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研究

  • 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D4+ CD28- T淋巴细胞及预后的影响

    杨斌;谭丽娟;郑春燕;苑海涛;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的影响。方法将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常规治疗组和43例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入院、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缬沙坦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缬沙坦治疗组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的水平,从而达到稳定斑块,改善预后的作用。

    2013年05期 v.33 993-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超高龄患者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开始时的心血管状态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陆文俊;孙建设;张晓丽;张音佳;吴毓敏;夏世金;

    目的了解持续床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超高龄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心血管状态和超声心动图(UCG)特点。方法选择该院开始床旁CRRT病例43例,收集当时血压、症状(如气急等)、体征(胸水、水肿等)、实验室检查数据和UCG资料。计算心血管并发症和UCG异常发生率。分析UCG异常及相关因素。结果 CRRT开始时的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41.9%、心律失常76.7%、心绞痛4.7%、收缩性心力衰竭18.6%、舒张性心力衰竭62.8%、周围血管病6.9%。UCG检出左心室肥厚(LVH)发生率39.5%,相关因素有高血压、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有关。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正常占18.6%,相关因素有缺血性心脏病、肺部感染、收缩压低等有关。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占62.8%,相关因素有年龄、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结论 CRRT开始时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UCG异常的发生率很高。UCG异常和高龄、贫血、低白蛋白血症、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肺部感染有关。

    2013年05期 v.33 995-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药物及营养饮食综合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

    宗海斌;李爱国;董玉珍;赵红星;施新革;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治疗效果,探讨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69例患者经骨密度检测确诊老年骨质疏松,给予药物、营养饮食综合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检测不同部位骨密度(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8.6%。治疗前、后BMD、血钙、血磷、AKP差异显著(P<0.05)。X线比较治疗后无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结论早期诊断并对骨质疏松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破坏治疗是预防骨质疏松并发疼痛、骨折的关键。

    2013年05期 v.33 997-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巴马老年人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黄倩倩;覃健;黄永全;罗兰英;施礼威;梁桂云;农清清;张志勇;

    目的分析广西巴马地区≥60岁老年人血压、血糖、血脂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巴马地区≥60岁的286例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测量其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将其结果与201例南丹中老年人作比较。结果巴马老年人群血清FPG、TC、LDL水平存在性别上差异,男性血清FPG水平较高(P<0.05),TC、LDL水平较低(P<0.01)。与南丹组相比,巴马组FPG、TG水平较低(P<0.01),但HDL、LDL水平较高(P<0.01);巴马高FPG、高TG、低HDL检出率较低(P均<0.05),但高LDL检出率较高(P<0.05)。两地区人群间收缩压、脉压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巴马地区舒张压水平高于南丹地区(P<0.05)。结论巴马老年人血脂、血糖、血压有其特点可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不同有关。

    2013年05期 v.33 999-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位点检测

    姚蕊;张会敏;张俊蕾;李冬贝;范阳阳;

    目的探讨河南豫北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人群中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的分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诊断为EH的患者150例,男87例,女63例,平均年龄(63.4±6.32)岁;经过年龄、性别等匹配后选择150名同期住院患其他疾病或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8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2.8±5.87)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MTHFR/C677T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同时检测两组叶酸(F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MTHFR/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THFR T/T基因型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

    2013年05期 v.33 1001-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分析

    马万瑞;张金玲;王志忠;何兰杰;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肥胖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自编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均纳入107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民族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非条件Logistic逐步进入法,以α=0.10为进入水平,α=0.15为退出水平,进入方程的因素有:户籍(OR=3.75)、住院天数(OR=1.18)、病程(OR=1.07)、空腹血糖(OR=1.12)、肥胖(OR=3.06)。结论 2型糖尿病的医院感染受多因素的影响,对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

    2013年05期 v.33 1003-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小柴胡汤合舒必利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治疗效果

    何乾超;苏晗;刘永辉;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舒必利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治疗组)和B(对照组)、C(对照组)各44例,A组采用小柴胡汤合舒必利治疗,B组采用小柴胡汤治疗,C组采用舒必利口服治疗。三组分别治疗8 w,采用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 w末评定疗效及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8 w后,A组有效率(81.82%)高于B组(56.82%)和C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P<0.05)。3组MOSPM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起效快,治疗4 w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减轻抑郁、焦虑症状方面治疗组于4 w末就明显起效,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结论小柴胡汤合舒必利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的小柴胡汤或单纯的舒必利治疗。

    2013年05期 v.33 1005-1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甲状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对比

    娄金凤;金立民;韩伟;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甲状腺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ASA I~II级择期行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各30例,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D组:地佐辛20 mg、昂丹司琼16 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S组:舒芬太尼100μg、昂丹司琼16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观察记录两组术后4、8、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及24 h内不良反应情况和有效PCA按压次数。结果两组VAS评分、有效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8、12、24 h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优于S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甲状腺癌手术PCIA的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少。

    2013年05期 v.33 1007-10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 绝经综合征患者焦虑与MENQOL量表中躯体症状的关联性

    秦莉花;陈晓阳;李晟;方晗;王小云;殷一红;

    目的通过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城市绝经综合征患者焦虑与其躯体症状的相互影响,为进一步防治绝经综合征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1~2003年主持的国家科技十五攻关课题、2004~2006年主持的十一五滚动课题收集的病例符合绝经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绝经综合征患者躯体症状与焦虑的关联规则共25条正相关规则。其中绝经综合征患者的外表精神差、外貌、肤质或气色发生变化、皮肤干燥、缺乏精力、尿频、睡眠有问题、体力下降、疲劳或筋疲力尽、腰痛、颈项疼痛或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与焦虑成双向正相关规则,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结论在今后的临床中应注意焦虑与躯体症状的相互影响及对疾病的影响,以免加重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013年05期 v.33 1009-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糖化血红蛋白在老年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标准的意义

    王伟超;张洁;任巧华;刘素波;孙雪;刘宽芝;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糖尿病(DM)的理想切点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石家庄市9个社区,居住5年以上年龄≥6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 220例。其中符合入选条件的938例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及HbA1c。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判断,得到以OGTT诊断DM的HbA1c值,计算最佳切点。并与OGTT试验诊断标准比较,评价两者对于DM诊断率的差异。结果按照1999年WHO的DM诊断标准,研究人群中糖耐量正常(NGT)440例,空腹血糖受损(IFG)69例,糖耐量低减(IGT)148例,合并IFG+IGT 73例,新诊断DM(NDDM)208例。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HbA1c与诊断DM相关的临界点为6.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8%和95.8%,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832~0.898)。与OGTT结果的符合率为77.5%。以HbA1c≥6.2%作为DM诊断切点,阳性似然比(-LR)16.62,阴性似然比(-LR)0.32,阳性预测值(+PV)75.4%,阴性预测值(-PV)78.1%。结论 HbA1c≥6.2%作为石家庄市老年人群筛查DM切点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可作为临床DM筛查的切点。

    2013年05期 v.33 1011-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护理对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PA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胡淑贤;李冬梅;石搏;黄可欣;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中PA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乳腺癌患者均于化疗第1天及化疗21 d后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ARP-1和Caspase-3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PARP-1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PARP-1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且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化疗后常规护理组PARP-1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心理护理组(P<0.05),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心理护理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的负反应,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2013年05期 v.33 1014-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早发冠心病患者结合珠蛋白的基因多态性

    曲艳;王云英;刘格;纪莉莎;张七一;

    目的检测早发冠心病患者结合珠蛋白(Hp)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冠心病易感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9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及7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系统(Gensini积分)对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分组:A组积分<50分,B组50分≤积分<90分,C组积分≥90分。应用PCR-SSP技术检测Hp基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的Hp2-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48%、54.05%,差异不显著(P=0.376)。早发冠心病组A、B、C亚组的Hp2-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50%、77.78%,C组Hp2-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01)。且早发冠心病组Hp1-1、Hp1-2、Hp2-2基因型Gensini积分分别为22.50±13.844、47.05±25.504、65.52±40.580,Hp2-2基因型积分显著高于Hp1-1基因型(P<0.001)。结论 Hp2-2基因型可能不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能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2013年05期 v.33 1016-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血镁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王丽晖;孙立娟;李艳华;宛迎春;吴淑梅;

    目的讨论血镁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已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0名,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并以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治疗(包括身高、体重、病程、性别、年龄等),检测空腹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镁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低镁倾向,其下降程度随着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的增加而加重;同时,2型糖尿病血镁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均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可导致血镁下降,并一定程度反映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2013年05期 v.33 1018-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敏感度差异

    许振培;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的活性,探索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85例,根据用药前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Ag)的四份位数分为S1、S2、S3、S4组;根据年龄分为A1、A2、A3三组,记录用药前、后AAAg和其他实验室指标。结果 S1、S2、S3、S4组用药后的AAAg(16.32%±4.17%、12.53%±3.57%、12.36%±2.68%、9.27%±2.14%)分别显著低于用药前AA-Ag的(81%±6.72%、74%±7.15%、67%±5.39%、55%±8.43%)(tS1=15.075,PS1=0.000;tS2=16.605,PS2=0.000;tS3=12.101,PS3=0.000;tS4=11.374,PS4=0.000);用药后S1组中AAAg≥20%者高于S2、S3、S4组;用药后A3组AA-Ag(10.13%±4.22%)显著低于A1和A2组AA-Ag(14.78%±4.23%、14.24%±3.47%)(PA1-A3=0.000,PA2-A3=0.000),A3组中AA-Ag≥20%例数明显低于A1、A2组。结论老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差异大,用药前AAAg低和年纪更大的老年患者对阿司匹林更敏感。

    2013年05期 v.33 1020-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魏雅楠;陈陵霞;苗懿德;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男性受试者107例,血清学检查包括测定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前列腺特异抗原,完成前列腺超声及动态血压监测,平均随访4年后再次复查相同检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结果随访4年后,受试者平均前列腺体积为(39.7±19.1)ml,明显高于基线(32.7±15.1)ml,增加率为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前列腺体积差为因变量,舒张压(P=0.026)、体重指数(P=0.041)与前列腺体积差独立相关。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舒张压、体重指数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的危险因素。

    2013年05期 v.33 1022-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内源性硫化氢在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高惠丽;张志勇;

    目的研究内源性硫化氢(H2S)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11月住院的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例99例。入选时测定血浆中内源性H2S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并与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APACH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在SIRS患者中,脓毒症组的内源性H2S值是50.64(41.93~53.54)μmol/L,非感染组是56.45(47.01~59.35)μmol/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3.335,P=0.001)。(2)在脓毒症组中,轻度亚组H2S的值是52.43(45.93~53.54)μmol/L,重度亚组是48.73(41.93~50.32)μmol/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3.330,P=0.015)。(3)在脓毒症中,H2S的值在治疗前明显低于治疗后〔54.45(45.32~60.60)μmol/L〕(Z=3.335,P=0.012<0.05)。结论内源性H2S作为无创性检测指标,对判断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有重要意义,并可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2013年05期 v.33 1024-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刘翠华;张盘德;容小川;周惠嫦;刘震;林楚克;李桂恩;邱运奕;

    目的观察应用一种新型的下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卒中所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智能组:30例)与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普通组:30例),其中普通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及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智能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及应用A1型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 w、4 w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法(MMT)、改良后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Fugl-Meyer下肢评定量表及Holden步行功能评定量表,观察2组患者下肢肌力、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的变化,以及站立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智能组治疗2、4 w后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肌力、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01);普通组治疗2、4 w后与治疗前比较,患侧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01),患侧下肢肌张力也有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 w、4 w后比较,患侧下肢肌力、下肢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训练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普通组患者的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智能组的血压下降程度明显比普通组小(P<0.05,P<0.01);智能组的脉搏变化程度明显比普通组小(P<0.05,P<0.01)。结论 A1型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降低下肢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与传统普通站立床比较,血压、脉搏波动更小,更安全。

    2013年05期 v.33 1026-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闫秀莲;张梅;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PAF)的影响。方法 13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及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12导联心电图Pd、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PAF变化。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NYHA心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②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Pd为(52.8±6.2)ms和(53.1±7.9)ms,治疗后为(37.6±4.4)ms和(48.3±6.0)ms,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LVMI为(146.8±6.1)g/m2和(147.2±7.0)g/m2,均较治疗前的(158.6±8.7)g/m2和(157.5±8.3)g/m2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无差异(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F平均发作次数(1.3±0.5)次/月和(2.7±1.1)次/月,均较治疗前的(4.3±1.6)次/月与(4.2±1.6)次/月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2例(2.8%)发生持续性房颤,较对照组〔6例(10.3%)〕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能降低CHF合并PAF患者的Pd,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

    2013年05期 v.33 1029-1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阿卡波糖片和非诺贝特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李忠;

    目的比较阿卡波糖片(拜糖苹)和非诺贝特(力平之)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 99例入选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3例,分别为拜糖苹组、力平之组和对照组,为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并分析其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拜糖苹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降低不明显,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降低、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血糖增重比(△I30/△G30)明显改善(P=0.001;P=0.002;P=0.005);力平之组治疗后,TG、TC降低较拜糖苹组明显(P=0.002);拜糖苹组HOMA-IR、HOMA-β改善效果较力平之组更明显(P=0.020)。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拜糖苹治疗后老年组胰岛素抵抗(IR)改善情况优于中青年组(P=0.045)。IGT患者治疗前后胰岛功能均有所改善(t=2.453,P=0.003)。结论拜糖苹和力平之均能改善糖耐量降低(IGT)合并高TG血症患者的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并能有效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IR。但拜糖苹的治疗效果优于力平之,可能与其减轻糖毒性的作用有关。

    2013年05期 v.33 1031-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ERCC1与RRM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柴文刚;王广义;谢淑丽;王蒙;

    目的研究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ERCC1,RR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切除胰腺癌及癌旁组织34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采用SABC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胰腺癌组织中ERCC1高表达14例(41.2%),RRM1高表达10例(29.4%),癌旁组高表达率分别为67.6%、52.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70.0%、80.0%。两种基因的高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及正常胰腺组(P<0.05)。在有无淋巴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因素中分析ERCC1及RRM1的高低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及RRM1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与否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影响。

    2013年05期 v.33 1033-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高血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张琛涛;莫新玲;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高血压并发心血管事件及冠心病不同病变阶段的作用,揭示二者与Hcy、hs-CRP的相关性。方法按要求筛选合格病例,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应用造影确定血管狭窄和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高血压各亚组hs-CRP、Hcy较对照组升高(P<0.01);冠心病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比单支组升高(P<0.05);冠心病完全闭塞组Hcy、hs-CRP水平较中度、重度狭窄组升高(P<0.01)。高血压高、中值组Hcy、hs-CRP水平较冠心病组、高血压低值组升高(P<0.05),高值组较中值组也升高(P<0.05)。高血压不同hcy水平组、冠心病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较对照组高(P<0.01);C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B组高于A组、冠心病组(P<0.05)。结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处于高值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

    2013年05期 v.33 1035-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喉鳞癌患者术后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2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焦胜敏;

    目的观察喉鳞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NRP)1、2的表达特点,关注二者对肿瘤中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收集79例喉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收集53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NRP1、NRP2和CD34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喉鳞癌中NRP1、NRP2表达的阳性率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RP1、NRP2表达的阳性率和MVD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量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NRP1和MVD、NRP2和MVD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NRP1、NRP2和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 NRP1、NRP2和MVD高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NRP1、NRP2具有促进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检测NRP1、NRP2和MVD可能与喉鳞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2013年05期 v.33 1037-1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消瘤饮治疗胃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

    董春旻;金吉;苑军伟;侯坤;赵宇航;董宇翔;

    目的观察消瘤饮治疗胃癌术后由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该院外科及门诊确诊的胃癌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消瘤饮加化疗组(试验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消瘤饮随证加减配合西医化疗35例,对照组为西医常规化疗35例,对比观察疗效。结果在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和程度方面,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瘤饮在治疗胃癌术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保护机体的重要脏器功能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3年05期 v.33 1039-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张丽敏;王庆开;叶苗苗;胡鸿伟;吴亚丹;陈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心脑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9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龄正常人群为正常组,比较三组人群的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颈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其对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收缩压、FBG、TG升高最为明显,且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粥样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比例最高。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sVCAM-1、MCP-1及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升高,在心脑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05期 v.33 1041-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的变化

    孔令霞;李晓辕;徐建国;

    目的探讨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患者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COPD稳定期合并T2DM组、COPD急性期合并(T2DM)组,每组30人,检查肺功能、血hs-CRP、PA、HbA1c。结果 COPD急性期合并(T2DM)患者血hs-CRP较COPD稳定期合并(T2DM)明显升高,而COPD稳定期合并(T2DM)患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血PA水平与hs-CRP变化相反。结论 CRP、PA可作为反映COPD合并(T2DM)活动情况及严重情况的指标。

    2013年05期 v.33 1043-1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

    王建峰;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将11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行综合疗法,研究组55例在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存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神经功能缺损及生存质量改变中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2013年05期 v.33 1044-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计薇;薛莲;朱海霞;林春霞;辛丽雅;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式,提高此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76例患有心血管疾病且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资料,回顾麻醉方法、药物应用、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式。结果 76例老年患者术中出现血压超过基础值25%者16例,血压偏低7例,心率减慢4例,房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早搏3例,经积极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诱导麻醉后(T2),老年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诱导前(T1)降低(P<0.05);气腹后(T3)HR、MAP迅速升高,甚至高于诱导前(T1)(P<0.05),麻醉诱导后(T2)与气腹后(T3)血浆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持续上升,与麻醉诱导前(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加强术中监测,维持术中循环系统稳定是提高老年心血管患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2013年05期 v.33 1046-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特点

    张鹤鸣;李菊兰;袁涛;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老年肺结核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96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患者精神状况、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老年组患者的溃疡发生部位多为胃溃疡54.2%,且多发于胃窦和胃角部位,两组患者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部位的溃疡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典型腹痛发生率为14.6%,临床多为不典型症状。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2%和53.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服用史患者分别为19例(19.8%)和3例(3.1%),抑郁症患者分别为23例(24.0%)和4例(4.2%)(P<0.05)。老年组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7例,出血发生率49.0%,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22例(22.9%),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多。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临床特点重视治疗,提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13年05期 v.33 1048-1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N末端-前B型钠尿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评估的意义

    张景轩;葛华;

    目的探讨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3例,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检测NT-proBNP水平(NT-proBNP1、NT-proBNP2),并计算NT-proBNP变化指数。123例患者根据心功能分为三组:KillipⅠ级组51例,KillipⅡ级组46例,KillipⅢ级组26例,比较各组患者NT-proBNP1水平的差别,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观察1年或至心血管事件再发生,分析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NT-proBNP1水平随着Killip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NT-proBNP1水平与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1)。心血管事件再发组与心血管事件无再发组NT-proBNP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无再发组NT-proBNP2水平显著低于再发组(P<0.01),NT-proBNP变化指数显著高于再发组(P<0.01)。NT-proBNP2、NT-proBNP变化指数、年龄、心力衰竭病史、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心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入院时及出院前NT-proBNP水平有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预后做出评估。

    2013年05期 v.33 1050-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

    左小芹;代青湘;

    目的分析血尿酸(SU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两组,对照组56例为单纯高血压组,实验组69例为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血SUA及Hcy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组血SUA水平为(360.50±65.54)mmol/L,对照组为(312.15±60.75)mmol/L,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Hcy水平为(19.60±5.25)μmol/L,对照组为(16.25±4.80)μmol/L,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SUA、高Hcy血症在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中高发,是老年高血压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

    2013年05期 v.33 1052-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高龄患者围术期应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的临床价值

    吴齐英;

    目的探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VSCOM)在围术期高龄患者心功能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非心脏疾病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0例,同步进行USCOM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法的区别以及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情况。结果 USCOM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显示,咪达唑仑组患者T2、T3时间点CO、SV与T1时间点比较明显下降(P<0.05),丙泊酚组患者T2、T3时间点CO、SV与T1时间点比较明显下降,ET上升(P<0.05);USCOM监测结果也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ET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升高(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ET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心输出量能够准确反映高龄患者心功能的情况,而且USCOM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3年05期 v.33 1053-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7例

    郑宗宇;周洪澜;翟秀宇;王伟刚;王远涛;傅耀文;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73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受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在移植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结果 17例患者中,男3例,女14例。肾移植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14例采用CNI类药物+抗增殖类药物+泼尼松,3例采用西罗莫司+抗增殖类药物+泼尼松。通过术前输尿管CT及根治手术可见肿瘤部位:单纯膀胱肿瘤4例,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4例,肾盂、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1例,单纯肾盂肿瘤2例,单纯输尿管肿瘤4例,肾盂合并输尿管肿瘤2例。术后病理:移行细胞癌16例,均为高级别,其中2例伴腺性及鳞状分化,1例(80%)为鳞状分化;肾盂-输尿管腺癌1例。根治手术后随访3~72个月,死亡1例,死亡时间为肿瘤手术后3个月。随访至今,存活16例。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影响肾移植术后受者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输尿管CT可提高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2013年05期 v.33 1055-1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

    齐颖;夏志伟;徐志洁;王琨;段丽萍;葛颖;

    目的随访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初诊时及1年后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在初诊前3个月内和随访前3个月内的反流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调查维持治疗情况。结果①老年组严重食管炎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5%Vs 0.9%,P<0.05)。②24 h食管pH监测显示:老年组中pH≤4大于5 min的次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症状指数明显高于后者(P<0.05)。③随访期间,老年组持续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2);以PPI为主要治疗的患者多于后者(P=0.04);其症状积分与24 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严重食管黏膜损伤,其食管酸反流严重程度重,症状与病理性酸反流的相关性高;更需要长期维持药物治疗,且更需要较强的抑酸治疗。

    2013年05期 v.33 1057-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手术治疗老年喉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陈瑜;刘翠萍;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喉癌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84例老年喉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其术后1、3、5年的生存率进行统计研究,并分析其预后与年龄、性别、吸烟、原发部位、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治疗方式及饮酒等多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8年,随访期间死亡27例,死亡率为32.14%(27/84);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81%(83/84)、73.81%(62/84)、59.52%(50/84)。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是影响老年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是影响老年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喉功能保全性手术是治疗老年喉癌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的同时应提高对早期喉癌的辨别,早期诊断是提高老年喉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2013年05期 v.33 1059-1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时间动态变化与造血干/祖细胞衰老的相关性

    耿珊;张琛;徐春燕;姜蓉;王璐;王建伟;王亚平;

    目的探讨增龄过程中小鼠Sca-1+造血干/祖细胞(Sca-1+HSC/HPC)过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与其衰老的关系。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幼年组(3~4周龄),青年组(2月龄),中年组(6月龄),中老年组(12月龄),老年组(18月龄)。提取各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免疫磁性吸附细胞分选法(MACS)分离纯化Sca-1+细胞群,WST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TNB显色法检测细胞总谷胱甘肽(GSSG+GSH)含量,WST-1法检测超氧化物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各年龄组阳性细胞百分比,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培养比较各年龄组Sca-1+细胞形成集落能力。结果总SOD活力值、GSSG+GSH含量、超氧化物含量吸光度、MDA含量、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及混合集落形成率分别在幼年组为(27.51±1.11)U/g、(28.78±0.77)μmol/L、(0.114±0.005)、(2.06±0.54)nmol/mg、(2.26±0.65)%、(8.79±0.56);青年组为(38.23±3.50)U/g、(31.48±2.03)μmol/L、(0.109±0.005)、(0.81±0.35)nmol/mg、(9.08±2.74)%、(9.48±0.74);中年组为(28.85±0.65)U/g、(47.62±4.93)μmol/L、(0.133±0.002)、(2.69±0.62)nmol/mg、(11.58±0.89)%、(5.14±0.89);中老年组(12.67±0.89)U/g、(25.63±1.23)μmol/L、(0.151±0.009)、(11.44±1.19)nmol/mg、(35.34±2.50)%、(1.56±0.23);老年组为(17.52±1.27)U/g、(39.10±2.19)μmol/L、(0.141±0.005)、(7.06±0.95)nmol/mg、(15.76±1.23)%、(0.98±0.50)。结论随年龄增加Sca-1+HSC/HPC的SA-β-Gal阳性细胞百分比逐渐增高,混合集落形成能力下降,SOD活性、GSSG+GSH含量逐步降低,而超氧化物、MDA含量逐渐增加,提示在增龄过程Sca-1+HSC/HPC过氧化损伤,抗氧化能力逐渐降低是造血干细胞衰老的可能机制之一。

    2013年05期 v.33 1061-1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

    杨颖;王光明;徐宁;葛鹏飞;罗毅男;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酶体活性及氧化性蛋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Wistar大鼠分为缺血组及缺血后处理组,每组按照再灌注时间进一步分为12 h恢复组,24 h恢复组,48 h恢复组及72 h恢复组。缺血后处理为在脑缺血结束后给予三个循环的30 s缺血和30 s再灌注处理。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用Succinyl-LLVY-AMC作为底物检测蛋白酶体的活性变化;差速离心结合蛋白印迹分析蛋白酶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酶活性检测,缺血后处理使得蛋白酶体的活性显著提高;蛋白印迹分析显示,缺血后处理显著提高了蛋白酶表达。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显著改善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内蛋白酶体的活性,降低了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

    2013年05期 v.33 1064-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吕高虹;许惠琴;秦佩佩;刘斌;刘凯;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别加入葡萄糖终浓度为5.5、10、20、30、40 mmol/L进行处理,于不同时间段(12、24、48、72 h)用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48 h后条件培养基中Fn及ColⅣ的含量。结果高糖作用12、24、48、72 h均能促进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增强。检测细胞上清液的Fn和ColⅣ。与对照组相比,30 mmol/L D-葡萄糖作用48 h后,Fn和ColⅣ表达增高。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对系膜细胞增殖作用具有量效及时效关系,我们选择30 mmol/L浓度的葡萄糖作用48 h为最合适的细胞刺激条件。高浓度葡萄糖可促进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而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过度表达,可以直接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2013年05期 v.33 1066-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 ]
  • 芦荟全汁对便秘小鼠结肠肌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卢智敏;姜洪波;杜爱林;洪梅;刘晓丽;路承彪;宋亭亭;谭军;

    目的观察芦荟对便秘小鼠的结肠肌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建立便秘模型,后用芦荟全汁对小鼠进行灌胃,从而探讨芦荟全汁对便秘小鼠结肠肌电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三组小鼠的结肠慢波表现为近似于正弦波样曲线。对照组频率(43.52±0.71次/min),便秘组频率(47.80±2.66次/min),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小鼠的结肠慢波频率增快,两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芦荟组频率(44.45±1.31次/min),与便秘组相比,芦荟组小鼠的结肠慢波频率减慢(P<0.01);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小鼠的结肠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增大(P<0.01);与便秘组相比,芦荟组小鼠的结肠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减慢(P<0.01);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小鼠的结肠慢波振幅减少(P<0.01);与便秘组相比,芦荟组小鼠的结肠慢波振幅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小鼠的结肠慢波振幅变异系数增大(P<0.01);与便秘组相比,芦荟组小鼠的结肠慢波振幅变异系数减小(P<0.01)。结论芦荟全汁能有效地改善便秘小鼠结肠运动功能。

    2013年05期 v.33 1068-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乙醛脱氢酶2在法舒地尔心肌保护作用中的机制

    叶红伟;康品方;王洪巨;李正红;关宿东;高琴;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是否参与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模拟局部心肌缺血,松开结扎线恢复灌流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实验分4组:I/R组、法舒地尔组、ALDH2抑制剂氨基氰(CYA)组和法舒地尔+CYA(联合组)组。连续记录左心室动力学变化,再灌注期间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RT-PCR检测ALDH2 mRNA表达以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法舒地尔组明显促进了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心室做功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ALDH2 mRNA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增高。ALDH2抑制剂CYA明显减弱法舒地尔的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LDH释放增多,ALDH2 mRNA表达降低,Bcl-2/Bax比值降低。结论法舒地尔抑制Rho激酶信号通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动ALDH2、抑制凋亡发生有关。

    2013年05期 v.33 1070-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白藜芦醇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脑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功能上调

    朱佳蕾;邓夏珩;高丽;顾昊;沈伟;郭军;

    目的揭示白藜芦醇抑制脑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功能上调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联系。方法建立大鼠四动脉前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缺血后再灌海马脑区MMP-9蛋白水平和NF-κB核易位的变化;给予自由基清除剂白藜芦醇或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识别NF-κB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白藜芦醇对脑缺血MMP-9蛋白表达的调控。结果脑缺血/再灌诱导海马脑区MMP-9蛋白水平和NF-κB核易位增加(P<0.05)。PDTC能一定程度的抑制缺血后MMP-9基因表达(P<0.05)。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脑缺血NF-κB核易位和MMP-9表达上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诱导MMP-9依赖NF-κB通路的蛋白水平增加,白藜芦醇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下调MMP-9的功能,继而阻断MMP-9激活介导的胞外基质降解及海马脑区损伤。

    2013年05期 v.33 1073-1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眼针疗法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VIPR1表达的影响

    王德山;王艳杰;刘慧慧;刘旭东;柴继严;赵金茹;

    目的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结肠组织VIP受体1(VIP-R1)表达的变化,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F级大鼠,分为对照组、IBS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7 d。应用ELISA方法检测VI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VIP-R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血清、结肠组织VIP释放、下调VIP-R1表达有关。

    2013年05期 v.33 1076-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二色补血草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对大鼠激素水平的影响

    欧莉;苗彦霞;卫培峰;王杰;

    目的以二色补血草醇提液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对其总黄酮进行纯化处理,并探讨其对去势大鼠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的影响。方法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浓度为60%的乙醇为提取剂,于50℃水浴中提取3 h,共回流提取2次。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别用水(3倍量)和70%乙醇(5倍量)以1.5 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合并7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干燥后得二色补血草总黄酮浸膏。采用去势造模法建立动物模型,分为二色补血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宫血宁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进行眼眶取血待测。结果二色补血草醇提液浓缩至生药量0.24 g/ml,纯化后浸膏中总黄酮含量为65.46%,即每克浸膏中含总黄酮0.065 46 g。结论给药后,二色补血草总黄酮各剂量组和宫血宁组均可提高去势大鼠血清中E2和P的含量,其中二色补血草总黄酮高剂量组对模型大鼠血清中的E2水平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2013年05期 v.33 1079-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MicroRNA-29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张凤香;关宁;李晨光;孙大鹏;罗俊生;

    目的研究MicroRNA-29 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和划痕法分别观察microRNA-29a对VSMCs活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Realtime-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分别观察micro-RNA-29 a对MMP-9、MMP-2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MicroRNA-29 a反义寡核苷酸组VSMC体外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P<0.05);Real-time-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MicroRNA-29 a反义寡核苷酸组MMP-9、MMP-2和PC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microRNA-29a可以影响VSMC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MP-9、MMP-2和PCNA的表达来得以实现的。

    2013年05期 v.33 1081-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鱼油对阿霉素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结构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滕丽莉;赵荫涛;邵莉;江华;张代富;张华;

    目的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该模型,使用鱼油对成模后的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大鼠心肌结构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阿霉素组,经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心功能变化。造模后的26只阿霉素组大鼠随机分为2组:心衰组和鱼油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和鱼油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给两组大鼠行超声心动图,处死所有大鼠,取心肌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变化;留取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0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大鼠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鱼油组大鼠较心衰组大鼠心功能改善(P<0.05)。HE染色示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正常,胞核清晰,高倍镜下可见清晰横纹,未见胞体水肿,组织间隙无炎性渗出;心衰组大鼠心肌细胞失去正常结构形态、排列明显不规则、部分呈水肿和空泡变性,部分出现灶性坏死,部分心肌纤维出现溶解断裂,心肌细胞间隙明显增宽;鱼油组大鼠可见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心肌细胞间隙增宽,但程度和范围均较心衰组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TNF-α和IL-10浓度升高,且上调IL-10/TNF-α比值;与心衰组相比,鱼油组TNF-α和IL-10降低,且下调IL-10/TNF-α比值。结论鱼油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平衡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衰大鼠起保护作用。

    2013年05期 v.33 1083-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王翠艳;魏芳晶;阴淑莹;李云霞;张晓云;乔晓娟;石秀换;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表型和生长曲线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提取培养MSCs,绘制原代及三代细胞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表面标志物CD34、CD44;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表面标志物CD90。结果成功培养出MSCs,免疫组化CD44阳性表达,CD34阴性表达;流式细胞术CD90阳性表达。结论该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群与MSCs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说明MSCs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

    2013年05期 v.33 1086-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脑室内低温对兔急性脑缺血后Bcl-2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振;姚长义;杨明飞;

    目的探讨脑室内低温法对家兔急性脑缺血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6个月龄雄性家兔24只,体重2.8~3.0 kg,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灌注38℃等渗盐水)和亚低温组(灌注20℃等渗盐水),每组各12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脑室内灌注低温等渗盐水行亚低温干预。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区域周围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脑缺血区域周围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室内低温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来降低急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

    2013年05期 v.33 1088-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干预作用

    老锦雄;邓聪;

    目的观察针灸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揭示肥胖相关的发生机制,阐明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即A组(高脂饲料组,50只)和B组(普通饲料空白组,10只)。在2个月高脂饲料喂养后,将造模成功的3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组、非穴位组,每组10只。穴位组取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穴针刺并接电针仪,非穴位组大鼠取中脘、足三里、三阴交旁开0.5cm处针刺并接电针仪,余同穴位组。普通饲料空白组与模型组每天也放入固定器20 min,但不电针,时间和次数同电针组。观察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血糖以及C肽的含量。结果经过针刺干预后,穴位组体质量、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以及C肽水平等均较模型组与非穴位组下降(P<0.01)。结论针灸可能通过干预胰岛素抵抗状态进行治疗,从而发挥治疗肥胖的作用。

    2013年05期 v.33 1090-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降钙素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尤笑迎;杨红梅;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降钙素治疗组(C组),B、C组造模成功后,C组皮下注射CT 5 U.kg-1.d-1,A、B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20 d后处死动物,观察降钙素对KOA发病过程中关节软骨病理组织学和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JP和Mankin评分明显升高,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加重,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和bcl-2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关节软骨损伤减轻,软骨细胞凋亡百分数明显减少,而bcl-2的表达则进一步明显升高(P<0.05)。结论 CT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调控软骨细胞异常凋亡,而治疗KOA。

    2013年05期 v.33 1092-1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桔梗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肝病大鼠的干预作用

    栾海艳;隋洪玉;张雪松;齐淑芳;欧芹;赵晓莲;

    目的研究桔梗总皂苷是否能改善2型糖尿病肝病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采用脲尿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高糖饮食法建立2型糖尿病肝病大鼠模型,然后通过给予桔梗总皂苷水溶液灌胃来观察其对血糖、血脂、肝功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罗格列酮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结果 (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桔梗总皂苷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已达正常标准,TG、TC、LDL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含量显著增高(P<0.01)。(2)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桔梗总皂苷组大鼠的GPT及GOT含量显著降低(P<0.01)。(3)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桔梗总皂苷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桔梗总皂苷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肝病大鼠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保护肝功能。桔梗总皂苷能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

    2013年05期 v.33 1094-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渗盐水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赵晶;毕旭东;穆长征;王晓梅;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7.5%氯化钠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60 g,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Ⅰ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Ⅲ组,IP组)、高渗盐水预处理组(Ⅳ组,HTS组)每组15只。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6、24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再灌注6 h后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再灌注6 h的肝组织Bcl-2及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IR组、IP组及HTS组各时点AST、ALT、Bax及AI较同时点Sham组高,IL-10、NO且及Bcl-2水平较Sham组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重于Sham组;HTS组及IP组各时点AST、ALT、TNF-α、ET-1、Bax及AI较同时点IR组低,HTS组最低,且IL-10、NO及Bcl-2水平较IR组高,HTS组最高,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IR组,HTS组最轻。结论 HTS可以通过抑制血清TNF-α的升高、维持IL-10的水平,抑制肝组织Bax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2013年05期 v.33 1096-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腹腔和皮下注射D-半乳糖衰老大鼠模型分析

    姜国良;于晓;徐恺;刘云;

    目的探讨腹腔和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腹腔和皮下连续注射D-半乳糖40 d后,称量大鼠体重,取血测血糖、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取胸腺、脾脏、皮肤和脑组织,称量胸腺和脾脏重量,测脑组织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和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同时制作切片。结果经过比较发现,皮下注射组CRP含量较腹腔注射组高(P<0.05);T-SOD活性和GSH-Px活性较腹腔注射组高(P<0.01);MDA含量较腹腔注射组低(P<0.01);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较腹腔注射组低(P<0.05),但脑组织MAO-B活性、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血糖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建立稳定可靠的衰老大鼠模型。两种模型均能在多层面上反映出机体的衰老情况,腹腔注射法在构建大鼠衰老模型上效果更明显。

    2013年05期 v.33 1101-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相关性

    朱丽丽;于健;苏珂;胡璟;何永玲;

    目的观察高糖高脂膳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RBP4的关系。方法将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15只,喂养8 w后,模型组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IR模型,造模成功后继续喂养4 w。实验结束时检测两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血清RBP4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模型组大鼠体重在前8 w呈更明显的持续增加,第9周模型组大鼠体重开始下降,至第12周末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②模型组大鼠血清RBP4、FBG、FINS、TG、TC、LDL-C、HOMA-IR高于正常对照组,ISI则显著降低;③模型组大鼠血清RBP4与FBG、FINS、TG、TC、LDL-C、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HOMA-IR是血清RBP4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RBP4参与了T2DM的IR发生发展。

    2013年05期 v.33 1104-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曲美他嗪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

    阮圣斐;周大亮;赵学忠;睢大员;于小风;曲绍春;江一川;

    目的对比观察曲美他嗪(TMZ)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TMZ组)、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光镜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微观结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结果 TMZ组、IPOC组与模型组比较: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②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相当,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③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相当,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④心肌酶CK、LDH、AST活性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TMZ后处理与IPOD对MIRI心肌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二者作用差异不明显。

    2013年05期 v.33 1106-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张晶;梁小亮;黄连江;袁玉涛;孙红琰;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VEGF-DFF40基因并纯化融合蛋白,MT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两基因连接并在PET28a中表达,对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体外培养HepG2细胞,HUVEC细胞,用MTT法检测4种浓度VEGF-DFF40融合蛋白及PBS的细胞毒性。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并纯化出高纯度的融合蛋白,MTT法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的直接作用与PBS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均有直接杀伤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并初步证明其具有免疫学活性,为更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2013年05期 v.33 1109-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明目疏脉片对眼氧化损伤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姜春英;李亚萍;杨健;杨丽;李银花;刘早霞;

    目的观察明目疏脉片对实验性眼氧化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应用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模型,以和血明目片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明目疏脉片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明目疏脉片按2.0、1.0、0.5 g/kg剂量灌胃给药能显著延缓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白内障的发生,药效优于对照药(和血明目片)。此外,明目疏脉片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血清和晶状体丙二醛(MDA)含量,增强血清和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作用明显强于对照药(和血明目片)。结论明目疏脉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很可能是其防治眼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3年05期 v.33 11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

    孙爱萍;程晓曙;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或不加SHH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Cyclopamine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然后用四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 MTT结果显示,Cyclopamine对血管平滑肌的抑制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yclo-pamine使血管平滑肌增殖指数降低,凋亡指数升高。结论 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05期 v.33 1113-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居家非正式照护者与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较

    侯蔚蔚;王玉环;冯雅楠;刘素香;

    目的探讨居家非正式照护者及失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对750对照护者及失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居家非正式照护者的生活满意度总体上低于被照护的失能老人,也低于国内常模。其中两者都处于高水平满意度者20.5%,两者都处于低水平满意度者37.5%,两者不一致者4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照护者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月收入、每天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被照护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老人的性别、失能程度、医保类型及照护者的生活满意度。结论照护者以及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值得关注,提高二者的生活满意度可以把两者作为整体进行干预。

    2013年05期 v.33 111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辽宁省养老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职业承诺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赵思宇;张会君;

    目的探讨养老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职业承诺、工作倦怠三者之间的内部关系,为减低养老机构一线工作人员倦怠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职业承诺问卷、M氏职业倦怠量表对对321名养老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与养老护理员工作倦怠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P<0.01,P<0.05),职业承诺与共情能力总分呈正相关,与倦怠总分呈负相关(P<0.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共情可以通过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工作倦怠程度。结论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倦怠水平中等,养老机构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共情能力、增强职业承诺感来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倦怠程度。

    2013年05期 v.33 1118-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社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王曙红;刘风兰;冯晓敏;曾翠;

    目的调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同社区60名MCI患者和60名健康老年人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MCI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60.57±15.01),生理领域的得分为(59.42±12.38),心理领域的得分为(59.11±10.48),社会关系领域的得分为(59.67±9.86),环境领域的得分为(61.07±9.49),除环境领域外,MCI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影响MCI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有ADL得分、慢性疾病、性别、年龄。结论 MCI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偏低,为提高MCI患者的生活质量,应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延缓病情进展。

    2013年05期 v.33 1121-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患慢性疾病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的相关性

    马素慧;李丹;邱忠君;窦娜;

    目的通过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及抑郁的状况,了解患慢性疾病对围绝经综合征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2省、直辖市按照城乡分层,每个地区100例,城乡各50例,共2 200例45~55岁的妇女。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组成。结果被调查者中患有慢性疾病者占42.5%;患慢性疾病与否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和抑郁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慢性疾病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和抑郁的发生,防治慢性疾病可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水平。

    2013年05期 v.33 1123-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部分地区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李永文;王志萍;耿红;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选地区结防机构规定时段内登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4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75.4%,平均就诊延迟71.0 d;老年患者男女性别之比为3.96,高于非老年患者组的1.91(P<0.01);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较非老年患者严重(P=0.001,OR=2.212);就诊延迟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痰检阳性率高于就诊未延迟组(P=0.004,OR=2.353);户籍人口、有咳嗽咳痰无咯血症状、患者来源是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严重,尤其是有咳嗽咳痰无咯血症状、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导致痰涂片阳性患者增多,对社会危害更大,采取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就诊延迟对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2013年05期 v.33 1125-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高雯;何金奎;魏学前;刘淑芬;高庆华;

    目的分析唐山市近年来老年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现状与流行特点。方法对2005~2011年唐山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的590例老年性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唐山市老年性病报告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590例老年性病患者中梅毒居首位(86.44%),其次是淋病(5.59%)和尖锐湿疣(4.92%)。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69岁年龄组;离退人员发病数最多,其次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3.39%。结论性传播疾病有老龄化增多的趋势,应加强对老年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倡安全性行为,努力控制性病在老年人中的传播和蔓延,降低老年性病的发病率。

    2013年05期 v.33 1127-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社区卫生中心人员接受培训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

    耿婷婷;赵庆华;肖明朝;刘丽萍;

    目的探索社区护士接受综合医院优质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社区优质护理建设的影响。方法使用柯氏评估发评估干预前后护士在优质护理的知识了解情况。结果经培训,社区护士对于优质护理认知程度的测试分数12.37分提高到19.97分,培训前后结果有显著差异(z=-7.740,P<0.05);患者满意度的得分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70,P<0.05)。结论通过加强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的交流,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优质护理的培训,有利于提高社区护士的工作能力的提高,改善社区居民满意度,建立社区的优质护理模式。

    2013年05期 v.33 1129-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的状况及其与感恩、情绪智力的相关性

    何安明;惠秋平;

    目的考察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的状况及其与感恩、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53名子女打工在外的农村老人。结果 (1)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略微偏低;(2)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存在明显的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差异,文化程度高、健康状况较好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显著地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文化程度与婚姻、子女联系状况与健康状况、婚姻与健康状况的交互作用显著;(3)自我和谐与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4)情绪智力在感恩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引入情绪智力能够更具体、更精细地解释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状况对其自我和谐的影响,情绪智力的作用在于感恩部分地通过情绪智力对自我和谐产生影响。

    2013年05期 v.33 1131-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贾海玲;许顺江;王岚;于鲁璐;宋美;王学义;

    目的探讨影响石家庄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采用非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5例MCI患者为病例组,选择356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同时对两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生活事件、躯体疾病4个方面2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①一般人口学资料中,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活方式中,饮酒、兴趣爱好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体育锻炼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活事件中,仅丧偶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丧失父母和子女、经济困难、离异、失业或下岗、火灾洪水等意外事故、被抢劫被绑架等犯罪事件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躯体疾病中,冠心病、高血压、失眠、高血脂、消化性溃疡、白内障、听力障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糖尿病无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兴趣爱好、高血压、高血脂为影响MCI的独立因素。结论低龄、高学历、偶尔饮酒、兴趣爱好广泛、无高血压及高血脂病史为老年人MCI的保护因素,低文化、兴趣爱好狭窄、经常饮酒且每周超过2次、以前饮酒但目前已戒酒为MCI的危险因素。

    2013年05期 v.33 113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石家庄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赵欢;刘建秋;薛鹏;包建民;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多重用药患者用药情况与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五维健康(EQ-5D)量表和自制问卷对石家庄市416例社区多重用药的老年非住院患者用药情况和生存质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该社区老年患者平均用药4.9种,其中处方药3.1种,非处方药及保健品1.8种,潜在性不适当药物发生率为14.7%,EQ-5D的均值为0.74,EQ-VAS均值71.34,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用药数量、服用潜在性不适当药物及用药依从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随着用药数量的增加,老年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风险增加,生命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2013年05期 v.33 1137-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不同血脂水平中老年人肺活量的影响

    鲍丽颖;汪洋;刘俊荣;

    <正>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的身体锻炼方法,是中医养生与治疗学的一部分〔1〕。八段锦是一套由八节动作编成的功法,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要素的民族传统运动方法。作为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其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是适合中老年人练习的中小强度有氧运动。本实验从八段锦对肺活量的调节作用入手,研究练习八段锦对不同血脂水平中老年人肺活量的调节作用。

    2013年05期 v.33 1140-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7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双侧锁骨骨折1例

    贾玉庆;祁宝昌;董欣;卢建树;刘韦兵;代红梅;孙大辉;

    <正>锁骨骨折在临床较为多见。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均易造成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98%〔1〕。单侧锁骨骨折易见,双侧锁骨骨折临床报道不多。笔者于门诊发现不典型双侧锁骨骨折1例,具体报告如下。

    2013年05期 v.33 1141-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老年突发性耳聋68例临床特点分析

    曹雪秋;

    <正>突发性耳聋,指的是突然发生,可在极短时间内出现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至少2个相邻频率出现听力下降≥20 dB〔1〕。患者在听力损失的同时可能伴耳鸣、眩晕及耳胀满感等不适症状。

    2013年05期 v.33 1142-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变化

    张大伟;秦优优;习勋;刘世浩;仲磊;单东力;闫朝岐;

    <正>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绝经期前后(我国50岁左右)妇女呈高发人群。虽然其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但早期诊断及治疗甚为关键,故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5期 v.33 114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含单侧皮肤耳廓游离复合组织瓣联合鼻唇沟皮瓣修复老年单侧鼻翼全层缺损18例

    刘超;彭维海;林泉;段春巍;张舵;

    <正>常因受到外界创伤、感染以及各种皮肤肿瘤手术后而形成组织缺损,特别是老年患者,因身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逐步下降,鼻部受到损伤因素作用后更易形成组织缺损。因此,修复各种损伤因素所致的老年患者鼻翼组织全层缺损一直是整形外科医师的重大挑战之一。

    2013年05期 v.33 1145-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老年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体会

    王键铭;方素玲;王晨燕;冯海宽;李子光;陈佳根;袁志强;

    <正>脑积水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因素造成脑脊液在脑室系统中大量聚集,引发脑室扩大,使脑组织受压迫,而产生多种体征及脑部症状〔1,2〕。现阶段对脑积水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且有一定的疗效保障,但相关手术方法多达数十种〔3〕,本文回顾分析常用的几种手术方法对急慢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

    2013年05期 v.33 1147-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两种肠内营养剂的疗效比较

    刘瑞华;陈岩;闫世军;关文明;李秀臣;

    <正>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基础代谢率增高,消耗量大,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尤其是老年重度颅脑损伤者,机体处于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状态,免疫功能极度下降;加之临床上脱水药物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常发生严重并发症,为老年患者继发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能否安全渡过围术期和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2013年05期 v.33 1149-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CRP与IL-6水平及相关性

    吴留柱;宝全;

    <正>百草枯(PQ),又名克芜踪、对草快,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和高效非选择性除草剂,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导致较高的急性中毒病死率,尤其是中毒后引起的多器官衰竭(MOF),是诱发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有研究表明,大量的炎性因子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可能是导致MOF的一个重要原因〔3,4〕。

    2013年05期 v.33 1151-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水平的比较

    王朝辉;鞠文博;黄竞妍;

    <正>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参与血栓形成,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其表面的糖蛋白来完成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包括血小板质膜糖蛋白和颗粒膜糖蛋白。较重要的血小板质膜糖蛋白有CD41(GPⅡb,CD61(GPⅢa),CD42a(GPⅨ),CD42b(GPIb),CD36(GPIV)〔1〕。

    2013年05期 v.33 1152-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同维生素及叶酸的相关性

    张芬;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各类老年病频发,其并发症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痴呆的重要因素〔1〕,高血压是导致痴呆的危险因素,所以现今将类似血管因素的原发病及时干预是降低认知障碍、老年痴呆等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措施。既往有研究证明维生素、同型半胱氨酸是影响老年认知障碍的因素〔2〕。本研究旨在为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的变化。

    2013年05期 v.33 1154-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口服阿维A联合氮芥外用治疗老年蕈样肉芽肿1例

    单百卉;李雪;郑玉洁;朱磊;巫毅;

    <正>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少见的皮肤T淋巴细胞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笔者予口服维甲酸联合氮芥外用治疗肿瘤期MF1例,现报告如下。

    2013年05期 v.33 115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李丽;郭晓娟;

    <正>残余肾功能(RRF)是指慢性肾衰竭患者到了终末期,肾脏仍然保留的部分肾功能。尽管这些残余的肾功能已经很少(少于正常功能的10%以下),甚至于不足以维持生命,但它对患者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的清除,以及营养的维持和血压的控制仍有很大的作用〔1〕。本文拟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RF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2013年05期 v.33 1156-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后交通动脉瘤致不伴瞳孔改变的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1例

    夏天亮;董铭;张丽萍;马涤辉;

    <正>动眼神经麻痹病因较复杂,依是否存在瞳孔改变可分为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及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后交通动脉瘤是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原因,其引起的常为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

    2013年05期 v.33 1158-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强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赵慧杰;桂影;王太清;

    <正>因老年人肢体灵活性的减退及骨质疏松现象的发生,使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其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的概率最高,由于股骨头长期处于缺血状态而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还会引发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现象〔1〕。做好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2013年05期 v.33 1159-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甲亢合并脑梗死16例

    朴莉玲;刘青;

    <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神经系统损害,临床上以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最为常见,但甲亢合并脑梗死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发于年轻女性患者中,两者的治疗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甲亢合并脑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2013年05期 v.33 1160-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超敏C-反应蛋白和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胸导ST段的“镜象”改变

    王石;吕礁;李艳秋;

    <正>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钠尿肽(BNP)是近几年提出的心脏标志物,能早期客观地反映心脏的病理变化及预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梗死部位呈"镜象"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和发生原理仍存有分歧。本文旨在探讨AIMI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时血CRP和BNP临床意义。

    2013年05期 v.33 1161-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64-MDCT在急性胸痛三联征中的应用

    金龙哲;

    <正>急性胸痛三联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起病急,可危及生命,常需要快捷、准确的做出诊断。由于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及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漏诊率较高。

    2013年05期 v.33 1163-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大疱29例

    苏鹏飞;段东奎;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大疱是临床上常遇到的一种疾病,多为老年患者、其症状重、病情复杂,临床治疗棘手,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全身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衰退,心肺功能差;内科治疗过程长,效果差,并发症多,肺大疱破口难以愈合,且愈合后容易复发〔1〕;我科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COPD合并肺大疱,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13年05期 v.33 1164-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成人髓母细胞瘤多发骨转移1例

    王瑜;曲雅勤;王旋;蒋鑫萍;罗景华;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因髓母细胞瘤(MB)术后1年,放疗后7个月余,右侧臀部疼痛2个月入院。该患2011年8月因头晕、恶心及呕吐1个月就诊于我院,入院时意识清楚,查体配合,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指鼻试验左侧欠稳准,小脑性步态,左上肢不自主抖动。

    2013年05期 v.33 116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

    韩悦;

    <正>萎缩性阴道炎是绝经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机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最终阴道的pH值升高,阴道自身防御能力也逐渐下降。当细菌入侵时,由于阴道的防御功能下降,极容易导致细菌感染,最终引起阴道及其周围器官发生炎症反应〔1,2〕。由于萎缩性阴道炎彻底治愈率低,较易反复发作,这对老年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甲硝唑是治疗阴道炎的常用药物,但临床经验证实,单纯应用甲硝唑治疗阴道炎复发率较高〔3〕。

    2013年05期 v.33 1167-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体成分分析

    张立娜;刘冰;袁晓洁;孙珉丹;

    <正>人体成分的分析方法有多种〔1〕,如体重指数法(BMI)、皮褶厚度测量法、水下称重法、总体钾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线吸收法(DXA)、空气置换体积描记法等。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人体体成分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根据人体成分含水量不同,对电的导电性不同,通过导入一定频率的电流,测量人体的电阻值可间接测量人体的组成成分。

    2013年05期 v.33 1169-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手术中的应用

    秦新刚;蔡小丽;张希;

    <正>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特别是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人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手术碎石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的特点,对麻醉的耐受性较差,进而影响手术疗效及康复。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速效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快,体内清除快且代谢不受肝、肾影响等特点,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1〕。丙泊酚也是一种新型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2〕。

    2013年05期 v.33 1170-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老年胰尾肿物10例

    宋巍;王蒙;张学春;张平;王广义;刘亚辉;

    <正>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现今腹腔镜已被应用于胰腺外科手术,而胰腺本身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其位置在腹膜后,周围解剖关系复杂,胰腺与脾脏动、静脉及脾门关系密切,故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技术操作要求高、风险系数大,较难开展。然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拥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1〕,使其对于老年人胰尾肿物能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

    2013年05期 v.33 1172-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富林蜜与美皮康治疗老年浅度压力性溃疡的疗效

    胡佩;刘青;

    <正>压力性溃疡(压疮),是老年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某种原因,如脑血管病变导致肢体、躯干无法移动,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一般表现为局部症状,但严重压疮如继发感染可致严重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采用富林蜜联合美皮康治疗老年患者浅度压力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13年05期 v.33 1173-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ASCⅡ A、B型股腘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

    张国栋;洪星禹;闫光军;韩涛;聂海英;孙大军;

    <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动脉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股腘动脉一直是ASO的高发部位。ASO患者中,出现静息痛或重症下肢缺血性症状的病例,3个月的截肢发生率可达12.2%;不经系统治疗的重症肢体缺血病例,半年截肢率超过40%,1年期病死率约为20%〔1〕。

    2013年05期 v.33 1174-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

    张振昶;武国德;郭佳;石正洪;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起病急,伴有非常明显的症状,病情发作后可能会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迄今缺乏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多采取丁苯酞胶囊进行治疗,该药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药,将左旋芹菜甲素采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结构单一安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脑梗死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2〕,本文回顾分析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

    2013年05期 v.33 1176-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肾动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

    方华;李佳睿;王鑫森;王大伟;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患者也逐渐增多,除了一部分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继发性高血压,而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肾动脉狭窄(RAS)〔1〕。

    2013年05期 v.33 1177-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培哚普利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吕雪欣;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而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DN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因此,积极预防、控制并延缓DN的发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医疗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3年05期 v.33 1178-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血清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面积的关系

    梁搏纳;陈晓梅;李伟红;

    <正>国外研究表明,血清脂蛋白(a)〔LP(a)〕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可能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1〕。但国内有学者发现在AS病程各阶段血清LP(a)水平差异很大,可能存在AS斑块形成后血清LP(a)水平开始下降的趋势;不同损害程度的脑梗死患者血清LP(a)水平的研究也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旨在探讨LP(a)水平与AS斑块形成的相关性,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LP(a)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3年05期 v.33 1180-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评价

    张虹;

    <正>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心电图作为一种判断心肌电活动的有效、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一直以来广泛用于CABG手术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2〕,但对于患者术后心电图出现新的Q波改变,是否可作为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回顾性分析CABG术后出现新的Q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2013年05期 v.33 1181-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电视胸腔镜下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疗效对比

    金虎日;车成日;

    <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肺癌常使用开胸肺叶切除术,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式,但术中所作切口较大,组织损伤重,不利于预后恢复,因此术后死亡率依然较高。随着胸腔镜技术不断发展,新型电视胸腔镜(VATS)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优势为胸壁小切口入路,组织损伤轻,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感觉较轻,具有良好疗效,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

    2013年05期 v.33 1182-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CRP、IL-6、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

    崔耀刚;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近来研究发现炎症贯穿于AS的全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1〕。目前研究认为,血管外的感染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受损、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诱导细胞因子、急性时相反应物、炎症效应分子等的释放与表达,从而促进AS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与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2〕。

    2013年05期 v.33 1184-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孙宁;郝云甲;王佳音;范家强;付海涛;陈伟;

    <正>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要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及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尽管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手术方式方法的改进,微创置换技术的应用,并发症已经逐渐减少,但术后关节脱位仍是主要并发症。

    2013年05期 v.33 1185-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胰激肽原酶联合VB12及叶酸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

    吕振修;

    <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其中2型糖尿病接近95%。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伴发病,发生率可达糖尿病患者的30%~80%〔2〕。肾脏为两者共同受累器官,尿微量蛋白是肾脏损害的早期标记物。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由蛋氨酸转化而来,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血清Hcy升高,可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增加而升高,为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

    2013年05期 v.33 1187-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肝细胞癌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王镇;王德阳;邢曜耀;

    <正>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HCC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MSCT)在HCC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探讨HCC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3年05期 v.33 118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任立权;高列花;周敏;李智红;欧阳庆武;张莉;

    <正>冠心病猝死是心脏病死亡率中最常见的病因。心脏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死亡,表现为突然发病、迅速进展,多在起病1 h内死亡〔1〕。本研究对我院诊治的冠心病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旨在分析冠心病人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冠心病猝死发生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理论指导。

    2013年05期 v.33 1190-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

    付华;

    <正>人群中约有10%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1〕。本文回顾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6例均行胃镜及病理检测证实,其中老年患者104例,中青年患者102例。

    2013年05期 v.33 1191-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黄荫浩;吴翔;陆齐;张剑;

    <正>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病情凶险,相比稳定型心绞痛,在急性期更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1〕,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肯定,但应用于老年患者目前国内尚少见报道。本文评价分析我院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2013年05期 v.33 1192-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蔡望洲;张燕;陈亮;

    <正>为了给临床诊断老年颈性眩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比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研究组)与非颈性眩晕者的椎动脉(走行迂曲、起源异常、发育不良、硬化)及骨性结构(颈椎先天畸形、钩椎关节增生、横突孔最短径、横突孔与椎动脉中心的最短距离)等指标间差异,分析各统计指标与颈性眩晕的相关性。

    2013年05期 v.33 1194-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杨小霞;李国前;蔡俊颖;洪诸权;

    <正>脑梗死防治除了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外,多项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抗炎〔1,2〕、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本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3年05期 v.33 1195-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

    于波洋;于雷;周洁宏;

    <正>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原因仍不清楚,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感染和肝硬化等是诱发肝癌发生的原因〔1〕。而我国流行病学统计发现,肝癌的死亡率已经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2〕。临床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此外还包括化疗、放疗、射频消融等方法。如何有效地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拟研究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3年05期 v.33 1196-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高频彩超在手正常结构及外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黄雪兰;包晓媛;邹晓娉;李晓涛;解云川;

    <正>超声探头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直观的影像学图像,使得超声在手部肌腱和血管损伤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多〔1〕,与其他影响技术相比,无创和没有X线的侵入性检查,易被病人接受并可重复应用〔2,3〕。

    2013年05期 v.33 1198-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拉莫三嗪治疗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潘云志;刘宏斌;

    <正>多数老年性癫痫患者总觉得自己对于家庭,对于子女是一种累赘,不能再为家庭做任何事情,觉得生活是一种煎熬。因此,性格变得敏感、多疑〔1~4〕,思想变得极端,常常会伴有悲观、抑郁等情绪〔5〕,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本组针对我院收治的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分析临床疗效。

    2013年05期 v.33 1199-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老年食管癌患者69例手术治疗及临床特点

    冯士云;张哲峰;姜丁源;崔有斌;

    <正>食管癌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癌肿,因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常合并有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损伤,代偿能力差;加之麻醉及手术创伤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心肺并发症。加强老年食管癌患者规范化、个体化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将有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

    2013年05期 v.33 1200-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对比

    陈春;李江龙;刘继波;

    <正>为了探讨合适的临床治疗措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2013年05期 v.33 1201-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对氧磷酶的结构、活性及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王帆;白涛;李鹏鹏;程熠;郑杨;

    <正>对氧磷酶又称对氧磷脂酶(PON),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不存在于鸟类和鱼类中。对氧磷酶家族包括三个成员:PON1、PON2、PON3,它们均为内酯酶,能够分解从花生四烯酸衍生的二十二碳六烯酸〔1,2〕。三种PON基因均位于7q 21.3~22.1〔3〕,上述基因序列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结构也相近,可能是由同一个原始基因进化而来。

    2013年05期 v.33 1203-1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党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

    郭美;刘丽莎;何敏;侯茜;张帆;

    <正>衰老又称老化,通常是指在正常状态下生物发育成熟后,随着年龄增加,自身功能减退,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下降,结构、组分逐步退行性变,趋向死亡的不可逆转的现象〔1〕。衰老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衰老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相继建立了中医衰老理论和现代衰老学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衰老理论进行研究。

    2013年05期 v.33 1205-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和新型药物研究进展

    祝伟;苏冠方;王晨光;刘鑫;

    <正>目前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约9 300万,其中增殖性DR(PDR)患者1 700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2 100万,威胁视力的DR患者2 800万〔1〕。DR属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是一种涉及多种细胞、分子的非常复杂的视网膜疾病。

    2013年05期 v.33 1207-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胆碱能抗炎通路:缺血性脑卒中炎症反应的可能调节机制

    刘晓洁;梅志刚;王明智;曾永保;

    <正>我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校正年龄后的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58~142)/10万人口,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有70%为缺血性脑卒中〔1〕。

    2013年05期 v.33 121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人椎间盘髓核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张子言;佟珅;颜华东;姜睿;武汉;

    <正>腰痛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构成了一个可观的流行病学和经济学问题。尽管目前医学的诊断及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随老年人逐渐增多,发病率表现为上升趋势〔1〕。腰痛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在英国每年导致花费120亿英镑〔2〕,美国为1 000亿美元〔3〕。尽管引起腰痛的原因有许多,但是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与椎间盘(IVD)的退变密切相关。

    2013年05期 v.33 1214-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研究现状

    李艳玲;张瑞丽;杜小静;

    <正>当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5%〔1〕。关注和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成为重要课题,其中有关老年人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它将有助于认识和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2013年05期 v.33 1218-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冠心病

    尚莹莹;郑杨;周雯倩;白涛;

    <正>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临床甲减)是指血液中的甲状腺素水平升高,而游离的甲状腺素、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在正常范围内,是机体的一种代偿使甲状腺激素维持在正常水平。

    2013年05期 v.33 1221-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张弢;冯如玉;

    <正>目前他汀类药物(STs)广泛用于血脂异常及其他临床情况的治疗。STs在心脑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冠心病,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强调早期、充分、长期应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本文综述STs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2013年05期 v.33 1223-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社区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刘晓辉;

    <正>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衰竭、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压,使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2013年05期 v.33 1226-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联合他汀类与普罗布考抗动脉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朴美璇;孔俭;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中层的退变,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沉着。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AS的继发病变。AS可累及全身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AS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3年05期 v.33 1228-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心房纤颤外科治疗的现状分析

    刘洋;王天策;许日昊;朱志成;柳克祥;

    <正>心房纤颤(简称房颤,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我国大规模房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总发病率为0.77%。以往房颤多被看作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然而近20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同时也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因此,房颤的治疗成为了临床上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3年05期 v.33 1231-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钙调神经磷酸酶与心肌肥厚的研究现状

    王术芳;王晓丽;

    <正>心肌肥厚是临床上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初期有一定的代偿作用,晚期可以导致心律失常、猝死、心力衰竭。研究表明〔1〕:心肌肥厚的启动和发展与多条细胞信息通道有关,如钙调神经磷酸酶系统(CaN)、蛋白激酶C(PKC)系统、Wnt信号通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系统、mir-RNA133和磷脂酰肌醇3(PI3K)介导的信号系统等。

    2013年05期 v.33 1235-1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与氧化应激

    杨楠楠;刚晓坤;刘青;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DM发病率逐年上升,DN已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DM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

    2013年05期 v.33 1237-1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