进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是糖尿病社区二级预防的重要方面。
2009年13期 v.29 1635-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黄玫;杜娟;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阿法迪三)对老年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慢性肾衰竭非血液透析对照组(Con组)44例和血液透析加阿法骨化醇治疗组(HD组)48例,HD组又分为轻中型(HD-1组)30例和重型(HD-2组)18例。HD组患者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日1.0μg,碳元素2000mg,共观察12w。用放免法检测患者用药前后血清PTH水平。结果HD组用药前与Con组比较,PTH及血肌酐(Cr)明显升高。HD-1组和HD-2组用药后PTH明显下降,血钙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法骨化醇对血液透析轻中型及重型肾性骨病患者治疗有效。
2009年13期 v.29 1637-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蔡志友;晏宁;晏勇;张骏;王凤英;王咏龙;吴芳;张建刚;
目的观察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淀粉样前体蛋白酶(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探讨APP及Aβ在痴呆衰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4、6、8w模型组。穿梭箱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β在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用图象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4、6及8w模型组APP、Aβ表达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3个模型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PP和Aβ表达时间上无相关性,APP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正相关,Aβ蛋白表达水平与学习、记忆负相关。结论APP及Aβ在衰老痴呆大鼠脑组织表达增高,推测APP具有脑保护作用,Aβ参与了衰老痴呆的发病机制但不具有病理意义。
2009年13期 v.29 1639-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明隽;罗华;肖瑛;桂华珍;郭兵;张国忠;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高糖诱导的原代培养系膜细胞(GMC)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糖加不同浓度SF组,分别于处理后24、48h收集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cyclinD1和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48h内,高糖促进GMC增殖,使GMC由G1期进入S期细胞比例增高;同时cyclinD1蛋白表达上调而p53蛋白的表达减少;SF能明显对抗高糖的这种作用,其作用随SF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强。结论SF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蛋白表达和促进p53蛋白生成,从而抑制高糖诱导的GMC增殖。
2009年13期 v.29 1641-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国永;郭丽;陈强;卢日峰;孟繁凯;凌翎;李鹏;范洪学;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各自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促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肾脏疾病提供思路。方法取健康3w龄C57BL/6J小鼠和ICR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将8w龄C57BL/6J小鼠和ICR小鼠各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2只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移植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w后,检测肾功能和肾形态学变化,观察不同品系的BMSCs对各自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促修复作用。结果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BMSCs移植C57BL/6J小鼠后,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与平行对照组相比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组织形态学好转。而BMSCs移植ICR小鼠后,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与平行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或者明显高于平行对照组(P>0.05),肾病理性改变没有得到改观。结论经尾静脉移植BMSCs后,可提高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宿主C57BL/6J小鼠的恢复;但不能改善ICR小鼠肾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甚至加剧了ICR小鼠肾损伤的程度。
2009年13期 v.29 1644-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又福;黎春镛;邹海强;刘雁;
目的观察预防性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内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持续性双侧顶核电刺激60min,24h后行大脑中动脉栓死术(MCAO),而对照组仅行MCAO,两组动物在脑梗死后不同时相处死,定期测定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同时取脑组织标本送荧光定量PCR。结果在MCAO后3d及7d,FN组神经运动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25±0.46和1.0±0.82较MCAO组(2.33±0.82和1.43±0.79)无明显差异,而FNs组梗死后14d为0.50±0.55,较MCAO组(1.25±0.71)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后病灶边缘区12h和3d时相点GAP-43mRNA表达水平在FNs组分别为0.70±0.23及1.44±0.62和MCAO组0.57±0.25及1.18±0.42无明显差异,FNs组GAP-43mRNA在7d及14d时相点分别升至3.03±1.45和1.82±0.9,较MCAO组1.55±0.72及0.92±0.52明显升高(P<0.05)。结论预防性小脑电刺激可明显降低脑梗死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使梗死边缘区GAP-43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促进神经可塑性有关。
2009年13期 v.29 1647-1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志宏;程丽梅;张宏凯;谢利德;高福禄;
目的观察脾的衰老变化及中药天年饮延缓免疫器官衰老的作用。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待模型成功建立后,用药组大鼠给予天年饮灌胃。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脂和脾脏指数的变化,观察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和p16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脂和脾p53、p16的表达明显升高,模型组的脾脏指数和脾PC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天年饮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脾的各种变化: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天年饮用药组大鼠血脂和脾p53、p16的表达明显下降,而脾脏指数和脾PC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天年饮可通过阻止脾脏的萎缩、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衰老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009年13期 v.29 1650-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天林;安同岭;杨露春;蒋伟琴;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独立及协同对颅内、外动脉蜕变的影响。方法雄性家兔分4组: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胆固醇组和高血压加高胆固醇组。饲喂胆固醇造成高胆固醇血症。双肾动脉狭窄法制成高血压。所有兔颈动脉和脑标本均HE染色,部分标本Masson、苏丹Ⅳ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颅内、外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单纯高血压组颅内小动脉硬化发生。单纯高胆固醇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高血压加高胆固醇组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明显,且该组(3只兔)颅内脑实质外较大动脉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小动脉病变与单纯高血压组相似。结论高血压可导致颅内小动脉硬化发生;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可以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共同作用可使颅内、外较大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2009年13期 v.29 1653-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冬会;赵晓云;康素娴;卢亚敏;邢邯英;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产物在肾缺血预适应后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表达,探讨其在缺血预适应后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2大组:心梗组及其假手术组和肾缺血预适应组及其假手术组。心梗组和肾缺血预适应组又分2、4、6、12h组;假手术组实验结束即处死;取12h组用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和胆红素。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的铁蛋白;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HO-1基因的表达。结果肾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心梗组明显降低;血清中各时间点铁蛋白和总胆红素的含量比心梗组明显升高;而CK-Mb含量比心梗组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HO-1的表达比心梗组明显升高。结论肾缺血预适应能够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09年13期 v.29 1656-1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涛;赵蕊;柳朝阳;商宇;王茉琳;王小灵;
目的观察川芎嗪(LTZ)对大鼠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指数生长大鼠脾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LTZ共培养,用MTT法观察LTZ对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无菌分离大鼠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以0.25、0.5、1mmol/LLTZ预培养60min后,分别加入刀豆蛋白(ConA)继续培养48h,以抗大鼠CD3和CD71单抗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3+CD71+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LTZ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ConA刺激可显著升高CD3+CD71+表达(均P<0.01),1、0.5mmol/LLTZ可显著抑制ConA刺激下的CD3+CD71+表达(P<0.01)0.25mmol/L作用逐渐减弱,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LTZ可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其作用可能与下调T细胞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减少细胞对铁离子摄入有关。
2009年13期 v.29 1658-1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红艳;赵晓云;杨法中;邢邯英;张萍;李小慧;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心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实验1、2、3、4、5组分别为心肌缺血1、2、4、6、12h);HE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心肌缺血后病理形态学改变,用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H-FABP表达的变化,用一步提取比色法测定血清FFA含量。结果(1)缺血2、4h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有部分形成了"收缩带";缺血6、12h心肌细胞边界不清、局灶性凝集坏死,缺血12h组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Western印迹法检测:实验2、3、4、5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H-FABP蛋白均表达下降,实验4组降低约41%(P<0.01)。(3)FFA测定:实验2、3、4、5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FFA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尤以缺血2、4h组为甚(P<0.01),分别升高约2.01倍和2.72倍。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H-FABP表达明显下降,血清FFA含量明显升高,可能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促进心肌肥厚重构。
2009年13期 v.29 1660-1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谭华炳;贺琴;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CRP)异常的关系。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绞股蓝组、辛伐他汀组、模型组、对照组,分别喂饲高脂饲料+绞股蓝5g/kg、高脂饲料+辛伐他汀5mg/kg、高脂饲料、标准饲料。实验前和实验后6、9w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①血液流变学:绞股蓝组、辛伐他汀组、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随饲养时间延长渐升,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绞股蓝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②CRP:绞股蓝组、辛伐他汀组、模型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绞股蓝组、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辛伐他汀组高于绞股蓝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③血清TG、TC、LDL-C、HDL-C水平:绞股蓝组、辛伐他汀组、模型组随饲养时间延长血清TG、TC、LDL-C水平渐升,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绞股蓝组、辛伐他汀组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绞股蓝组血清TG、HDL-C、LDL-C水平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辛伐他汀组TC与绞股蓝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ALT、TBiL:绞股蓝组饲养9w与饲养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辛伐他汀组、模型组饲养6、9w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绞股蓝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⑤肝脏病理学:绞股蓝组2/3以上细胞发生脂肪样变。辛伐他汀、模型组细胞脂肪样变100%。结论脂肪肝与血液流变学、CRP异常有关;绞股蓝对脂肪肝、血液流变学异常、CRP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2009年13期 v.29 1662-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宋春梅;沈楠;马洪波;
目的观察林蛙油在冷应激下对小鼠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应激组、林蛙油组,连续灌胃14d。将冷应激组和林蛙油组各取12只小鼠进行耐寒实验;冷应激组和林蛙油组剩余小鼠每天灌胃30min后,置-10℃冰箱中30min,共14d,观察肾上腺超微结构。结果林蛙油组小鼠存活率高,与冷应激组差异显著(P<0.05)。超微结构显示,冷应激组小鼠肾上腺超微结构出现损伤,而林蛙油组小鼠细胞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林蛙油对肾上腺组织细胞结构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
2009年13期 v.29 1664-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淑霞;张玉军;刘青娟;唐丽娟;段惠军;
目的探讨戊地昔布对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核因子(NF)-κΒ、环氧合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常规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糖、高糖和高糖加200μmol/L戊地昔布组,72h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PI);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NF-κB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表达增强和PI升高(P<0.01或P<0.05);而戊地昔布能够降低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和PI(P<0.01)。(2)正常糖组,NF-κB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内,而高糖组NF-κB表达增强,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高糖能够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活化和COX-2蛋白的表达(P<0.01);高糖加戊地昔布组NF-κB及COX-2表达均降低(P<0.01)。(3)NF-κB和COX-2呈显著正相关;同时COX-2蛋白表达与PI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降低NF-κB活化、下调COX-2蛋白表达从而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可能是戊地昔布保护糖尿病时肾脏损伤的机制之一。
2009年13期 v.29 1666-1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中群;崔静;李丽华;赵卫星;赵琪;苏蔚;申虎;位冒冒;
目的探讨酶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E-LDL)诱导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的机制及Calphostin C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和直接计数法观察荷脂ECV304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PepTagAssay法定性内皮细胞胞膜蛋白激酶C(PKC)活性状态;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抑制性蛋白κBα(I-κBα)表达的变化。结果E-LDL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内皮-单核细胞间的黏附,其活化内皮促进黏附的理想剂量为20~40μg/ml浓度。另外,E-LDL还可显著活化内皮细胞胞膜PKC,下调I-κBα的表达而增强ICAM-1的表达。应用PKC特异性抑制剂Calphostin C干预后,荷载25μg/mlE-LDL8h的ECV304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下调而I-κBα则反相上调,黏附能力也在Calphostin C达到100nmol/L浓度时显著下调,细胞状态明显好转;且200~400nmol/LCalphostinC基本可以逆转E-LDL对内皮细胞的影响。结论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强效促进剂E-LDL可能是通过PKC/NF-κB/ICAM-1发挥作用的,针对PKC靶酶的特异性抑制剂Calphostin C可以有效地抑制由E-LDL引起的内皮活化黏附增强。
2009年13期 v.29 1669-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余资江;康朝胜;李宏伟;文敏;
目的探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变化及对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用Y-电迷宫检测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情况,并于造模完成前7d腹腔内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行为检测完成后,取海马脑块行常规石蜡包埋,冠状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衰老模型小鼠呈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减退,其齿状回增殖细胞数量与正常衰老相近。结论采用连续皮下注射D-半乳糖可成功构建衰老模型,其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齿状回细胞增殖抑制有关。
2009年13期 v.29 1672-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胡长春;叶露梦;朱婉儿;
目的研究不同月龄大鼠海马N-Shc蛋白的表达,以及经氧化应激后N-Shc磷酸化水平的改变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分析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大鼠海马N-Shc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经H2O2刺激后N-Shc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海马N-Shc蛋白的含量依次减少(P<0.05),但成年组和老年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H2O2处理后,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海马N-Shc蛋白磷酸化水平也依次减少(P<0.01),而成年组和老年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海马中N-Shc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并且N-Shc蛋白的活性逐渐降低。
2009年13期 v.29 1674-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