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心血管疾病

  • 老年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李昭祺;符大鹏;邱勋雾;郑应卓;

    目的 分析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按照PCI术后是否出现急性心衰分为心衰组(n=48)和未心衰组(n=72)。比较两组入组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壁厚度(LVPW)、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I治疗后老年STEMI患者出现急性心衰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预后价值。结果 与未心衰组相比,心衰组LVPW较高,LVEF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心衰组相比,心衰组血清CK-MB和cTnI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LVPW、高CK-MB和cTnI是老年STEMI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衰的危险因素,高LVEF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VPW、LVEF、CK-MB和cTnI联合预测老年STEMI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结论 LVPW、LVEF、CK-MB和cTnI能作为老年STEMI患者经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衰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且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2025年13期 v.45 3073-3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Hcy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王聪;陈红利;张学平;孙利伟;许振丹;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及对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老年CHF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两组疗程1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提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减小,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HBV)、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及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幅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CHF的疗效显著,可改善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NT-proBNP、Hcy水平和炎症因子,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13期 v.45 3076-3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二项细胞因子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王宁宁;田鹏;多亚莉;沈林岩;郑达;张长庚;李庆禄;

    目的 探究十二项细胞因子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15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发生组67例和未发生组89例。对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等资料进行整理,采用Logistic分析十二项细胞因子对MIRI发生的潜在影响。结果 两组病变支数、年龄及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组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干扰素(IFN)-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12P70、IL-17、IFN-γ水平是MIR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Y)=0.458×IL-12P70+1.741×IL-17+1.311×IFN-γ+0.149。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MIRI的比例较高,临床上应高度重视IL-12P70、IL-17、IFN-γ水平变化,以减少MIRI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2025年13期 v.45 3080-3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心、脑血管疾病_脑血管疾病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代谢紊乱及凝血功能障碍对内科规范化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

    李淑娥;俞立强;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脂代谢紊乱及凝血功能障碍对内科规范化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内科规范化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将120例老年AIS患者分为严重神经功能损伤组(n=36,NIHSS评分≥16分)与轻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组(n=84,NIHSS评分<16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比值、载脂蛋白(Apo)A1等脂代谢相关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AIS患者内科规范化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高血压史比例、LDL-C、HDL-C、LDL-C/HDL-C比值、PT、Fib、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高血压史比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b、D-D、LDL-C/HDL-C比值均是老年AIS患者内科规范化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HDL、LDL-C/HDL-C、Fib、D-D均与老年AIS患者内科规范化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密切相关,提示老年AIS患者在接受内科规范化治疗同时应注意调整脂代谢紊乱及凝血功能障碍,以降低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2025年13期 v.45 3084-3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激酶灌注用于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胡亮;赖丹;范云秋;游涛;

    目的 探讨尿激酶灌注用于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单纯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患者58例纳入B组,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并于术后给予尿激酶灌注的患者61例纳入A组,比较两组血肿及周围低密度区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脑损伤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A组术后3、7、14 d影像学检测血肿体积显著小于B组(P<0.05);A组术后3、7、14 d影像学检测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显著小于B组(P<0.05);A组术后3、7、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再出血、颅内感染、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脑脊液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尿激酶灌注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可加快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未导致患者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增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5年13期 v.45 3088-3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MASP-3、SDMA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铭;杨露;张光武;

    目的 分析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3、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DMA)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老年AIS患者(脑卒中组)及健康老年体检者100例(对照组),均在入院时采集血清样本后检测MASP-3、SDMA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比较两组血清指标及超声参数差异。结果 脑卒中组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流EDV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血清MASP-3水平低于对照组,SDM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参数IMT、EDV、RI、血清MASP-3、SDMA联合共同诊断AIS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MASP-3、SDMA可提高老年AIS患者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3期 v.45 3091-3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肿瘤

  •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miR-339-5p、CDX2表达及其对患者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赵鸿鹰;汪荣科;冯志婧;王雪;朱梅;李艳芳;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微小RNA-339-5p(miR-339-5p)、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CDX)2表达及其对患者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定徐州市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的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miR-339-5p、CDX2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组血清miR-339-5p、CDX2水平,观察组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存活、死亡组血清miR-339-5p、CDX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339-5p、CDX2对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死亡的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以Graph Pad Prism8.0绘制血清miR-339-5p、CDX2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曲线。结果 血清miR-339-5p水平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血清CDX2水平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血清miR-339-5p、CDX2水平对比,低分化组、Ⅲ~Ⅳ期组、淋巴结转移组血清miR-339-5p水平显著更高(P<0.05);低分化组、Ⅲ~Ⅳ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CDX2水平显著更低(P<0.05)。血清miR-339-5p水平对比,死亡组较存活组显著更高(P<0.05);血清CDX2水平对比,死亡组较存活组显著更低(P<0.05)。血清miR-339-5p、CDX2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死亡的AUC是0.812(95%CI:0.737~0.96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3.08%、92.85%,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血清miR-339-5p低表达组生存率比血清miR-339-5p高表达组显著更高(P<0.05),血清CDX2高表达组生存率比CDX2低表达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miR-339-5p、CDX2表达异常,共同参与了疾病进展,联合检测血清miR-339-5p、CDX2可提高对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死亡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13期 v.45 3094-3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贝伐珠单抗辅以化疗治疗老年卵巢癌的近远期效果、毒副反应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王利琼;杨景滟;梁鑫;张科荣;

    目的 探讨在化疗基础上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老年卵巢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和药物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90例老年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化疗)和观察组(贝伐珠单抗辅助化疗)各45例。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远期疗效(死亡率)、毒副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IFN)-γ]。结果 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率、血清肿瘤标志物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ORR、DCR、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辅以化疗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卵巢癌患者近远期疗效,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和VEGF,提升IFN-γ水平,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发生风险。

    2025年13期 v.45 3098-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结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VEGFR-2、TSP-1水平的影响

    杨艳;刘德顺;

    目的 探讨加速分割强调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晚期鼻咽癌患者,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试验组实施加速分割强调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VEGFR-2、TSP-1水平、血清纤维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VEGFR-2、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S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前期鼻咽癌患者实施加速分割强调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VEGFR-2、TSP-1水平,对调节患者血清纤维化和肿瘤标志物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5年13期 v.45 3101-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K、TK1、ACR TI-RAD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老年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康睿;吴茂林;吴静;李宏英;尉维录;靳莉;

    目的 探讨中期因子(MK)、胸苷激酶(TK)1、美国放射学会(ACR)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老年甲状腺结节(TNS)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老年TNS患者(共137个TNS),均行血清MK、TK1检测及ACR TI-RADS、SWE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病理结果,比较良恶性老年TNS患者MK、TK1水平,统计ACR TI-RADS、SWE对TNS良恶性的诊断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K、TK1、ACR TI-RADS、SWE单独及联合鉴别TNS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中良性结节(31例)34个,恶性结节(95例)103个。相比于恶性组,良性组血清MK、TK1水平更低,差异显著(P<0.05)。ACR TI-RADS检出恶性TNS 89例,SWE检出恶性TNS 82例。将恶性TNS组纳入阳性,良性TNS纳入阴性,MK、TK1、ACR TI-RADS、SWE单独及联合检查鉴别TNS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0.749、0.797、0.846、0.976,敏感度分别为68.42%、74.74%、85.26%、82.11%、95.79%,特异度分别为70.97%、67.74%、74.19%、87.10%、90.32%,其中联合检查的AUC最高。结论 TNS以良性结节为主,老年TNS患者血清MK、TK1表达与良恶性具有密切关系,且MK、TK1、ACR TI-RADS、SWE在TNS良恶性鉴别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最高。

    2025年13期 v.45 3105-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消化、呼吸系统疾病

  • 绝经后女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阮征;宋媛媛;安淑慧;于绍卉;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脂肪细胞性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纳入59例绝经后女性NAFL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绝经后健康女性72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检测两组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SHBG和A-FABP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绝经后女性发生NAFLD的风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HBG和A-FABP联合检测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E2、SH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FSH、L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2、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HBG和A-FABP水平均是影响患者并发NAFLD的重要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SHBG和A-FABP联合检测对NAFLD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结论 绝经后女性血清SHBG降低及A-FABP水平升高均会增加NAFLD发生风险。

    2025年13期 v.45 3108-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口面部肌功能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的Meta分析

    耿雪荞;张佳;马艳超;

    目的 探究口面肌功能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觉醒指数、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口面肌功能治疗OSAHS的相关文献,阅读并提取结局指标,利用Review Manager5.4和STATA/MP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共483例OSAHS患者,口面肌功能治疗组241例,对照组24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Epworth嗜睡量表[MD=-3.94,95%CI(-6.86,-1.02),Z=-2.641,P=0.008]、AHI[MD=-7.25,95%CI(-11.59,-2.91),Z=-3.274,P=0.001]、AI[MD=-7.815,95%CI(-13.231,-2.399),Z=-2.828,P=0.005]、血氧饱和度[MD=1.16,95%CI(0.62,1.70),Z=4.233,P=0.000]、PSQI[MD=-2.33,95%CI(-2.83,-1.83),Z=-9.126,P=0.000]、睡眠效率[MD=3.88,95%CI(2.09,5.67),Z=4.249,P=0.000]、打鼾频率[MD=-1.11,95%CI(-1.91,-0.31),Z=-2.707,P=0.007]相较于对照组,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口咽肌功能疗法可能成为拒绝手术或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不耐受患者治疗的替代方案,或将与手术或CPAP联合治疗可能有很好治疗效果。

    2025年13期 v.45 3112-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老年女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夹瘀证的临床观察

    李江;赵景明;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老年女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80例老年女性IBS-D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以柴胡疏肝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及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积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 w后两组HAMA、IBS-SSS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 疏肝健脾化瘀法治疗老年女性IBS-D肝郁脾虚夹瘀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13期 v.45 3118-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贝酯联合乌司他丁静滴方案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改;梁曼曼;汪兵;郭真理;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采取加贝酯、乌司他丁静滴联合方案治疗对肠黏膜通透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AP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乌司他丁静滴方案,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静滴+加贝酯治疗。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肠黏膜通透性、炎症因子水平、血清胰酶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D-乳酸、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二胺氧化酶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腹胀消失、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及正常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乌司他丁静滴方案加用加贝酯治疗老年AP患者肠黏膜通透性、血清胰酶含量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2025年13期 v.45 312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DPMAS的治疗效果

    喻蓉艳;张芳;樊霞;吴瑶君;占倩倩;涂凤兰;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慢加急性肝衰竭,按照随机投掷法分为观察组(50例,采取人工肝DPMAS+血浆置换治疗)和对照组(50例,仅采取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肝功能、炎症因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2 w,观察组临床症状、肝功能、炎症因子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DPMAS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能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减轻对肝功能的影响,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2025年13期 v.45 3125-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外科与麻醉

  • 瑞马唑仑用于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闫冰;王福朝;张静;王瑶;陈永利;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予以丙泊酚(2.0 mg/kg)静注,麻醉维持时予以丙泊酚[剂量为4~6 mg/(kg·h)]静脉泵注;观察组麻醉诱导时予以瑞马唑仑(0.3 mg/kg)静注,麻醉维持时予以瑞马唑仑[剂量为0.3~0.8mg/(kg·h)]静脉泵注。于术前1 d及术后1、3、5 d,分别对患者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并采集检测患者各时间点晨尿褪黑素水平;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24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此外,记录两组苏醒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1 d和3 d时,两组PSQI评分相比术前均出现明显升高(P<0.05),同时尿褪黑素含量明显下降(P<0.05);较对照组,在术后1 d时,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上升(P<0.05),且尿褪黑素含量和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术后24 h,两组CD3~+、CD4~+和CD4~+/CD8~+比值相比麻醉诱导前均下降显著(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更高(P<0.05)。两组苏醒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瑞马唑仑能够改善腹腔镜胃肠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并减轻术后免疫抑制。

    2025年13期 v.45 3129-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卵巢癌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低体温麻醉管理

    王柏榆;于晓东;黄运兰;

    目的 研究卵巢癌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低体温麻醉管理。方法 选取卵巢癌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中保温方法,观察组采用医用充气式保温毯,温水腹腔冲洗液联合保温,比较两组保温效果、寒战、热舒适度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两组入手术室和术前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60、120、180 min时观察组体温、手术结束即时体温和出手术室时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热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保温法可有效帮助患者术中和术后保持良好的体温状态,减少寒战发生,提高术后热舒适度,减轻术后疼痛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2025年13期 v.45 3132-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高位髂筋膜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认知功能的影响

    罗玲;单家媛;秦旭;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高位髂筋膜阻滞(FIC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0例采用常规全身麻醉为对照组,40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FICB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拔出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应激相关指标、认知功能和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3 d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术后嗜睡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FICB能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质量,同时对术后早期神经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2025年13期 v.45 3135-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_其他

  • 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超声波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改善的影响

    张学基;徐秀梅;

    目的 分析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超声波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效果。方法 纳入SCI后N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口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补中益气汤、超声波治疗,两组均治疗12 w。比较两组排尿次数、国际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肌电图指标、尿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计数、血清神经因子、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每日单次尿量、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C)、H反射波幅、F波引出率水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NT)-4水平、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UTS评分、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残余尿量(PVR)、H反射的潜伏期、F波的潜伏期水平、尿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计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SCI后NB患者应用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超声波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尿流动力学及肌电图指标,减少尿路感染发生,促进其排尿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2025年13期 v.45 3139-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HPV持续感染合并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及外周血PI3K/Akt信号通路变化

    刘婷;刘丹丹;袁利;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合并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及外周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信号通路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HPV持续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萎缩性阴道炎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65例)。分析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分布情况,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诊断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发现乳酸杆菌减少,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增多。观察组外周血PI3K、Akt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PI3K、Akt mRNA诊断HPV持续感染合并萎缩性阴道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791。结论 HPV持续感染合并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发生紊乱,乳酸杆菌减少,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增多。外周血PI3K、Ak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对萎缩性阴道炎的诊断有一定诊价值。

    2025年13期 v.45 3143-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otch1、Caspase-3水平与骨密度、血管钙化的关系

    王树龙;邢晖林;尚瑞华;韩惠淑;王云;鲍妍;刘向东;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跨膜受体蛋白(Notch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水平与骨密度、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腹膜透析患者152例,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跨膜受体蛋白Notch同源物(Notch)1、Caspase-3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椎体及髋部骨密度值,记录T值,测量腰1~腰4椎体正位骨密度值及T值,设立骨密度低下组与骨密度正常组。使用侧位腹部X线平片检测腹主动脉血管钙化,计算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S)积分,设立钙化亚组与无钙化亚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血清Notch1、Caspase-3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骨密度低下组血清Notch1、Caspase-3水平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otch1、Caspase-3与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612,-0.673,均P<0.05)。钙化亚组血清Notch1、Caspase-3水平显著高于无钙化亚组(P<0.05)。血清Notch1、Caspase-3及两者联合预测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09(0.664~0.754)、0.843(0.793~0.888)、0.912(0.867~0.957)。钙化亚组年龄、透析龄、三酰甘油(TG)、血磷水平显著高于无钙化亚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磷、血清Notch1、Caspase-3是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otch1、Caspase-3水平与骨密度、血管钙化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有望成为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生物学指标。

    2025年13期 v.45 3146-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紫金膏治疗靶向药物手足皮肤反应的疗效

    郭环宇;陆海燕;孙守坤;李明晶;徐蕾;景年财;

    目的 将中药制剂紫金膏应用于经靶向药物后出现手足皮肤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24年4~10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行靶向治疗,且靶向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手足皮肤反应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基质油膏剂(羊毛脂、凡士林等)药物涂抹患处,治疗组在常规应用基质油膏剂的基础上给予紫金膏治疗,观察周期为14 d。观察用药后第1、7、14天手足皮肤反应的改善情况,手足皮肤反应药物毒副反应判定标准(NCI)分级变化,疼痛评分的变化,肿瘤患者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总体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Z=2.735,P<0.05)。结论 紫金膏可有效改善靶向药物后出现手足皮肤反应的皮疹、疼痛等症状,同时提高患者KPS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2025年13期 v.45 3150-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SWE联合CEUS影像特征及指导肾功能分级的应用价值

    赵亮;王栋颖;张婧;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超声造影(CEUS)影像特征及其联合指导肾功能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CKD患者(CKD组)和7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完成肾SWE、CEUS检查,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CKD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组。比较CKD组和对照组、不同肾功能分级老年CKD患者SWE参数[杨氏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平均值(Emean)]、CEUS参数[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rea)];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SWE、CEUS参数与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CEUS参数对老年CKD中重度肾功能的诊断价值。结果 CKD组SWE参数Emax、Emin、Emean均大于对照组,CEUS参数TTP大于对照组,PI、Area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功能分级组Emax、Emin、Emean比较,重度肾功能不全组>中度肾功能不全组>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肾功能分级组PI、Area比较,重度肾功能不全组<中度肾功能不全组<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肾功能分级组TT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ax、Emin、PI与老年CKD患者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示,Emax、Emin、PI及其联合诊断老年CKD患者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02、0.749、0.952;联合诊断的AUC明显大于Emin、PI(P<0.05)。结论 SWE、CEUS可较好反映老年CKD患者肾脏纤维化程度和血流灌注情况;Emax、Emin、PI与患者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有关,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对指导临床肾功能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3期 v.45 3153-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淋巴细胞亚群、PCT/ALB表达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顾奕;牟朝飞;刘金艳;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表达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当天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算PCT与ALB比值,记录患者入院治疗28 d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和入院时T淋巴细胞亚群、PCT/ALB表达情况,重点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PCT/ALB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入院治疗28 d内,10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病死)30例,占27.78%,预后良好(存活)78例,占72.22%。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外周血CD8~+水平、血清PCT/ALB表达明显高,外周血CD3~+、CD4~+水平明显低(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病死风险)与外周血CD3~+、CD4~+水平呈负相关,与外周血CD8~+水平、血清PCT/ALB表达呈正相关(P<0.05)。经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风险与入院时外周血CD3~+、CD4~+水平的关联强度呈接近负相关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与入院时外周血CD8~+及PCT/ALB呈接近正相关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可能受CD3~+、CD4~+、CD8~+及PCT/ALB影响,随CD3~+、CD4~+水平降低,CD8~+水平、PCT/ALB比值升高,患者短期预后风险增加。

    2025年13期 v.45 3157-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房水中MDA、SOD和IL-6表达与抗VEGF治疗效果的关系

    刘颖;郭彦芳;

    目的 探讨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AMD)患者房水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抗VEGF治疗的wAMD患者103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DA、SOD和IL-6表达情况。再根据wAMD患者抗VEGF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wAMD患者抗VEGF疗效的因素及房水中MDA、SOD和IL-6表达水平对wAMD患者抗VEGF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MDA、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组年龄、病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wAMD患者治疗后房水MDA、IL-6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上升,有效组MDA、IL-6水平低于无效组,SOD水平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治疗后房水MDA、SOD、IL-6水平是wAMD患者抗VGEF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DA、SOD、IL-6水平对wAMD患者抗VGEF治疗效果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772、0.736、0.937,各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房水中MDA、SOD、IL-6水平在wAMD患者异常表达,经抗VEGF治疗后MDA、SOD、IL-6水平是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对wAMD患者抗VEGF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13期 v.45 3161-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MAPK通路的影响

    朱晓松;王凤玲;孙志清;宋庆鑫;

    目的 探讨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从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胃癌细胞株SCG7901分为对照组和SAM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SAMC处理(0、100、200、400μmol/L)。采用磺酰罗丹明(SRB)法检测SAMC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和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SAMC可以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在S期,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SAMC给药组可以显著增加P53、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yt)C、裂解的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9、裂解的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p-p38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CyclinA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p-蛋白激酶B(Akt)表达(P<0.05,P<0.01)。结论 在胃癌SCC7901细胞中,SAMC可能是通过激活MAPK通路,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来发挥增殖抑制、周期阻滞和凋亡诱导的作用。

    2025年13期 v.45 3165-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利多卡因通过Notch1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肺部的保护作用

    陈庆彬;邓莉;唐璟;王学军;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LD)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缺刻基因(Notch1)信号的调控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COPD模型,以LD低、高剂量进行干预,并以Notch1信号激动剂丙戊酸(VPA)做功能挽救;实验分为假手术(Sham)组、COPD组、LD低剂量(COPD+LD-L)组、LD高剂量(COPD+LD-H)组、LD高剂量+激动剂(COPD+LD-H+VPA)组,每组10只。检测大鼠的呼吸功能、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G)含量及CD4~+和CD8~+的比例、肺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检测肺组织中Notch1、其配体蛋白(Jagged)-1及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Hes)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LD能明显改善COPD大鼠的呼吸功能,抑制肺组织中的细胞凋亡,升高血清中IgA和IgG含量,改善大鼠CD4~+/CD8~+、Th1/Th2、Th17/Treg等细胞的免疫失衡状态,下调Notch1、Jagged1、Hes1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PA可部分逆转LD对COPD大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D能调节COPD大鼠的免疫紊乱状态,抑制肺组织的细胞凋亡,改善呼吸功能,这可能与抑制Notch1信号的激活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170-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联苯二氟酮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赵冀安;刘文聪;刘维丽;王婧;

    目的 研究联苯二氟酮(EF24)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EF24将其分为对照组、1、2和4μmol/L EF24组。通过CCK-8法、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EF24对QBC93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PI3K/Akt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EF24能够显著抑制QBC939细胞增殖活性(P<0.01),且呈剂量依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EF24组将QBC939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诱导其发生凋亡,使得细胞核固缩、碎裂,凋亡小体出现,抑制QBC939细胞迁移和侵袭,差异显著(P<0.01)。不同浓度EF24组细胞中p-PI3K、p-Akt、B细胞淋巴瘤(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前体半胱氨酸蛋白酶(pro-caspase)-9和pro-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是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yt)c、裂解(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EF24可以显著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诱导其凋亡,该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2025年13期 v.45 317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腺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李泽;明秋丽;谭军;栗延伟;

    目的 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腺苷预处理+模型(AP)组各11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Western印迹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含量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Ⅱ/LC3-Ⅰ、磷酸化(p)-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AMPK、p-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基因(mTOR)/mTOR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LC3、p-AMPK和p-mTOR蛋白。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62、Bax蛋白含量、p-mTOR/mTOR比值和p-mTOR荧光表达明显增加,Beclin-1、Bcl-2蛋白含量、LC3-Ⅱ/LC3-Ⅰ、p-AMPK/AMPK比值、LC3和p-AMPK蛋白荧光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IR组相比,AP组梗死体积减少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P62、Bax蛋白含量、p-mTOR/mTOR比值和mTOR蛋白的荧光表达明显减少,Bcl-2和Beclin-1蛋白含量、LC3-Ⅱ/LC3-Ⅰ比值、p-AMPK/AMPK比值、LC3和p-AMPK蛋白荧光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减轻大鼠脑I/R损伤可能与自噬的激活、凋亡的抑制及AMPK/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185-3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汉黄芩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姜海燕;王颜;王瑞华;舒刚;

    目的 探讨汉黄芩素调节Hippo-Yes相关蛋白(YAP)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H9C2细胞经不同浓度(1.00、1.88、3.75、7.50、15.00、30.00 mol/L)Wog处理后,进行H/R处理,检测Wog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浓度;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H/R组、Wog低浓度组(Wog-L组)、Wog中浓度组(Wog-M组)、Wog高浓度组(Wog-H组)和Wog+YAP抑制剂(Verteporfin)组(Wog+VP组)、Wog+自噬抑制剂组(Wog+3-MA组),经H/R诱导后,检测细胞凋亡率、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免疫荧光检测自噬体数量、Western印迹分析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leaved胱天蛋白酶(caspase)-3]、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LC)3Ⅱ、LC3Ⅰ、苄氯素(Beclin)1、p62]及信号通路蛋白[p-大肿瘤抑制激酶(LATS)1、LATS1、p-YAP、YAP]表达。结果 与H/R组比较,不同浓度(1.00、1.88、3.75、7.50、15.00、30.00μmol/L)Wog可增加细胞存活率,选用7.50、15.00、30.00 mol/L的Wog进行后续实验;与H/R组比较,Wog-L、Wog-M、Wog-H组LDH、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p62显著下降,Bcl-2/Bax、LC3Ⅱ/LC3Ⅰ、Beclin1、自噬体数量、p-LATS1/LATS1、p-YAP/YAP显著增加,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Wog-H组比较,Wog+VP组和Wog+3-MA组LDH、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p62显著增加,Bcl-2/Bax、LC3Ⅱ/LC3Ⅰ、Beclin1、自噬体数量显著下降(P<0.05),Wog+VP组p-LATS1/LATS1、p-YAP/YAP显著降低(P<0.05)。结论 Wog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诱导H9C2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

    2025年13期 v.45 3191-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三维水凝胶支架在大鼠颅骨缺损修复中的成骨效应

    孙明策;徐珊珊;金明;韩世焕;

    目的 研究脂肪间充质细胞(ADSCs)与三维支架形态下的水凝胶(Col)共培养下产生旁分泌效应,随之加速骨再生及成骨效应。方法 将21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l-ADSC组、Col-ADSC-E1组、Col-SDSC-BMP组,每组7只,均手术做出直径为8 mm的圆形颅骨缺损,Col-ADSC组为水凝胶与ADSCs单培养对照,Col-ADSC-E1组为藻酸盐微粒与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共培养,Col-ADSC-BMP组为藻酸盐微粒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共培养。6 w后利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三维重建及Von Kossa染色定量观察成骨效果。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示Col-ADSC-E1组、Col-ADSC-BMP组具有较好的成骨修复效果。与Col-ADSC组比较,Col-ADSC-BMP组骨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等参数显著升高,骨素面积/体积比(BS/BV)明显减小(P<0.05)。Col-ADSC-E1组及Col-ADSC-BMP组较Col-ADSC组均出现大量新生骨。结论 提出的这种新的三维间接共培养系统的概念,最大限度模拟骨组织环境,研究ADSCs与成骨细胞及骨诱导因子之间的旁分泌效应。使用胶原组织建立三维水凝胶支架。同时,成骨细胞及骨诱导因子与ADSCs间接共培养。与Col-ADSC组单一培养组相比,在间接共培养组(Col-ADSC-E1组及Col-ADSC-BMP组)证实了成骨作用更明显。

    2025年13期 v.45 3196-3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瑞马唑仑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蔡玉红;李辉;毛远兴;季惠;

    目的 研究瑞马唑仑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AMC-HN-8,先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瑞马唑仑对AMC-HN-8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筛选合适的瑞马唑仑浓度,然后将AMC-HN-8细胞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瑞马唑仑组(0.50μg/ml)、高浓度瑞马唑仑组(1.00μg/ml)、高浓度瑞马唑仑(1.00μg/ml)+Wnt/β-Catenin激活剂组(4 mmol/L Wnt/β-Catenin激活剂)。分组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创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Wnt3a、β-Caten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高浓度瑞马唑仑组细胞存活率降低、侵袭细胞数目减少、创口愈合率降低、Wnt3a、β-Catenin、PCNA、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浓度瑞马唑仑组比较,高浓度瑞马唑仑+Wnt/β-Catenin激活剂组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侵袭数目增多、创口愈合率升高、Wnt3a、β-Catenin、PCNA、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可能通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诱导LSCC细胞凋亡,并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产生抑制效应。

    2025年13期 v.45 320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蒜碱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刘玉凤;张金丽;苏春芝;苏飞;张焕婷;

    目的 探讨石蒜碱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抑制乙肝病毒(HBV)诱发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使用5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构建由HBV诱发的肝纤维化小鼠疾病模型,使用苏木素-伊红(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细胞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JAK2、STAT3蛋白表达。培养HBV人肝癌细胞株,观察不同浓度石蒜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抑制率选择低、中、高浓度的石蒜碱检测α-SMA、TGF-β1及JAK2、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明显减轻,石蒜碱高浓度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加,网状纤维增厚,石蒜碱干预后肝小叶胶原纤维减少,肝细胞排列更紧密。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肝脏中可见明显的坏死灶,且肝细胞呈空泡样变,经石蒜碱干预后,肝脏细胞排列紧密,其炎症浸润程度降低,肝细胞肿胀及空泡样变化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HA、CⅣ、PⅢP、LN水平、α-SMA、TGF-β1 mRNA、JAK2、STAT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石蒜碱干预后以上指标明显降低(P<0.05)。体外实验发现石蒜碱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P<0.05),且与石蒜碱给药剂量呈依赖性(P<0.05)。10、25、50μmol/L石蒜碱明显抑制α-SMA、TGF-β1 mRNA及JAK2、STAT3蛋白表达(P<0.05)。结论 石蒜碱可明显改善小鼠HBV性肝炎诱发的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JAK2/STAT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205-3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ircASAP1调节miR-129-5p/JARID2轴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

    何薇薇;赵妍;李能;谢琦;吴菲;

    目的 探讨含SH3结构域、锚蛋白重复序列及PH结构域的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激蛋白1环状RNA(CircASAP1)调节微小RNA(miR)-129-5p/含Jumonji和AT-rich交互域(JARID)2轴对卵巢癌细胞紫杉醇(Taxol)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人卵巢癌Taxol耐药细胞株A2780/Taxol、人卵巢癌细胞A2780、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中CircASAP1、miR-129-5p、JARID2表达;A2780/Taxol细胞分为NC组、si-CircASAP1组、si-NC组、si-CircASAP1+miR-129-5p inhibitor组、si-CircASAP1+inhibitor NC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ircASAP1、miR-129-5p、JARID2关系;CCK-8法检测A2780细胞及A2780/Taxol细胞增殖抑制率和IC50;qRT-PCR检测A2780/Taxol细胞中CircASAP1、miR-129-5p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A2780/Taxol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A2780/Taxol细胞侵袭、迁移数量。结果 相较于IOSE-80细胞,A2780细胞中CircASAP1、JARID2表达明显增高,miR-129-5p表达明显下降(P<0.05);相较于A2780,A2780/Taxol细胞中CircASAP1、JARID2表达明显增高,miR-129-5p明显下降(P<0.05)。随着Taxol添加剂量的升高,A2780和A2780/Taxol细胞抑制率逐渐明显增大(P<0.05),且同一剂量Taxol处理下,A2780/Taxol细胞抑制率显著低于A2780细胞(P<0.05),A2780的IC50值显著低于A2780/Taxol(P<0.05)。相较于NC组、si-NC组,si-CircASAP1组CircASAP1、JARID2水平、A2780/Taxol细胞迁移、侵袭细胞数量显著降低,miR-129-5p表达量、A2780/Taxol细胞抑制率、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而miR-129-5p低表达消除了沉默CircASAP1抑制A2780/Taxol细胞耐药性的作用;CircASAP1靶向调节miR-129-5p/JARID2轴。结论 敲低CircASAP1可能通过提高miR-129-5p表达来降低JARID2表达,进而影响卵巢癌细胞Taxol耐药性。

    2025年13期 v.45 3209-3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酸通过AIF-1/NF-κB炎症信号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

    郝建兵;王思雨;郭欣宇;郭晓君;郝丽荣;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移植物炎症因子(AIF)-1在尿酸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中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浓度尿酸(160、320、480、640、800和960μmol/L)刺激细胞48 h后评估细胞氧化应激、AIF-1、炎症因子[核因子(NF)-κB 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细胞介素(IL)-6和IL-8]表达和细胞活力。细胞转染Iba1慢病毒激活颗粒上调AIF-1基因表达或Iba1 shRNA慢病毒颗粒抑制AIF-1基因表达后,用800μmol/L尿酸刺激细胞48 h,评估细胞中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60μmol/L尿酸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320μmol/L尿酸组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表达和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而480、640、800和960μmol/L尿酸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其中800μmol/L尿酸组差异最显著(P<0.05,P<0.001)。转染Iba1慢病毒激活颗粒组细胞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NF-κB p65、MCP-1、TGF-β1、IL-6和IL-8)表达显著升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01),而转染Iba1 shRNA慢病毒颗粒细胞内出现明显相反的变化(P<0.05,P<0.01)。结论 AIF-1通过NF-κB炎症途径参与尿酸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过程。

    2025年13期 v.45 3213-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肾密骨方通过Wnt3a/β-catenin/VEGF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折的影响

    杨俊;陈绎志;刘炎;

    目的 探讨益肾密骨方通过Wnt3a/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大鼠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取90只SPF级SD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益肾密骨方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采用卵巢切除术建立PMO大鼠模型,益肾密骨方治疗组给予益肾密骨方药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并比较3组骨密度(BMD)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3组骨折处病理变化;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检测大鼠股骨痂BMD;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Wnt3a、β-catenin、VE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股骨组织Wnt3a、β-catenin、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益肾密骨方治疗组组织Wnt3a/β-catenin/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及股骨BMD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密骨方治疗组骨组织中Wnt3a/β-catenin/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及股骨BMD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密骨方治疗组断端骨痂中骨性骨痂的成分增多,骨小梁粗细及骨髓腔大小与对照组相似。在比色法检测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OC和PIC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密骨方治疗组OC和PICP水平显著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密骨方可增加骨组织中Wnt3a/β-catenin/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并提高股骨BMD,从而促进骨折处骨修复。表明益肾密骨方有望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PMO大鼠骨折的方法。

    2025年13期 v.45 3217-3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ircWHSC1靶向miR-1225-5p调控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

    余萍;杨银;杨发珍;吴德慧;

    目的 探讨circWHSC1对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细胞SiHa,建立放射抵抗的宫颈癌细胞SiHa-R,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ircWHSC1、miR-1225-5p的表达量;在SiHa-R中敲低circWHSC1或过表达/抑制miR-1225-5p后使用4 Gy照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及增敏比(SER);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circWHSC1与miR-1225-5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SiHa细胞比较,SiHa-R细胞中circWHSC1表达升高,miR-1225-5p表达降低,差异显著(均P<0.05);敲低circWHSC1或过表达miR-1225-5p后,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分数、迁移和侵袭数降低,差异显著(P<0.05),SER为2.297、2.151(>1);circWHSC1可靶向结合miR-1225-5p;共转染si-circWHSC1与anti-miR-1225-5p可恢复转染si-circWHSC1对SiHa-R细胞的作用。结论 敲低circWHSC1可抑制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并增强放射敏感性,可能通过上调miR-1225-5p表达实现的。

    2025年13期 v.45 3221-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瑞芬太尼预处理调控JAK2/STAT3通路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周金凤;曾宪晶;刘姝;袁金华;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预处理调控Janus激酶(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对老年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实验组。除空白组外,各组根据灌注后6、12、24 h不同处死时间段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各6只。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神经元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凋亡情况,检测各组炎性因子和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元在各时间点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轻,TUNEL阳性反应物光密度(MOD)值明显降低,凋亡细胞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减少,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降低,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磷酸化水平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2025年13期 v.45 3225-3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氟尿嘧啶通过抑制ONECUT2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特征及Wn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陈露茜;吕梦帆;郑宁之;

    目的 探讨5-氟尿嘧啶通过抑制一切顺势盒(ONECUT)2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特征及Wn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及4种宫颈癌细胞系中ONECUT2表达水平,取HeLa宫颈癌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宫颈癌细胞(A)组、ONECUT2-NC+宫颈癌细胞(B)组、ONECUT2-siRNA+宫颈癌细胞(C)组、5-氟尿嘧啶+宫颈癌细胞(D)组、ONECUT2-siRNA+5-氟尿嘧啶+宫颈癌细胞(E)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Western印迹检测ONECUT2、Wn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宫颈癌细胞系Hela、HT-3、C-33A、AV3中的ONECUT2 mRNA表达量较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HUCEC明显较高,其中,HeLa的ONECUT2 mRNA表达量最高(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细胞增殖率、细胞侵袭、迁移数量、ONECUT2、Wnt1、TCF-4、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D组相比,E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 5-氟尿嘧啶可显著改善宫颈癌细胞生物学特征,抑制Wnt信号通路激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ONECUT2表达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229-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冰茶洗剂通过Akt调控铁死亡-过氧化信号对糖尿病溃疡的修复机制

    王涛;毛艳;尹婷;唐晓霞;张桂兰;

    目的 基于蛋白激酶B(Akt)调控铁死亡-过氧化信号探讨冰茶洗剂对糖尿病溃疡修复的生信分析及实验验证。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糖尿病模型,并在大鼠背部脊椎骨两侧分别剪出直径为2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伤口。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冰茶洗剂、冰茶洗剂+MK2206组(MK2206为Akt抑制剂,120 mg/kg);连续给药14 d;观察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胰腺组织中铁死亡相关标志物铁、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和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溃疡创面红肿明显,有少量血性渗出,创面愈合率显著偏低(P<0.0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增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明显降低,胰腺组织中GSH水平明显降低,铁、MDA水平及ROS含量明显升高,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冰茶洗剂组溃疡创面红肿明显改善,无渗出,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血清中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TNF-α、bFGF、EGF及VEGF含量明显升高,胰腺组织中GSH水平明显升高,铁、MDA水平及ROS含量明显降低,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1);冰茶洗剂+MK2206组中冰茶洗剂对糖尿病溃疡大鼠的保护作用被减弱。结论 冰茶洗剂可能通过激活AKT途径调节铁死亡相关因子以阻止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增强糖尿病溃疡大鼠的修复能力。

    2025年13期 v.45 323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NA-29a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邵伟华;王素星;李秀芩;王晓曦;吕彩霞;高丽霞;姚丽霞;

    目的 探讨微RNA(miRNA)-29a对巨噬细胞极化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ApoE~(-/-)小鼠30只,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4 w,建立小鼠AS早期模型,成模后将其随机分为Model组(不做任何处理)、miRNA-29a组(经尾静脉注射100μl 1×10~9 PFU含miRNA-29a基因的慢病毒)和anti-miRNA-29a组(经尾静脉注射100μl 1×10~9 PFU含anti-miRNA-29a基因的慢病毒各10只,继续喂养4 w后全部处死,分离出主动脉根部后制成石蜡切片,进行五色套染法(Movat)染色,显微镜下评估AS病变面积;将3组主动脉根部制成的石蜡切片,经脱蜡及高压修复后,免疫荧光检测AS病变内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FN)-γ、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精氨酸激酶(arginase)-1、甘露糖受体(Mr)C1表达,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并进行对比。结果 Movat染色结果显示,3组主动脉根部组织AS病变中,anti-miRNA-29a组AS面积最大,miRNA-29a组最小,Model组介于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组主动脉根部组织AS病变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NOS、IL-1β、IFN-γ表达量在miRNA-29a组最低,anti-miRNA-29a组最高,Model组介于两组之间;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0、arginase-1、Mrc-1表达量在miRNA-29a组最高,anti-miRNA-29a组最低,Model组介于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NA-29a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可一定程度抑制AS病变进展。

    2025年13期 v.45 3237-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逆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AMPK/mTOR通路的调控作用

    金恒;凌家艳;杨敏;张忠阳;肖彬;刘康;周盾;

    目的 探讨四逆散(S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FD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Control组、FD组、SNS低、中、高剂量(SNS-L、SNS-M、SNS-H)组、SNS-H+AMPK抑制剂Compound C(SNS-H+CC)组;检测胃排空和肠推进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饥饿素(Ghrelin)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胃窦组织酪氨酸激酶(C-ki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胃窦组织AMPK、mTOR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FD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MTL、GAS、Ghrelin水平及C-kit、AMPK、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CGRP、mTOR、p-mTOR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FD组比较,SNS-L组、SNS-M组、SNS-H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MTL、GAS、Ghrelin水平及C-kit、AMPK、p-AMPK蛋白表达依次显著上升,CGRP、mTOR、p-mTOR蛋白表达依次显著下降(P<0.05);与SNS-H组比较,SNS-H+CC组胃排空率、肠推进率、MTL、GAS、Ghrelin水平及C-kit、AMPK、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CGRP、mTOR、p-mTOR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 SNS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胃动力障碍。

    2025年13期 v.45 3241-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181通过调控MMP-2对心房颤动大鼠TASK-1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李会贤;张爱爱;李飞星;韩伟;宋建英;牛彬宇;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181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对心房颤动大鼠双孔钾通道亚家族K成员(TASK)-1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组,模型(MO)组,miR-NC(NC)组,si-miR-181(SM)组,ad-miR-181(AM),每组10只,对MO组、NC组、SM组、AM组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ACh)-氯化钙(CaCl_2)法进行心房颤动建模,NO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NC组尾静脉注射50 pmol 10μl miR-NC,对SM组尾静脉注射50 pmol 10μl si-miR-181,对AM组尾静脉注射50 pmol 10μl ad-miR-181,NO组、MO组同期同位置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心电图测试观察房颤持续时间及发生率,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纤维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心肌组织miR-181、MMP-2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MMP-2、TASK-1蛋白表达,体外实验验证miR-181与MMP-2靶向性。结果 与NO组比较,MO组房颤持续时间及发生率、胶原容积分数(CVF)、TASK-1蛋白、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iR-181表达明显降低(P<0.05),MO组与NC组以上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与NC组相比,SM组房颤持续时间及发生率、CVF、MMP-2 mRNA及蛋白、TAS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iR-181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SM组相比,AM组房颤持续时间及发生率、CVF、MMP-2 mRNA及蛋白、TAS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iR-181表达明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转染miR-181后心肌细胞中MMP-2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对突变基因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MMP-2是miR-181的靶基因,且MMP-2与miR-181呈负相关(P<0.05)。结论 miR-181可显著抑制心房颤动大鼠TASK-1表达,改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245-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eCP2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黄冠又;张欣;苏恒;刘家骏;葛学成;杜永贵;甘鸿川;

    目的 探讨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CP)2对胶质瘤U87细胞的生物学影响。方法 应用siRNA干扰U87细胞MeCP2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胶质瘤U87细胞中MeCP2含量;CCK-8法和集落形成法分析MeCP2对U87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eCP2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siRNA明显降低胶质瘤细胞U87中MeCP2表达(P<0.05);转染MeCP2 siRNA的U87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MeCP2表达降低后U8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 MeCP2高表达能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5年13期 v.45 3249-3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菊苣酸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杨畅;杨晶;张雯;敬韶辉;金玉;赵文静;罗艺璇;刘江华;

    目的 探讨菊苣酸(CA)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D模型组(AD组)、CA低(CA-L组)、高剂量组(CA-H组)和CA+CXCR4拮抗剂(AMD3100)组,另设对照组(CT组),观察各组体征,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学习记忆能力,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海马中脂多糖(LPS)的含量,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CA3区病理形态,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CXCR)4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Aβ的表达。结果 与CT组相比,AD组体质量减轻、毛发泛黄、大便稀溏、精神萎靡,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数量减少,神经元大量丢失,学习记忆能力及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PS含量及A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AD组相比,CA-L组、CA-H组体质量增长、毛发有光泽、性情温和,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数量增加、神经元排列较紧密,学习记忆能力及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PS含量及A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CA-H组相比,CA+AMD3100组体质量增长缓慢、性情暴躁,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数量减少,学习记忆能力及SDF-1、CXC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PS含量及A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CA对AD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与激活SDF-1/CXCR4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253-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右美托咪定调节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对创伤性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李井华;王晓艳;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创伤性脑出血(TICH)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及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通过击打颅骨的方法建立TICH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DEX-L、M、H组、EP(丙酮酸乙酯,HMGB1抑制剂)组,并设置假手术组,每组18只。药物干预结束后,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检测脑神经元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出血部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出血部脑组织HMGB1、RAGE、NF-κB蛋白表达。结果 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逃避潜伏期、脑含水量、TUNEL阳性率、出血部脑组织IL-1β、IL-6、TNF-α mRNA水平、HMGB1、RAGE、核NF-κ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出血部脑组织胞质NF-κ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EP组和DEX-L、M、H组逃避潜伏期、脑含水量、TUNEL阳性率、出血部脑组织IL-1β、IL-6、TNF-α mRNA水平、HMGB1、RAGE、核NF-κ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穿越平台次数、出血部脑组织胞质NF-κ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DEX通过下调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在TICH模型大鼠中产生神经保护效应。

    2025年13期 v.45 3257-3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紫朱软膏对大鼠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RhoA-YAP通路的影响

    李志;冷羽;蔡涛;吴雪峰;景茂林;吴媛媛;张琪琦;

    目的 探究紫朱软膏对大鼠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Rho)A-Yes相关蛋白(YAP)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模型组、紫朱软膏组各12只;测定创面愈合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创面肉芽组织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IL)-2和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RhoA mRNA、YAP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RhoA、YAP蛋白表达。结果 紫朱软膏可以显著提高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促进RhoA mRNA、YAP mRNA mRNA和VEGF、VEGFR-2、RhoA、YAP蛋白表达,并明显降低创面肉芽组织中PGE2、IL-2和IL-1β水平(P<0.05);HE染色结果表明,紫朱软膏组创面组织有大量肉芽组织增生,有较多血管生成,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论 紫朱软膏可明显促进肛瘘大鼠创口愈合,抑制炎症反应,可能与激活RhoA-YAP通路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261-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树莓多酚通过调控RhoA/ROCK1信号通路对老年胃癌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吕品田;任炳楠;成钢;

    目的 分析黑树莓多酚通过调控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hoA/ROCK1)信号通路对老年胃癌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老年大鼠,分为空白组(n=10)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0只建立胃癌大鼠模型,最终建模成功25只,分为模型组9只、黑树莓多酚组8只、激动剂组8只。黑树莓多酚组给予含10%黑树莓多酚的饲料,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正常饲料喂养。激动剂组在黑树莓多酚的基础上给予1 mg/kg RhoA/ROCK1激动剂。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胃肠道功能指标、RhoA、ROCK1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表达量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激动剂组相比,黑树莓多酚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计数(CTL)、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表达显著升高(P<0.05),调节性T细胞(CD4~+/CD2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Rho A、ROCK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胃癌大鼠模型经黑树莓多酚干预后,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胃肠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RhoA/ROCK1信号通路受抑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265-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丝桃苷对急性心力衰竭老年大鼠模型心肌细胞钙稳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李付玻;韩立;王奎鹏;

    目的 分析金丝桃苷对急性心力衰竭老年大鼠模型心肌细胞钙稳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将其分为空白组(n=10)给予生理盐水,剩余20只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成功17只大鼠,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组(n=8)给予生理盐水,金丝桃苷组(n=9)给予金丝桃苷。干预4 w后采用小动物超声系统检测心功能[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之比(E/A)、左室射血分数(LV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钙离子荧光染色试剂盒检测Ca~(2+)水平、IonOptix系统检测心肌细胞钙转运指标(钙释放、回摄50%时间)、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钙转运相关蛋白[线粒体Ca~(2+)摄取相关的钙单向转运体(MCU)、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3、细胞膜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ORAI)1]。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心衰、金丝桃苷组LVFS、E/A、LVEF水平降低,钙释放、回摄50%时间延长,LDH、CK-MB、Ca~(2+)、MCU、TRPC3、ORAI1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显著(P<0.05);与心衰组相比,金丝桃苷组LVFS、E/A、LVEF水平升高,钙释放、回摄50%时间缩短,LDH、CK-MB、Ca~(2+)、MCU、TRPC3、ORAI1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心力衰竭老年大鼠经金丝桃苷干预后心肌细胞钙稳态改善,心功能增强,心肌损伤缓解,Ca~(2+)水平、MCU、TRPC3、ORAI1蛋白表达量降低。

    2025年13期 v.45 3269-3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NF-α/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研究瑞舒伐他汀介导MCP-1对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纤溶指标的影响

    龚武清;彭书生;杜海林;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深静脉血栓大鼠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纤溶指标的影响并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p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结扎构建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结扎。瑞舒伐他汀组给予10 mg/kg瑞舒伐他汀灌胃处理,瑞舒伐他汀+pc-MCP-1组在造模前给予尾静脉注射MCP-1-pcRNA 100 nmol/ml,后续操作与瑞舒伐他汀组相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析MCP-1 mRNA及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核因子(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纤溶指标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CP-1、TNF-α、磷酸化(p)-PI3K/PI3K、p-Akt/Akt、KB抑制因子激酶(IKK)α及p-P65/P65表达量、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1β、IL-6、TNF-α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浓度均显著升高,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MCP-1、TNF-α、p-PI3K/PI3K、p-Akt/Akt、IKKa及p-P65/P65表达量、D-D、IL-1β、IL-6、TNF-α及PAI-1浓度均显著降低,APTT、PT、TT、tP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瑞舒伐他汀组相比,瑞舒伐他汀+pc-MCP-1组TNF-α、p-PI3K/PI3K、p-Akt/Akt、IKKa及p-P65/P65表达量、D-D、IL-1β、IL-6、TNF-α及PAI-1浓度均显著升高,APTT、PT、TT、tPA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通过介导MCP-1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炎症反应、保护纤溶功能,其机制与TNF-α、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5年13期 v.45 3272-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刘海波;张敬敏;刘秀兰;王锋;刘明月;李建玲;

    目的 评估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经气管滴入盐酸来构建ARDS大鼠模型。机械通气组于建模后2 h分别给予呼气末正压为0 cm H_2O(P0组)、1 cm H_2O(P1组)、3 cm H_2O(P3组)、5 cm H_2O(P5组)和10 cm H_2O(P10组)的机械通气,通气时间为4 h。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给予气管插管,不给予机械通气。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论 不同水平PEEP机械通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RDS大鼠的呼吸窘迫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O_2/FiO_2明显降低,而肺W/D值、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P3组和P5组PaO2/FiO2明显升高,且肺W/D值和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P10组PaO2/FiO2明显降低,且肺W/D值和肺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BALF中的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MPO活性、总细胞计数及多形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P3组和P5组IL-6、IL-1β和TNF-α水平、MPO活性、总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而P10组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TLR4、NF-κB p65、MyD88和TRAF6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组和P5组TLR4、NF-κB p65、MyD88和TRAF6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而P10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合适的PEEP水平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来减轻ARDS大鼠的肺部炎症反应,改善肺组织损伤。

    2025年13期 v.45 3276-3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RP1介导的线粒体裂变促进胃癌细胞葡萄糖代谢重编程

    苏弦;刘洁;王灿;杨先智;

    目的 探究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介导的线粒体裂变对胃癌(GC)细胞葡萄糖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印迹检测GC组织和细胞系中DRP1 mRNA和蛋白水平。过表达/敲低BGC-823细胞中DRP1水平后,观察线粒体形态(线粒体绿色荧光探针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检测细胞糖酵解能力(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检测细胞氧化磷酸化能力[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线粒体分裂、融合、糖酵解、氧化磷酸化相关蛋白水平。构建敲低DRP1水平的小鼠移植瘤模型,1个月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GES-1细胞相比,GC组织和AGS、BGC-823、SGC-7901细胞中DRP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过表达DRP1后,细胞DRP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葡萄糖摄取量、乳酸生成量升高,ATP含量降低,细胞单克隆形成数、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增多,分裂相关蛋白(FIS)1、线粒体分裂因子(MFF)、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丙酮酸激酶(PK)M2、乳酸脱氢酶(LDHA)、己糖激酶(HK)2蛋白水平升高,线粒体融合素(MFN)1、MFN2、NADH脱氢酶(泛醌)铁硫蛋白(NDUFS)8、琥珀酸脱氢酶B亚基(SDHB)、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铁硫蛋白(UQCRFS)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X)Ⅱ、ATP合酶亚基α(ATP5A)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敲低DRP1对细胞具有明显相反的作用效果(P<0.05)。敲低DRP1能够明显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P<0.05)。结论 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介导的线粒体裂变通过激活GC细胞糖酵解、抑制氧化磷酸化,从而促进GC细胞葡萄糖代谢重编程。

    2025年13期 v.45 3281-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iR-542-3p通过ROS介导氧化应激调控TGF-β1诱导的HSCs的活化

    丁艳菊;金屹恒;蒋雯;

    目的 探究miR-542-3p对肝纤维化和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的影响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构建肝纤维化细胞模型,miR-542-3p inhibitor和活性氧(ROS)抑制剂NAC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C组、inhibitor组、NAC+inhibitor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542-3p基因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利用生化试剂盒测定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的增殖活性、miR-542-3p基因的表达水平、ROS水平、MDA含量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GSH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对比模型组和NC组,inhibitor处理组细胞增殖能力、miR-542-3p基因表达、ROS水平、MDA含量及α-SMA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同时,GS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inhibitor组相比,NAC+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能力、miR-542-3p基因表达、ROS、MDA含量、α-SM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GSH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 miR-542-3p inhibitor可通过调控LX-2细胞ROS抑制TGF-β1诱导导致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HSCs的活化。

    2025年13期 v.45 3288-3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生及炎症发生发展相关信号通路

    柯义兵;丁永宏;阿布都克热木·达吾提;兰志杰;郭浩然;王勇平;

    <正>参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理过程的细胞种类繁多,但滑膜关节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过度生长和重新分布一直被认为是RA的重要病理机制~([1])。FLS作为滑膜关节的常驻间充质细胞,表现出肿瘤样特征,包括过度增殖、迁移和侵袭,驱动炎症和自身免疫,最终直接导致软骨破坏。

    2025年13期 v.45 3292-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途径与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功能的关系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李捷;郑雅峰;徐云生;

    <正>糖尿病(DM)肾脏病(DKD)作为DM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2021年国际DM联盟(IDF)全球DM地图(第10版)》指出,我国目前DM患者有1.4亿,其中30%~40%合并DKD~([1])。DKD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目前DKD的治疗措施有限,主要包括降糖和降压等,但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残余风险仍然很高~([2])。

    2025年13期 v.45 3297-3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卒中疾病铜稳态失衡与铜死亡的研究进展

    李晟;秦莉花;曹曦;曾倩茹;

    <正>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由局部供血障碍引起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1],且呈逐步年轻化趋势。研究发现,AIS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级联复杂的机制调控,缺血后出现细胞凋亡、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和炎症等一系列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1]),严重损害神经细胞,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致神经元细胞死亡。铜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

    2025年13期 v.45 3302-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PARα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机制

    蔡欢;姜岩;刘静芹;

    <正>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DM(T2DM)患者死亡主要原因~([1])。因此,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意义重大。遗传因素在DM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遗传易感基因和变异位点被发现和鉴定。研究证实,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基因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DM、冠心病和肥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2]),

    2025年13期 v.45 3307-3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氧抗阻训练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干预的研究进展

    邵玉吉;王钟云;刘青叶;

    <正>高脂血症是一种以脂代谢异常为特征的慢性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LDL-C)浓度异常增高,同时伴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下降~([1])。随着疾病的进展,高脂血症可能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冠心病、脂肪肝、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心源性猝死和其他疾病~([2])。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中老年群体(≥45岁)的高脂血症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3])。

    2025年13期 v.45 3312-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线粒体自噬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苏琴;郭敏芳;孟涛;贾思玮;李雁冰;马存根;尉杰忠;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1])。病理特征是淀粉样斑块的外部斑块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的内部形成~([2,3])。发病机制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微管相关蛋白(tau)、基因突变、炎症反应、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额叶萎缩等有关~([4])。

    2025年13期 v.45 3316-3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人体育参与对孤独感的影响

    董宁;李德奇;牛宇璇;

    <正>高达50%的60岁及以上人口面临着社会孤立的风险~([1,2]),约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孤独感~([3])。Peplau等~(([4])定义孤独感为一种负面情绪体验,是由于个人渴望亲密关系和社会交往但是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感受。孤独感不仅会导致老年群体长期负面情绪、痴呆等心理健康问题~([5]),还会导致高血压、癌症等身体健康问题,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并且产生较高的死亡风险~([6])。

    2025年13期 v.45 3320-3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胆道引流在胰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袁海硕;王艳磊;赵宇;靳君华;

    <正>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居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第四位,5年生存率仅9%~([1,2]);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手术是治愈其唯一的方法,但是外科手术技术及安全性的提升并未明显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随着胰腺癌综合治疗理念及多学科协作组模式的普及,减黄与新辅助治疗(NAT)尤为重要。

    2025年13期 v.45 3324-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